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齐步走”:高管待补位续写转型&国际化布局搭乘“沪伦通”!这样解惑“增发GDR”!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中国太保,转型进行中,总裁走了,与此同时,这家老牌上市保险集团,正在谋划更大的计划,那就是搭乘“沪伦通”完成国际化布局。9月26日,在 “2019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中国太保回应增发GDR的种种疑惑。

新总裁何时到位?增发GDR何时落定?这些都在考验着中国太保的耐力与定力。

9月24日,中国太保发布一则关于总裁贺青辞职的公告,正式宣告这场人员变更告一段落。

公告这样说

本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本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贺青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贺青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本公司董事、总裁职务,并在辞任生效后不再担任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而所谓的工作变动,便是指贺青接棒国泰君安董事长杨德红一事。此份辞职报告便从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在新任总裁到位之前,中国太保董事会指定董事长孔庆伟先生作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裁职权。

01

贺青转行,“孔贺配”解散

9月23日晚,来自国泰君安及中国太保先后的公告文件显示,中国太保原总裁贺青将接棒杨德红,成为国泰君安新掌门。而这一份文件,似乎也在为贺青辞任中国太保总裁一职做准备。

贺   青

贺青,1972年出生,正宗“70”后高管,先后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美国大通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银行,历任浦东分行行长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总行金融部总经理,总行行长助理、副行长等职务。2015年底,调任中国太保任党委副书记。

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任中国太保党委副书记、总裁。

正统银行系出身,自2017年底担任中国太保总裁后,贺青与刚上任不久的新一任董事长孔庆伟搭档成中国太保“孔贺配”组合,承接此前中国太保的“高国富时代”。

面对做大做强的高光十年,“孔贺配”在上任之际便面临的是行业大转型叠加中国太保转型2.0的关键时期,压力感与紧迫性均在。虽然系有多重光环,作为国内掌握保险牌照最多的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保在巨头中的竞争,有优势,也有不足。

随着“孔贺配”的到来,意味着“非保险+保险”组合结束,这两位非保险出身的高管组合,如何引领中国太保走向也备受关注。

但伴随中国太保转型2.0的持续推进,“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五大转型方针不断落实。中国太保不仅在寿险转型标杆方面依旧优势长存,其数字化、科技方面的转型也在持续推进中。

据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中国太保客户数已达到1.34亿,半年内净增加710万,科技个险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也达到64万。

面对转型2.0稍有的起色,中国太保“孔贺配”逐渐被行业认可。但不到两年的搭配工作,也随着一纸接任书与辞职书宣告中国太保“孔贺配”解散。

02

28岁的太保,人事跌宕

起源于1991年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历两次IPO后,如今已演变为28岁的中国太保,正在经历人事更替期。

除此次中国太保总裁贺青辞职外,太保寿险、太保产险也曾经历一番人事更迭。

2019年3月,一则关于太保寿险总经理钱仲华辞职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版面,接任者便是中国太保常务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潘艳红。如今,潘艳红已正式转正。

作为熟悉个险的行业人士知晓,钱仲华乃太保寿险主要执行者之一。除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徐敬惠开启寿险转型1.0,熟悉个险业务的钱仲华也是得力的助手,推动了后续砍银保趸缴、做大个险业务的相关工作。

至2017年,钱仲华升任总经理,而徐敬惠则仅担任董事长一职。太保寿险的主要重担,也放在了钱仲华肩上。寿险继续转型,仍是这位个险大将的主要工作。

但随着业务的推进,人员的变化也在酝酿之中。

在钱仲华因工作调动辞职前,另一名个险大将王润东也在今年2月离职,转任阳光人寿总经理。

至今年6月份,太保寿险徐敬惠到龄辞职。下一站,出任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外界认为,太保寿险董事长一职,将由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兼任。

徐敬惠、钱仲华、王润东,三大太保寿险核心高管接连离开,作为寿险转型标杆的太保寿险,在经历一场“人事阵痛”。

当然,中国太保的28岁人事跌宕,不仅仅表现在寿险方面。2019年初,中国太保原首席首席数字官杨晓灵加盟大家保险(原安邦保险),出任安邦人寿总经理一职。早已在2017年,太保产险也有大范围人事变更,今年似乎显得很淡定。

经历了这次人事变化,中国太保还需要新的管理层补位配置。毕竟,战略的发布与执行,最终还是落实到人员方面。

03

太保“齐步走”,要国际化

尽管人事经历大变化,但这依旧没有阻止中国太保前进的脚步。

9月23日晚,太保在港交所发布《关于建议发行GDR并上市以及相关事务的公告》,旨在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如果此次伦敦上市成功后,中国太保也将成为中国第一家A+H+G上市的险企。

公告表示

经董事会同意,太保拟发行GDR,以新增发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A股股票作为基础证券,并申请将GDR纳入UK FCA认可名单及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要市场沪伦通板块买卖,GDR以新增发的A股作为基础证券。

本次发行的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628,670,000股(包括因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而发行的证券(如有)),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A股股份的10%。

且发行的GDR在存续期内的数量上限按照发行前确定的GDR与基础证券A股股票的转换率及作为 GDR 基础证券的A股股票数量计算确定。转换率将综合考虑境内外监管要求、市场情况等因素确定。

作为早已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的保险集团,中国太保经过2007、2009年两次的IPO后,在募资几百亿的基础,为其转型铺好道路。

近十年内,中国太保经过不断发展,资本金积累,而今已成为拥有3000多亿A股市值,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第199位公司。可以说,当下的中国太保并不“缺钱”。

而此次瞄准伦敦,“走出去”的决心中,中国太保的国际化战略似有进一步加强。毕竟,面对各个险企发出的建设国际性一流保险公司的口号,中国太保也不能落后。

04

“出海探险”,质疑四起

虽说“走出去”是响应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但此次太保的“走出去”却引发了多方争议。

9月26日,在“2019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上,多位资本市场人士对于太保增发GDR提出了质疑。

质疑一 

公司不缺钱还去伦敦“拿钱”,涉嫌输送相关利益。

质疑二 

发行GDR若引发套利,如何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

质疑三 

低价增发,稀释股东利益。

质疑四 

公司资本充足,为何采用增发方式发行GDR,而不是用回购形式。

质疑五 

发行GDR后,管理层是否可以海外注册账户买入GDR再抛售A股套利。

行业普遍认为中国太保此次增发GDR的定价明显低于A股,未来或给海外投资者带来套利机会。更有部分小股民认为,此次增发稀释了公司股东的部分股权,更是摊薄了原股东的权益,对于A股市场及部分投资者来讲,都会造成一定压力。

无数的质疑声中,太保也将此次增发的目的告知社会:

一是 贯彻落实国资国企改革政策,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二是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是提升公司全球影响力,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

至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太保只表示会以后续GDR招股说明书及公司相关公告的披露为准。

中国太保相关人士表示

公司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一贯采取稳定持续增长的分红政策,在提升公司价值的同时,提升股东的回报。未来我们确定分红水平时,将逐步转向以营运利润为基础,综合考虑净利润、偿付能力的需求等因素。

针对公司股价被低估的可能性

中国太保回复『A智慧保』

↓↓↓

发行价格将根据国际惯例和《沪伦通监管规定(试行)》等相关监管要求,通过订单需求和簿记建档,根据发行时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确定。定价时将充分考虑公司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接受能力以及发行风险等。

一边需要配足人力,补位高管缺口,另一边开足马力要走出国门。中国太保成为今年6月沪伦通正式启动后,首家表态发行GDR的A股保险巨头。能否在这次国际化布局中如愿以偿呢,我们一起等待。

End

投稿

请发邮件至 344236809@qq.com

交流

请添加微信号 Azhihuibao

精彩回顾

寿险“老二”公开叫板“老大”:“2355”计划VS“鼎新工程”!“老三”“老四”走马换将如何追随?

“药神保”上线“患者版”,“向善”再添新注脚 | 微保掌门人诠释“向善”内涵与外延

国华人寿争雄长期医疗险 底气何来?

太保安联开启健康管理2.0模式:抗癌绝不孤立!健康保障升格为系统工程!

轻松筹五年“庆生”大变局:集团化升级&再揽人才&再造爆款!加快流量变现?

全部讨论

什么都没说,只是把新闻都收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