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入門 - 第一產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19

寫了投資文章接近四年,讀者沒幾個,因為選股靈感不像行家般多,對股票推薦這回事也很難為情。以前習慣每半年就把1500間主板上市公司快速檢視一次,費時差不多10日,很容易找到一些新的投資對象。過了幾年,筆者發現這種方法看似勤勞,事實是窮忙:買賣輸贏打個和,不虧錢都已經比大部分股民好了。最後筆者覺得,不如集中20間經多年精選的好公司,接時機買入,中長期持有,享受公司成長。省下的時間多做運動,看看書,那多好。

回到主題,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和角度實在太多,每人都有一套經自己能力和風格微調、不斷試錯才適合的方法。筆者未來將用「基本分析入門」系列為大家做分享。

經濟學把產業分為第一、二和三類產業,分別是獲得天然資源的行業、將天然資源進行加工和製造成最終產品的行業,以及各種提供有形或無形服務的行業。

上市公司中,可投資對象幾乎只有第二或三產業,因為大部分第一產業都存在資產估值不公和帳目做假的情況。幻想一下,分析師坐在直昇機上聽公司管理層的介紹,指指那座山和那片海,就是值100億的石油、鐵礦、木材、蔬果、海產、牲口家禽、磷酸鉀、苜蓿……你信嗎?

過去數年,在香港和美國被沽空機構成功狙擊至停牌甚至除牌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第一產業的。

第一產業的特徵是前期投入巨大,產品同質,無議價能力,價格受宏觀供求影響。大部分商品開採和種植的公司都是第一產業,挖油淘金的需要用昂貴的大型機器,商品都跟隨商品交易所合約定價。

第一產業的經營很容易陷入兩難:蝕錢時很難減產,賺錢時很難增產。

很難減產因為要保持一定量的收入和現金流,維持企業資金周轉和應付債務。前幾年油價跌至生產成本線以下,最低更只見27美元,各大石油巨企只能被迫挖一桶蝕一桶。

很難增產是因為商品價格回升時各公司都想增產。人手可能要增聘和培訓,機器可能要重新檢查維修或更新。人力物力準備好了,也不是一天就達到100%產出,新增的產出又要安排額外的物流。更何況整個行業集體增產,有機會令商品價格回落,陷入「囚徙困局」的兩難博奕當中。

你們看OPEC和俄羅斯產油國多年經濟單一的苦況,看看阿根廷和巴西等礦產國政府的巨額赤字,坐擁巨大天然資源和第一產業的地區並沒有任何成功的經濟發展例子,更別說投資者買這些股票的長遠回報能有多大。唯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巴菲特在2003年買入中石油 (0857),五年後賣出賺七倍的例子。但股神是股神,閑人是閑人,筆者對第一產業還是避之則吉。

第一產業的公司,產品本身沒有差異化可言,那競爭力何在?要看天時地利。

天時包括商品突如其來的需求大增,又或供給側的突然減少。每當風暴吹襲美國墨西哥灣東岸,總有挖油機或煉油廠故障停工。該地區油氣價值鏈中的產品全線價格急升,供給正常的企業,例如去年的PBF Energy (PBF.NYSE)就佔了天時 (其實PBF算是第二產業)。美股Compass Minerals Inc. (CMP.NYSE)業務是開採工業鹽,其中一個用途是寒冬溶雪之用。2014年CMP股價處於高位時,正正處於美國多年來降雪量最高的寒冬。所以,香港有行家取笑以夜觀星象分析股票的時候,也許用人工智能觀氣象炒資源股,會是美國一些新型對沖基金的投資方法。

地利可以是油企找到輕質油油田 (煉化成本較低,價值較高)、礦企探測到近年需求大增稀有金屬(例如汽車電池原料:鋰、鈷、鎳)、農企的土地跟日本和克里米亞般肥沃。地利也包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其附近運輸基建優勢,以降低商品價格中所包含的運輸成本。中國神華(1088)多年來就巨額斥資搭建自家煤炭運輸網,以提升其煤礦的地理配套優勢,用更便宜的成本將煤運到港口。

隨著企業優化成本結構和銷售網絡,產業上下游整合和垂直擴張很常見。第一產業的巨企很多都會同時經營第二產業,反之如是。筆者之後會為第二產業,也就是原材料加工和製造業等做個概覽,將會有更多港股例子。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PBF Energy(PBF)$ $中国神华(01088)$ 

@港股那些事 @今日话题 @Passion启航 @港股老兵 @港股独角兽 @港股牛 


全部讨论

2018-08-02 14:18

繁体字看起来很累

2018-08-02 13:18

下次可否用简体字,当然作者文章很好的~!

2018-09-07 17:39

通俗易懂,感谢。

2018-09-07 14:22

您受累了 文章受教了

2018-08-24 23:16

也不完全同意,矿业在需求旺盛时还能享受一段厚利,比如铁矿,而钢铁厂就惨了,市场不行的时候钢材便宜,市场好了,铁矿又猛涨,两头挤压,总是微利,资源企业毕竟只是一头受气

2018-09-07 14:01

繁体字看着稍有些累

2018-08-20 17:40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