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结束,2024年走着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2023年结束了,总结下,给自己一个交代。

今年整体亏损14%,做得实在不怎么样。没有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失败的教训倒是很多,希望能给其他人带来一些启发,自己也要引以为戒,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今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月,达成20%以上的收益

虽然3月份有下跌,但是很快突破前期收益创新高。

第一阶段主要是得益于港股的反弹,当时持有腾讯美团、再鼎、云顶。腾讯和美团都是2021年8月开始买的,第一笔美团235,第一笔腾讯450。

当时买入的情况是美团从高点460跌到了235,腰斩;

腾讯从高点710跌到了450,跌幅37%;

犹记得2021年初,券商豪迈的喊出“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结果大家也看到了,2021年只是下跌的开始,香港恒生指数一直跌到今年17000点,回到了1999年的位置。

其中个股的惨烈状况自不必说,腾讯最高710,最低186,跌幅74%;美团最高460,最低104,跌幅77%(今年跌到76元,后面再说)。

好在最开始并没有一下子就买成重仓,期间不断补仓,最终腾讯的成本300,美团180。在2023年1月份的大反弹中,略微盈利,清仓走人。

重仓股百分之三四十的下跌,以后再也不想遇到,过程太难熬。腾讯的技术大牛林晓斌,在本轮的暴跌中爆仓。之所以影响深刻,是因为之前在极客时间买过他的课程《Mysql实战45讲》。

这是当时卖出之后写的文章:

之前也说过,300的腾讯,200的美团只能说合理;200的腾讯和100的美团,市场才是在送钱,但是估计很难再到达这个位置。2022年局势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这种情况,除非未来比2022年还悲观。

过去一年半,腾讯和美团的持股体验非常难受。腾讯300的成本,美团160成本,近期分别在360和180清仓了。

恒生科技点位还在4500,清仓腾讯和美团,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近期反弹幅度大,二是终于从亏损中走出来了,还有盈利。第二条的想法完全是韭菜的思考逻辑,买入,套牢,解套,赶紧卖出。

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腾讯和美团的交易,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1)过于线性外推

腾讯2020年营收4820亿,按25%增速,4年后营收能到1.2万亿,对应20%净利2440亿左右,给20倍估值4.8万亿市值。即使按照这种线性的推论,腾讯4年后能达成,但是450开始买,并没有多便宜。腾讯依然是好公司,社交的基本盘目前还是没有公司能够撼动。但是好公司买贵了,一样也赚不到钱。

(2)下跌不是买入的理由

美团单纯就是觉得跌多了,会有反弹。以前我喜欢在一只股票跌出了空间,比如50%,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比如1年,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情况下重仓买入。在A股只要不是太差的股票,时间和空间足够,确实有较大的反弹机会。但是港股让我见识了,这种持续性的下跌,不知道何时结束的恐怖。

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但是你不能假设它不发生,要留有余地,确保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自己还能活下去。比如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恒生指数连跌4年,现在发生了。

跌百分之五十,跌百分之六十,都不是买入的理由。关键还是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公司能够带来的回报。不研究公司一切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3)分仓应对个股风险

2021年6月雪球提前建立港股组合,买入腾讯思摩尔美团等。由于开始基本就满仓,没有在股价低点买入平摊,至今亏损60%。

每次看到这个亏损,都会惊起一身冷汗。要是实盘亏成这样,股市就又会少一个散户。回头再看看自己在高点买入的股票,只有一个字送给自己,蠢。

承认自己在市场是个弱者,对于公司的研究不够深,认知不够,就不要轻易的重仓满仓。弱者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下来才有资格继续玩下去,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收益。

第二阶段5~9月,收益在0%上下波动,没有出现太大亏损。

但是其中的主要两笔交易,为后面的大跌埋下了伏笔。就是清仓了陕煤和淮北,开始买入洋河

第三阶段9~12月,收益最低-20%。

洋河越跌越买,买成重仓;中简去年就持有,跌破成本价也没走,后面加速下跌。洋河+中简占了百分之七十仓位,跌幅有30%,导致了最后几个月收益率迅速下降。

2023年的总结就是一个字:菜。就是水平菜,买什么,为什么买,如何估值,很多东西还是想得不够明白。投资最重要还是要回到行业,回到公司,回到基本面,多思考。

去年展望是否极泰来,认为疫情结束可以大干一场,结果被市场干了。2023年得到的教训足够多,今年就不展望,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走着看吧。

全部讨论

01-01 15:09

老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