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莉亚:意餐连锁龙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为学习案例。

进入后疫情时代,主打性价比的公司,比如名创优品海伦司,达美乐披萨,以及意大利餐饮连锁萨莉亚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萨莉亚,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餐饮业务的日本公司,公司以Saizeriya名义经营意大利葡萄酒及咖啡餐厅,以及Saizeriya EXPRESS名下的快餐店。

公司成立于1973年,目前有超过1500家店。

公司于1999年上市,上市即高位,股价跌幅高达90%,然后在低位徘徊了12年(2003-2014)。今年公司股价涨幅93%,但还未创历史新高。目前市值不到150亿人民币。

历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

从营收增长看,一般保持6-8%的增速,差不多10年翻倍。但是利润率很低,3-5%的利润率,呈现波动。ROE也不高,一般处于5-10%之间。

还是一门苦哈哈的生意,赚的也是辛苦钱。

公司2023 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7%,受疫情补贴减少影响,净利润下滑近一成。

萨莉亚预测 2024 财年(截至 2024 年 8 月)销售额增长 15% 至 2110 亿日元(102 亿元人民币),合并净利润增长六成至 82 亿日元(约 4 亿元人民币)。

2003年,萨莉亚进入中国内地,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目前萨莉亚总共有1500多家门店,日本1000多家,中国400多家,新加坡29家,而且不开放加盟,只有直营

看下来,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第一、性价比是它的王牌。喜欢萨莉亚的人坚信一句话:比它好吃的没它便宜,和它一样便宜的肯定没它好吃。

第三、供应链效率提升到极致。

首先从选址开始。

萨莉亚从不选择高档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宁可把店开在犄角旮旯处,早期在日本的时候,萨莉亚大多选择在偏远的地方开店。

即便来到中国,萨莉亚也很少选择市中心的大型购物中心,而是在不太知名的商场落脚,既获得了稳定的流量,也能节约一大笔租金。

其次来自食材。

萨莉亚所有食材原则上全部自产自销。它在全球总共有七家工厂,其中六家在日本,一家在澳大利亚。前者提供基本食材,后者提供肉类与乳制品。

萨莉亚的翻台率堪称业内一绝。

如果你在萨莉亚点15道菜,只需10分钟就能把菜上齐。在日本萨莉亚餐厅,每位顾客平均的逗留时间只有15分钟,比麦当劳肯德基都要短。

萨莉亚能保持高翻台率的原因,首先来自它的中央厨房。

萨莉亚是最早引进中央厨房模式的西餐厅,所有原料先在中央厨房加工,然后做成半成品送往各门店。有了中央厨房,萨莉亚就有了统一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量大,对于上游供应商享有一定的议价权,可以把采购价给压下来。

第三、节约营销、人工、房租等一切开支,把成本压到极致。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萨莉亚在后厨环节还进行了一系列改善,比如使用专门的番茄切割机,一秒钟就能把番茄切好。还有加热速度奇快的铝热锅,比普通铝热锅的加工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

比如招牌意面,最早采用的是干面,这种面需要专门的设备烹煮,不仅耗时且出品也不稳定。于是萨莉亚将干面改为冷鲜面,只需很短的时间加热,而且不再需要煮面设备,进一步为门店节约了成本。

在压榨生产成本的同时,萨莉亚也在绞尽脑汁提高服务效率。

日本萨莉亚服务人员有一个恐怖的指数,叫做每秒价值,即员工每秒钟值多少钱。经测算为0.22日元。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每个服务员每天能节省10分钟,一年能为公司节省157亿日元。为此,从后厨到服务员,萨莉亚对所有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服务员上菜不能用托盘,直接用手端菜。因为托盘的效率并不比手更高,而且还得花钱买,使用托盘的服务员得花26.8秒端一盆菜,而不用托盘的服务员只需18.2秒。

为了节省清扫的时间,萨莉亚还推出了一种特别的拖把,拖把上装有自动加水器,这样就不用工作人员来回打水了。对拖地的方式,萨莉亚规定必须用U字形,以避免重复劳动。

哪怕在最上游的收割环节,萨莉亚也把降本增效发挥到了极致。农业收割费时费工,萨莉亚直接把卡车开到农田里,哪怕毁掉一部分种植面积,也要把效率提升上来。把车子开进农田,是为了让农民完成收割后不必进行预包装,而是直接由车子运往工厂,这样又省了一道环节。

为了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萨莉亚对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也有详细计算。干了多久,干了多少活,甚至连弯腰的频率和幅度都被记录在案,只为让他们的动作更快一些!

从以上这些细节中,你应该能感受到一家日本企业对于魔鬼细节的掌控力。

把成本抠到每一根毛细血管,把效能精确到每分每秒,不允许你有丝毫浪费和多余的动作,从头到尾,由内而外,萨莉亚把自己打造成一台效率收割机。

主打高性价比的餐饮连锁企业,要具备产品高标准化、供应链高效率、运营高极致,同时能给予消费者物超所值、好吃不贵的体验和感觉。

这么多年,公司在开店方面一直比较审慎,没有进行激进扩张,而且坚持直营,不开放加盟。公司是奔着把企业做长久,而不是追求高的资本回报率和快速的割韭菜,这是日本企业普遍的做法。

再小的店,做好了,也可以成为百年老字号。

某种角度也可以认为,主打高性价比的餐饮,与资本追逐高利润率天生就是矛盾的。从企业拥有者的角度,永远应该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和第一,其次是员工,最后才是股东回报。

从投资角度,这类企业的投资时点,或在从1到N的扩张和成长阶段。首先,商业模式要跑通;其次,要有精细化的管理和运营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再次,在扩张阶段,要做好人才储备和保障;最后,战略不能摇摆,而且管理层正直、诚信和本分,底层价值观绝对不能有问题,而这往往与创始人的价值观是相统一的。

申明:上述信息摘自网络及券商研究报告整理,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推荐,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