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5年5月基本是那轮杠杆牛市最疯狂的时候,6月开始迎来暴击,股市一路下跌,一直持续到9月,最终一地鸡毛。

上证指数从最高的5178点跌到2983点,创业板也难逃下跌的命运,从4037的高点最低跌到1779点。

5月11日在创业板突破3000点的时候,新财富发了一篇文章,《机构“抱团” 创业板的精彩刚刚开始?》

文章整体是看多的,广发证券的观点是创业板目前甚至还没有到疯狂的阶段,下半年大盘股回调,小盘股进入最后的疯狂;望正资产王鹏辉认为创业板的精彩刚刚开始。

其中有几段文字,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公募基金其实是A股市场最大的“一致行动人”。他们一定会选择最符合当今大时代背景下最贴合产业转型方向的行业去投资;并在相对收益考核机制的压迫下,不惧回调(要死一起死),却惧怕上涨时跑不赢别人。因此,当这些基金获得越来越多的弹药以后,他们仍然会集中打向那些“新成长股”——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正在经历需求和供给的同时提升,这和2001-2007年的周期股非常相似,因此他们已取代周期股成为中国“存量经济”模式下的“新成长股”。

当“泡沫”进入最后疯狂的阶段时,推升市场的往往是那些前期一直以“理性”自居而提前减仓的投资者,因为他们的投资框架已经被“泡沫”彻底击垮,最终实在扛不住又会再追进去。

创业板权重最大的是传媒,第二是计算机,第三是医药生物;主板主要是银行、公共事业、药物、资产要素等。比较两个指数,创业板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像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并且多才多艺,传媒、计算机、医药等板块尽管互不关联,成长动力千差万别的,但均是依赖于企业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过度依赖政府政策,“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靠创新,创业板我600点就开始参与,到1000点时很多人说贵了,1500点时参与被说是傻瓜,到现在3000点了,还有人在买。”

对于创业板的飙涨,王鹏辉认为,东方财富和乐视网市值均超千亿,代表新兴行业龙头已经产生,“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将来会超过工行在银行中的地位,会超过很多传统行业龙头在自身行业中的地位,评估这些龙头,要关注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大概观点就是创业板代表新经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机构相对收益的考核制度,天然决定了他们会追涨杀跌;巨大的赚钱效应,不仅吸引新的投资者,前期减仓的投资者也会忍不住追进去。

实际上创业板的这轮大牛市,最早还要追溯到2012年底,此时创业板还在600点左右。两年半的时间,指数涨幅超过了400%。个股的涨幅只会比指数更大,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乐视涨了10倍以上,网宿20倍。

两年半的时间并不算短,在这期间,看空的会被疯狂打脸;看多的赚得盆满钵满。当此前坚定看空的人,开始怀疑自己,决定买入的时候,往往是市场情绪的高点,也是指数的高点。看多的,自不必说,因为一直在赚钱,自己肯定是正确的,赚钱就是最好的证明。预期一致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一根阳线改三观,两年半的时间,三观早就不知道被丢到哪里了。时间会改变人的看法。我之前在聊房地产的时候,写过一段话:

20年,意味着什么?假如一个人从25岁开始投资,也就是说从25到45岁期间,在他的投资生涯里面,整个房地产大周期是向上的,整体是赚钱的。如果一个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形成了房地产只会涨不会跌的认知,而且事实也是这样,你再想去改变他的想法,非常难。

当然人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几十年,如果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抓住一次大的上升周期,完全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比如过去20年的房地产上升周期。

但是红利总有消失的一天,高城市化率,高老年化,低生育率的现状也要面对。所以后面的人,就要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