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成长的烦恼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7喜欢:25
最近有专注聚美优品,查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发现这个公司从上市到现在不断爆出话题,真是一个新闻性十足的公司。抛开私有化的争议,我们先从大的层面来看聚美这几年做了什么。

聚美从做团购化妆品起家,后因假货风波从平台模式转入自营,从平台公司转为渠道类公司。其自营业务为化妆品,有一些服装、配饰业务为第三方经营。去年将销售品类延伸到母婴用品、保健食品,并战略投资宝宝树。今年初提出“颜值经济”战略,在销售端植入当下火热的明星、网红直播。

对于上面聚美几年来的做法,下面是我对这个公司的一点点认识。

1相对于淘宝、天猫等综合类电商经营全品类来说,聚美走的是化妆品细分品类。这个类似于线下屈臣氏这样的个人护理专营店相对于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这类的综合性商店。而线下的专营店正在瓦解综合性商店,线上又在瓦解线下,并且这个瓦解过程才刚刚开始。其他和聚美类似的线上电商,如乐蜂网,暂时对聚美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我更多将它们看作是和聚美一起培育市场的盟友。

2从平台公司转入自营,商业模式会有较大调整,毛利率会下降较多,但对于销售用在脸上的化妆品来说,这个防止假货硬伤的自营代价选择承受比选择回避好。

3服装、配饰,属于销而不推,其顺带销售的性质适用于第三方经营这种不牵扯公司太多精力的平台模式。目前看这类延伸销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会使消费者对聚美优品的认知产生侵蚀。而新推出的母婴用品,从长远树立消费者对聚美优品的认知而言,就不太好了。

4在网络上搜索了下公司投资的宝宝树,下载APP看了看,初步判断是个不错的公司。其做法类似于雪球,把一堆处于怀孕期的准妈妈、新妈妈、妇产医生、育儿专家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社区,再开发出相应的流量变现方式。有报道说宝宝树月活跃用户超1.3亿,日活用户约近400万,覆盖超过80%的孕期~6岁的互联网父母。2015年公司整体营业规模7.87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4.68亿元。管理层预计2016年公司整体营业规模51亿元,实现收入约3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1亿元人民币。听说正在准备上市了。

5今年提出的“颜值经济”,开设了直播栏目,我倾向于把这个做法看成是一种围绕主营化妆品业务的营销公关手段,而非涉足多元化。对于借力明星、网红的导流变现效果,我倒是觉得可以边走边看,不着急下结论。从其创始人参加电视节目,微博营销的经历看,我比较偏向于乐观。

下面是公司2015年报的三张表。




公司95%的资产是流动资产,其中现金及类现金接近5.6亿美元,以及对宝宝树的股权投资,而负债基本是经营性负债。转型自营后的2015年营业收入增加80%,净利润下降68%,不过2000万美元的利润确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这样的生意和资产状况,我觉得估值2PB左右算是比较合理。这个估值,差不多和7元的私有化价格接近。

雪球上,大家很担心7元的价格还会下调,越是担心越是打压现有的股价,恶性循环使得最近估值跌倒了1.5PB以下,有人还喊出了破净的价格。我在想,私有化可能有这么几种结果:

1维持原价进行私有化

2提高价格进行私有化

3下调价格进行私有化

4私有化因故终止

上述四种情况都有可能,如果在现在价格附近买入,唯一担心的就是出现下调私有化价格的情况。听说已经有持股10%的投资人在准备起诉公司,在一片谴责声中,这种概率有多大?我自己最希望的结果是私有化因故终止,因为我买聚美,不是为了套利。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6-12-15 20:46

温故而知新。

2016-08-05 08:54

可以买

2016-07-09 07:45

上涨有顶,下跌无限

2016-07-03 18:49

被套惨了,快私有化吧,至少还能回本

2016-07-03 00:32

您好,受益匪浅,请问5.6亿现金和类现金中,是否包含了对宝宝树的投资?另外,对宝宝树的投资是可转债和循环信贷形式,这个在财报中如何体现?

2016-07-02 23:20

聚美优品好文分享

2016-07-02 11:28

同意楼主,化妆品渠道电商,前景稳定向好,4元下,分批买入,3元下越跌越买,请做好资金计划。

2016-06-22 07:45

宝宝树占多大比例股权?

2016-06-21 18:55

陈欧=巨没有品

2016-06-21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