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全哥文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每次去中欧同学公司参访或者中欧同学来办公室参观,我都想应该把公司搞的更漂亮一点,业务规模做的更大一点。

驱动力很多时候来自对比,在济南创业十四年搬家九次,每次都是环境越来越好,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没有在装修上,下太多功夫或者花更多的钱搞的舒服点。今天来的几个同学都是隐形冠军,一个是国内印刷电商no1,团队2000多人。一个是做木工机械全国外贸no1,还有一个做储能江北第一的。让我最佩服的是印刷老哥,做亚马逊第二年,五个人就突破两个亿,没有外聘高手而是把天猫的人直接拿过来用,很快做起来了。

木工机械出口第一的老哥,分享了外贸20年的创业经历,最让我佩服的是老哥自学了印尼语。印刷的老哥已经冲击上市了。我跟他们的区别是安全感不足,可能跟起点低或者性格有关,如果看回报率或者现金流,我们优势应该很大,但是看深度或者长期主义,还是几个老哥更厉害,毕竟把规模做到这个程度确实九死一生。

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往外走,而且非常坚决,有的是通过开分公司,有的是跨境电商,有的是举家搬迁。国内内卷严重而且不赚钱是一方面,关键是规模在本行业都很大,安全感非常不足了。其实都是拼效率的生意,安全感的本质还是业绩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如果从团队建设来讲,确实有很多学习的地方,我的性格注定适合独行侠,单兵突破然后留下团队深耕细作,这个模式在过去十几年验证了效率,同时留下来弊端,就是组织和生态问题

最近两年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是决定扬长避短,既然性格使然就顺其自然吧。单兵突破的优势是很快破局,比如创业做品牌0-1,比如绿卡diy,比如个人ip,再比如投资,比如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一个人可以决策的事优势明显,在集体中总是无法左右逢源

比如晚上另外一个中欧同学,拿到资源,让我跟华润啤酒做品牌植入,我下意识就拒绝了,资源整合意识不足,而且骨子里不喜欢资源整合。这个同学找我聊了两年,我始终难以接受她的观点。我也不喜欢生硬,但就是难以柔软拒绝

最终结果发生之前,很难验证对错,创业总是起起伏伏,见了几十个亿半年破产的,见过2000多人团队短短两年分崩离析的,更多是奋斗几十年还在努力挣扎。几个五十多岁的老哥都是行业top,还在奋力前行,值得学习

感悟:具备敬畏心,知道自己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