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生养心丨成年人的顶级清醒:知进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知止可以不殆。

如果说敢于进取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魄力,那么,懂得“适可而止”,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大智慧。

人生路漫漫,唯有知进知退,方能行稳致远。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见好就收

《周易》有言:“亢龙,有悔。”

龙盘旋于九天之上,已经到达了最高的地方。

它四顾茫然,进无可进,退又舍不得退,反而觉得悔恨。

做人要能够审时度势,进退适时,进是一种勇气,退是一种智慧。

知进退,灵活变通,该进则进,不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不走向极端。

那些走得更远的人,无一不是在恰当的时候选择进取,在适合的瞬间选择放下,不贪恋、不放纵。

人生之路,不能只知道上进、进取,还要知道见好就收、当止则止。

一个简单的“止”字,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修养,是拿捏好分寸的智者从容,亦是关乎前途命运的进退之道。

顶级的自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有所畏

经历越多越懂得,真正能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并非随心所欲的行径,而是守心克己的自律。

言有所戒

《荀子》中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恰当,是一种智慧;在该沉默的时候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越成熟,就越会发现,可以指责的人越来越少。

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清醒。

行有所止

《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到了中年才顿悟,凡事有度,过则为灾。

行有所止,才能不逾矩、不越界、不踩雷。

以“止”为人生行为约束,凡事便留有余地,有所节制。

心有所畏

一个人之所以狂妄,本质上是源于无知。

真正有见识的人,往往都会有所畏惧。

人,是需要有敬畏心的。

只有心存畏惧,才会本本分分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张弛有度,快意人生

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但好的人生,一定需要适度。

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

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

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曾于鲁桓公之庙见过欹器,告诫弟子“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

万事皆有度,过则为灾。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福不可享尽,让三分给他人;利不可占尽,留三分给他人;功不可贪尽,分三分给他人。

知分寸,知进退,才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资料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