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A股、美股、中国房地产与中美金融战——20231009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A股】

先看A股,上证指数(市场整体),略大的概率,10月份会反弹,且反弹起点应该追溯至8月25日;

略小概率的,10月份下跌,从而确认5月9日以来是大C浪回调,同级别对应的大A浪是2022年4月那一波,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但这是长线赶底的局面,非常有利于长线见底。

中证500中小盘股),10月份会不会反弹,不是那么重要。重点还是看长线,因为已经跌破了去年10月低点,很大概率的,4月10日以来已经是大C浪回调,但预计中证500会是长线最早见底的主流指数之一。

沪深300(大盘股),大概率的,10月份会反弹,主要观察反弹力度或者波动率的变化,10月份反弹力度越大,就越需要留意11~12月的大幅度回调。10月份反弹力度小,则11~12月份,也很可能是窄幅震荡或小幅回调。

科创50/科技股(中小盘成长股),首先,中秋节前分析过,对比2020年以来的几轮下跌,本轮熊市有机会在4季度彻底结束,会是见底最早的主流指数;

其次,科技股(科创50的权重板块)是从2015年开始回调的,属于咸鱼翻身的逻辑,所以不用担心现在的回调,它越跌性价比是越高的,这点就与创业板50有一定的区别。

创业板50/新能源大盘成长股),很难认为下跌是始于2015年的,特别是新能源板块(创业板50权重板块)。更应该认为下跌始于2021年,所以它还是一个强者恒强的逻辑,越跌是越不利于见底的,现在是一个极限施压的过程,一旦跌破临界点,就会打破强者恒强逻辑;

那么短期来看,10月份和4季度创业板50的表现越强,才会越好,考虑前述分析沪深300会有一定的反弹,创业板50也是大盘股,10月份和4季度的环境是有利于创业板50表现的。

【美股】

国庆假期A股休市,没事看看美股,美股这种长牛走势很能吸引到长期投资,促使美国人和全球很多投资者形成有钱就买美股的习惯,美国居民大量资产包括养老金,通过个人直接投资或机构渠道沉淀在美股,并且长牛容易诱发加杠杆投资的行为;

美股的顶部,习惯性“倒U”走势,也就是急涨→慢涨→缓跌→急跌,也就是美股高位横盘的能力特别强,给人只涨不跌的错觉,然后就是盘久必跌。美股熊市前半段抗跌,主要是长牛导致的惯性思维,人傻钱多硬抗。美股熊市后半段容易急跌的特性,主要是高杠杆的原因,实际上还是长牛诱发的放肆加杠杆;

4季度可以期待美股进入大C浪回调,这里用“期待”这个词,是认真的,美股下跌对我们显然会产生中短期利空,但百年变局的背景下,美股下跌对我们长期是利好。

【中国房地产】

中国的股民不太能体会美股长牛的投资体验,但中国的房地产投资者应该能体会到类似美股的投资体验,所以中国居民也形成了有钱就买房的习惯,使得中国居民绝大部分资产沉淀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且催生疯狂加杠杆的行为。多数中国居民认为贷款买房是天经地义的,其潜意识里面,是认为房价只涨不跌,和美股同一个逻辑。在个人看来,贷款买房是极高杠杆的投资行为,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买房只需要3成甚至2成首付,好像天底下真有只涨不跌的好事一样。

房地产具备消费和投资双属性,过去20年由投资属性主导,未来20年很可能由消费属性主导,即“房住不炒”:

消费属性的角度:首先看年龄,比如30岁前后买第1套自住房,间隔15年左右,45岁前后买第2套改善房。其次也看职业发展和收入的情况,稳定的工资收入(不是偶然的高收入)覆盖2倍月供的情况下,才适合买房;

投资属性的角度:主要还是跟股市对比,2007~2018年适合买房,而不是股票,这是明显的事实,不能因为我的职业是炒股,就罔顾事实。那11年是全民疯狂加杠杆的时代,房产掏空几代人的钱包,但到了2016~2018年就不是那么适合投资性买房了,房价相对于股票形成双顶。基本也可以预测,2018~2029年适合投资股票,而不是投资房子。考虑A股的杠杆率显著低于房地产市场,这11年将是(尽量平稳)去杠杆的过程,理论上的最理想情况是房价稳住,A股慢牛。所以说,虽然通常去杠杆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如果通过转移居民资金进入A股的方式去杠杆,对A股反而是利好。

个人的角度,2015年买第1套房,首先是年龄到了,当年收入也有提升。其次,虽然不确定房价会不会涨(因为研究不深),但确定股票会跌,所以卖股票买房子。下一次买房,按年龄看,是2015+15=2030年,按股票走势看,正好也是2029年卖股票,2030年买房子。

【中美金融战】

通过分析美股、A股和中国房地产,很明显的,在中美金融战中,A股是最不值得担心的。退一万步,跌到2000点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长期的熊市(2007年以来16年),不仅使得A股本身的杠杆率很低,而且使得中国居民的大部分资产显然也不在A股里面。美股和中国房地产,由于高杠杆的特性,以及两国居民的大部分资产分别在这2大资产里面,所以说中美金融战的正面战场,应该是美股和中国房地产。防守的角度,我坚持守住自己这套房,坚信国运。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房地产在正面战场守住即可,而A股有可能成为奇兵。摆烂了16年的A股,反而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的,先立于了不败之地,A股一旦发起战略性反攻,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居民消费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展,一举两得,现在更能体会到“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涵。而A股战略性反攻契机的到来,很可能是在等待美股下跌(甚至是去杠杆式的暴跌)。进攻的角度,个人资产主动进攻的方向,肯定是A股,这个毫无疑问,但肯定也不是砸锅卖铁,满仓满融就可以躺赢什么的,还是要有策略。

【心理状态】

之前提到过《涛动周期论》、《原则2》、《债务危机》几本书,再结合自己对美股、A股、中国房地产等大类资产的分析,发现这些大环境的周期循环是躲不过的。现在这个时期,个人适度地趋利避害,适度调节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而且心理的重要性在身体前,特别是心理弹性,面子什么的放一放。心理方面是这样的,面对现在的情况,一种是过于自责,然后主观非常努力,但客观效果不大,从而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另一种,如果完全怨天尤人,认为都是大环境造成的,不是自己的错,然后躺平摆烂。这两种都过于偏颇了,个人觉得应该取一个中间状态,保持心理弹性。另外闲暇时间多了,正好有很多时间学习,提高下限。

【社交活动】

我的社交活动以被动为主,10次交流可能有9.5次是被动的,主动的一次都不到。然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2015年就是各种活动特别多,有的时候我都不想去,因为不管是同事局、同学局、朋友局,反正各种局都是聊股票,人均股神,我一去就说要下跌了,显然就不太合群。现在呢,去年交流比较少,还可以理解成封控的原因。今年交流更少,今年已经9个多月了,交流活动还不如2015年那时候1个月多,我就感觉有点奇怪了。相比2015年顶部的交流活动火爆,现在大家都不来往了,而且还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地方(中国最类似美国模式的地方),我就感觉是不是可以算一个底部信号。最近有机会,会考虑主动外出交流一下,看看其它人是什么状态和想法。

【提醒】

自己要做的事情:

1、现在不投资性买房,但自住除外,要守住自住的这套房,甚至可以上升到守卫中美金融战正面战场的意义;

2、现在主动进攻A股,因为我的职业是炒股,股市上涨显然有助于守住自住的这套房子。然后2029年记得卖股票,2030年记得投资性买房;

3、近半年,美股如果下跌/暴跌,不要害怕,是A股战略性反攻的契机;

4、近半年,主动多出去交流。

全部讨论

2023-10-09 17:20

也有幸读过《涛动周期论》,相信书中“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的观点。
不过对于房产的投资,是否还要考虑一下人口出生下降等等情况?一般讲地产周期喜欢把美国地产拿来比较,但美国是移民国家,很有可能与我国的情况是不同的。也许日本会和我国未来的情况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