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明德生物,2023年被打回原形,自己可能都有点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们再来看一家在疫情下明显受益的上市公司,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明德生物)2008年成立,2018年7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明德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基于五大中心的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和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确实不是我看错了,明德生物2023年的营收同比下跌了92.9%,也就是说他们跌得只剩下2022年的7个百分点了。如果一定要找一点心理安慰的话,那就是在疫情前他们的营收规模不到两个亿,2023年7.5亿的规模比疫情前要高上好几倍。

分产品来看,去年营收规模近百亿的“体外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跌去了95.8亿元,仅余下3.9亿元,下跌幅度达到了96.1%,剩下不到4个百分点。大家都预计到了一定会下跌,但真的没有想到会跌得如此之彻底。

“第三方医学检验”和“代理业务”的下跌幅度相对要温和一些,以前占比4%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业务,在下跌29.3%之后,占营收比竟然奇迹般的达到了四成左右。你说这到哪里讲理去呢?这不是比谁跑得有多快,只要比另一个赛道的选手退得更慢,就算胜利了。

2023年的净利润下跌了98.2%,从40多亿元直接下跌到了7,000万元,这个下跌幅度,就算同样在疫情下受益的同行们,也是玩不起的。那些同行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拿来对比的对象,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尴尬,这个对象就是明德生物

在2022年四季度的时候,明德生物的营收同比还是2.4倍的增长;2023年一季度就断崖式地下跌了85%,接着就是三个季度九成以上的暴跌;要命的是,到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跌的幅度仍然高达八成多,单季的营收规模已经只有6,000万元了。按这个速度跌下去,2024年的营收规模可能仍然会大幅下跌。不过,到三季度的时候,应该就能止跌,至少是下跌幅度会降低,原因是基数已经很低了。

毛利率下跌了12.6个百分点,是最近8年来最低的表现,实际上,去年的毛利率就已经是前7年中最低的了。这样就导致其销售净利率也是8年中最低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惨,已经低于定期存款的水平,直奔活期存款水平而去了。

分产品来看,主要就是“体外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下跌幅度较大,这简直是“量价齐跌”,双双高台跳水。不过,“第三方医学检验”业务,59.6%的毛利率,数值还算较高,同比还略有增长。也就是说,明德生物还是有规模不大的,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业务。

由于数据差异太大,为了避免挤在一起,我们还特地为明德生物做了加高图。毛利率下跌,加上期间费用占营收比的暴涨,把2022年高达50多个百分点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挤得不到4个百分点了。可能有朋友会说,如此高的下跌,竟然没有出现亏损,真要算是奇迹了。

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都在下跌,只有财务费用和税金及附加的下跌幅度超过了营收;管理费用等下跌幅度较小,可能是调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吧。

由于2022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都计提得相当充分,明德生物2023年在其他收益方面,还有1.2亿元的净收益。如果没有这些收益,明德生物2023年是不是就是亏损的呢?似乎有必要看一看不同净利润指标的对比。

“扣非净利润”确实是亏损了1.2亿元,也就是说明德生物2023年的主营业务表现,实际上还不如疫情前。

如果看分季度的毛利率和成本费用对比,明德生物已经有三个季度的总成本超过了营收,而且超过的幅度越来越大。2024年一季度的总成本已经是营收的1.7倍了,后续的经营形势相当严峻。

别看2023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猛增至84.6%,由于期间费用就已经超过了营收。再赚钱的生意,如果规模太小,也禁不住高昂的费用消耗。

现金流量的表现还不错,“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虽然比2022年大幅下跌,但仍然是净流入的状态。再加上他们并没有太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类投资需求,总体上资金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2023年,明德生物也和同行们一样,通过大量回收应收类的款项来清偿应付类的款项,再加上他们2023年的信用减值损失并不大(2022年就提足了),总体上回款的效果还不错。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大幅下降,“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也在下降,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至2024年一季度末。考虑到其现在的营收规模,欠款规模还是高了,后续还得加强收款才行。

由于前几年的良好效益,明德生物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显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当然也会大规模“缩表”来与现在的营收规模匹配,不然的话,就真的不如变现存活期算了。

为什么宁德生物并没有进行明显的固定资产类投资,2023年的资产结构就突然变得这么重呢?原因是截止2023年末,他们搞了近37亿元的“大额存单”,也就是说,明德生物真的是准备靠吃利息来补贴经营了。

从分配关系看,2023年员工薪酬类的支出是2022年的七成,占营收比超过一半,税金和净利润都只剩下零头。考虑到2024年的营收还在下跌,裁员和降薪是不可避免的,不然的话,仅薪酬类支出都可能超过营收规模了。

我们当然不是笑话明德生物,而是通过观察这些意外收获大“馅饼”的公司,在整个期间的表现,为后续同类情况做一个参考。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