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新模型GPT-4o发布 AI投资聚焦下游应用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OpenAI发布了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GPT-4o,支持文本、音频和图像任意组合的输入和输出。OpenAI表示,GPT-4o可以检测用户情绪,并以类似人类的语调与用户交谈。同时,其速度比现有的GPT-4 Turbo快了两倍,而成本仅为其一半。受此消息带动,A股多模态模型、传媒、游戏等AI相关板块纷纷走强。

GPT-4o可以实现文本、音频和图像多模态的实时推理和交互,既说明下游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有可为,也说明AI领域投资的核心矛盾在于下游应用,而应用的核心矛盾在于准确率。此次GPT-4o在演示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失误,如在尚未读取到图像时就开始求解方程,还一度把人的面部识别为“木质表面”,距离解决AI不可靠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AI应用距离商业变现还需要较长时间打磨,相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其准确率较低,难以出现明显的降本增效。美股AI应用领域在最新的财报季几乎没有公司披露运营数据,也说明AI应用从产品到落地的难度。提升大模型准确率较难从通用模型的角度下手,更多需要基于场景做工程化处理,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时间的工程。

同时,此次OpenAI未如市场期待发布GPT-5,而国内大模型能力已快速逼近并超过GPT-3.5,AI的技术壁垒或没有此前市场想象的高。人类AI发展至今,尚未出现较为纯粹的、以AI技术立身的商业模式,这也大致说明AI技术壁垒相对较低,技术扩散较快。从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中使用的技术架构)驱动的创新来看,OpenAI从最早的“遥遥领先”,到现在领先美国竞争对手半年左右,差距正在逐渐缩短。当前国内大模型由于受到算力制约,多选择走差异化路线,如kimi的长文本、秘塔的学术写作、deepseek的低成本等。如果大模型能力大幅进步,相应的特色领域可能被更多参数、更强算力的大模型降维打击,而如果大模型能力提升速度放缓,则国内AI应用端有一定的商业化机会。

整体来看,之前市场期待的,AI应用短期“突变”的概率正逐步降低,美股和A股也正在逐步定价这个逻辑。从当前AI技术到应用端落地还需要耐心,市场更多去捕捉主题机会。

$科创ETF(SH588050)$ $互联网龙头ETF(SZ159856)$ $中证A50ETF基金(SH561230)$

#电力板块探底回升,积成电子晋级四连板# #王者归来?正丹股份继续飙涨#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为客户服务资料,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 在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以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