思维缓慢的彭彭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7喜欢:9
还有某一些白酒公司,营收利润看起来真,但都有抽屉协议。

热门回复

白酒和这些造假医药完全不一样。造假医药是销售出去、没拿到钱、而且相当长时间拿不到钱、却计入了业绩。
白酒是压货不假,但白酒压货时、要求下游直接付款了(白酒股应收账款都很低)。白酒企业在销售时,收到了真金白银。是真实的。只不过有时压货太多,下游很难承受,牺牲未来的利益和品牌价值。

您说的是大多数白酒企业正常业务模式,或者说是明面上的模式,实际操作中,有些公司虽然也是真的收款了,确认收入和利润了,但同时还会签一个抽屉协议,大致内容类似回购协议,约定多少年按一定价格逐步回购经销商库存。这种模式本质上也不是在“赚真钱”。

这种情况看每年净现比数据是不是可以间接判断赚的是不是真钱

并没有那么简单的。
CMO为例,经营现金流挺好的,但每年固定资产投入巨大,自由现金流负数。
而个别企业利用虚假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说花了10亿,实际取得了10亿的发票,付款10亿,其实只值4亿,还有6亿被转手走了)

控股股东是不是国有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个人控股的企业一定要睁大眼睛,,,而国有企业一般情况下,,,就好多了

啊,存在这种情况?是我孤陋寡闻了。
我只知道原来有些中小酒厂,搞什么原浆酒回购,实际上就是行集资和吸收存款之实。上市酒厂、尤其是茅五泸汾洋也会这么干吗?不至于吧?

我知道这种其实没有压榨经销售,他们算利益共同体的。您说到了关键,产品没有保质期且单价高的,理论上都可以这样做,白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所谓“年份酒”更值钱

之前说的“经营模式”这个方法无法判断,比如连续三年,每年经销商都“正常进货”,真金白银给钱,财务三张表肯定完美,然后第四年开始“销售”不理想了,之后再突然断崖式下跌。报表也很真实反应,一样很真实。这个过程里股价都是过山车式大涨后暴跌的。

明白,说白了还是货压在经销商那里没有被真的消费掉,仗着白酒没有保质期压榨经销商。

回购的时候产生的费用怎么记?上市白酒的毛利率净利率都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