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智能——值得风险配置的千倍股种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5回复:56喜欢:81

    一颗千倍股的种子,未必一定能长成千倍大树,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面对未来,需要有远见、洞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必须保持谦卑和敬畏。

 我们先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千倍股所需要的条件,再来喷我是不是吹牛。

    我想千倍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公司当前市值不能太大,苹果要是涨1000倍,那就是2000万亿,地球的装不下。

    2.公司的产品规划符合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必须在未来有一个广阔的市场。目前汽车市场的规模大概是2万多亿美元,如果点对点在人飞行器成功了并普及开,那会是与当前汽车市场一个数量级的。

    3.公司需要有能力开拓出这个市场,并在这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4.公司领导人的能力、格局、管理水平需要跟得上。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一、电动飞行器为什么是未来?

1. 时间效率

我的汽车里程7万多公里,平时主要在小城市开,遇到拥堵的情况并不多,还开了很多高速,平均速度不到40km/h。如果只考虑市区内的里程,平均速度应该不超过30km/h,汽车的路一般都有弯曲,如果用点和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去除以时间,平均速度应该不超过25km/h,而在一些大城市拥堵时,行驶速度经常低于10km/h。

而亿航216的最高行驶速度达到了130kmkm/h,我们按100km/h算,也是汽车速度的三四倍。时间效率明显提升。

时间效率提升带来的效率有很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会是巨大的。只提一点,可以住在比较远、比较便宜、比较好的房子,同时能够很方便的享受市区内的便利。


2. 空间效率

亿航是在天上飞的,只需要停机坪(占地面积并不比汽车大多少),不需要修路,在天空可以立体分层飞行,不需要修路,极大的节约了宝贵的地面空间资源。好处有多少,不再赘述。

3. 经济效率

空中没有乱穿马路的行人,因此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单就这一点,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率,无人飞的,无人物流。

4. 技术可行性

这里的技术可行性,指的是在三五年或者十年内能不能把续航提升到100公里,目前亿航216的续航只有35公里,这是不够的,市区内通勤都显得局促,另外也没安全感,谁都不想飞完最后一格电。只有把续航做到100公里,才能比较自如的解决市内通勤问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续航的提升主要依赖电池技术的进步,对电池技术的进步,有理由保持乐观。这个进步并不能指望亿航等飞行器公司,他们相对都还很弱小,没有足够的财力、精力和能力去做电池研发。电池技术的进步恰恰会是电动飞行器将要颠覆的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处于爆发期,会有众多实力玩家投入海量资源去推动电池研发。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池管理、电机、电控的众多技术进步都会对电动飞机的发展带来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越快,被电动飞机颠覆的也越快。

2016年1月6日,亿航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6 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全球首发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亿航184自称能载着一位100公斤的的乘客飞行23分钟(或者16公里)。

亿航216具体发布日期未找到,腾讯视频上找到的最早的试飞视频是2018年年底的,亿航216载重220公斤,满载续航35公里,两三年的时间里载重和续航同时提高了1倍多。

电池的能量密度仍然有一两倍的提升空间,因此,亿航的续航提升2倍并非不可能。

5. 技术可靠性

直升机的发展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仍然没有像汽车一样普及开来,只是少数富豪的玩具,原因是多方面的:造价昂贵、需要经过昂贵的训练才能飞行,技术可靠性差。

而电动飞机天生具有高可靠性,首先,电机是高度成熟可靠的技术,远比汽油发动机成熟可靠。其次,电动飞行器有多个桨叶在四周,更容易保持平衡,即使个别桨叶发生故障,仍然能够飞行。第三,电机更容易精确控制,更容易自动飞行,可以减少人为事故。

二、亿航凭什么会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1. 虽然攒一架可以飞的载人飞行器并非难事,可能动手能力强的极客就很容易做出来一架进行演示飞行,更不用说一些大公司了。但正儿八经把载人飞行器当做一个商业项目来做的,亿航可以说是第一家(亿航814),亿航816仍然保持领先。

2. 电动载人飞行器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欣慰地看到其创始人对安全保持着敬畏之心,是在认认真真地做。

3. 也许,未来会有新的玩家会超越亿航,但作为首位玩家,积累了大量的测试记录和飞行数据,也在快速迭代,应该会留在第一梯队。

4. 作为上市公司,如果股价暴涨,可以增发融资,巩固市场地位。

5. 飞起来容易,要飞得好不容易。续航、安全、噪音、振动等都需要不断提升改进,作为早期玩家,势必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6. 亿航选择了一条可行的路,自动飞行,中央控制,为大规模应用带来基础。如果不是自动飞行,就要面临飞行执照的问题,把大多数人拦在外面。如果不是中央控制调度,就会有安全风险。

7. 胡华智是个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精力投入在一线,酷爱飞行,拿命在赌。胡总在这样的年纪还有这么纯粹的笑容,实属难见。

三、负面清单和反向思考

1. 如特斯拉(或者马斯克)、大疆、空客等巨头切入。他们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底蕴,如果加入,肯定会抢占一部分市场,但同时也会培育市场,提高公众认可度,独木不成林,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好事儿。

另外,汽车的安全设计和飞机的安全设计不是一回事儿。汽车要花相当的精力去做被动安全,减轻碰撞事故下的乘客的伤亡;而对飞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碰撞和坠机。飞行器的结构强度肯定也是要达到一定标准的,但再结实的飞行器从1000米高度自由落体,也会碎成渣。

2. 飞行事故,飞行事故也是难免的。特斯拉也发生过很多事故。汽车交通事故每年死十几万人。

3. 政策和法规限制。中美等国家之间的竞争对于亿航这样能为政府长脸的企业无疑是好事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需要体现出来。

4. 基础设施跟不上掣肘。电动汽车让充电桩布置更广泛,即便很多电动车的充电桩无法供电动飞机使用,但电网的容量被扩展了,使得电动飞机的充电桩建设更加容易。

5. 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时间逊于预期。好在亿航市值目前只有10亿美元,而且目前销售毛利率超过50%,只要销售额能做到10个亿(1000架),就会有两三个亿的净利润,就能撑得起目前的市值了。亿航2017、2018、2019、2020前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3169.50万、6648.70万、1.22亿、1.25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9.77%、83.21%、+86.95%,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没有tipping point没有革命性换代产品的情况下取得的成长,如果续航能够够到100公里的临界点的话,那么一年增长个三五倍都不意外。

6.点对点飞行没有成为主流的交通方式是早晚的事儿,如果人类无法实现,那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失败。

$亿航智能(EH)$ $特斯拉(TSLA)$ $波音(BA)$

精彩讨论

破落鸭头2021-01-30 21:45

别扯着了蛋,我能救一个韭菜算一个韭菜吧

姜-鹏2020-12-22 00:10

这个格局够大,我喜欢

thrill0072020-12-22 07:56

目前只能当奢侈品高级玩具公司来看待,中央控制?人类交通方式从来不是这样子的

全部讨论

2021-01-30 21:45

别扯着了蛋,我能救一个韭菜算一个韭菜吧

2020-12-22 00:10

这个格局够大,我喜欢

2020-12-22 07:56

目前只能当奢侈品高级玩具公司来看待,中央控制?人类交通方式从来不是这样子的

2021-02-17 08:14

呵呵,这种烂公司。也有人吹票。害人不浅

2021-01-30 20:40

老千股,割了不少韭菜

2021-06-13 21:13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我就赌3年百倍股!

2021-01-31 12:42

续航里程焦虑是个大问题。公司想像空间很大,前景很不错,主要是看了创始人的经历我认为是可以信赖的。我80追的观察仓还套着了。

2021-01-31 08:32

提前太早介入,容易成为先烈。

2021-01-30 20:17

转转

2021-01-30 19:38

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