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不一样的视角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39喜欢:32

在成功的道路上,激情是需要的,志向是可贵的,但更重要的是那毫无情趣的近乎平常的坚守的毅力和勇气。

一、银行特色:

1.经营特点:

银行属于负债经营,也就是本身资金极少,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并放贷出去,赚取存款利息和放贷利息中间利息差价,中间差价存在贷款本金无法收回情况,同时存款不可百分百放贷出去(存款准备金)或暂未放贷出去的部分,需要支付这部分存款利息,利息差价总额(简易算法)=已放贷总金额*放贷利率-存款总金额*存款利息-坏账损失。

具体表现就是近年净利差在下降。

2.政策市场:

目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双下降,而这种利率是国家(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银行无权决定(只能上下小幅浮动),也就决定了银行业是一个政策市场,需要为国家机器服务,明白这一点,就知道银行不可能是暴利行业,经济下行的趋势下,银行必然给经济发展让路让利,贷款利率下降就是很好的体现;另外,为了扶持企业,国家在鼓励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门槛,本质上就是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贷款门槛是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标尺,标准下降了,风险就提高了,也就是坏账可能性提高了。

各行各业都面临萧条,很多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倒闭破产的公司不在少数,而这些公司的贷款大概率也无法偿还成为了坏账,但国家不可能因此严控放贷,相反还需要鼓励贷款,激活经济。

3.个人放贷:

受经济下行、疫情等影响,个人信用破产增多,前些年,身边并没有听到多少信用卡违约、网贷违约的情况,这几年,似乎每个家庭周边都能听到些许案例,就个体工商户倒闭的情况来看,也说明了举步维艰,但我并没有在银行财报上看到这一点。

4.收益前置,风险后置:

银行放贷开始,就计算了收益,但是坏账往往都是后面时间产生的,导致了收益前置风险后置的情况,这也是应了市场上流行赚得都是“假钱”的说法,很有可能十年赚得钱,不够一年的坏账,当然这个坏账,并非真的只发生在这一年,而是日积月累。

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一下9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这里不详细说明。

5.党建引领,依法治企:

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很有可能造成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目前国家效率不高,没有创新,很大原因就出在各种约束下,无法真正释放企业原有的获利和竞争意识,其实国企都拥有着强大的国家资源,这是民企所没有的,但就竞争力而言,国企连民企的“车尾灯”都看不到,更别说追赶了。

企业应该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动力、也就是经济利益驱动的,所谓的依法治企,法律解决不了企业活力,解决不了创新和自我革命、自我更新,合法合规很重要,但这只是原则问题,而非指导性思想,固步自封、循规蹈矩只能让企业被社会淘汰。

快递,被京东顺丰、菜鸟、三通一达入局搅乱,才有今天的效率;银行,被支付宝腾讯插入一脚,才有今天的便捷和免费;通信,被QQ、微信、钉钉革命,才有电话费的下降。每一个都被来自跨行的降维打击,被锤得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并非别人多优秀,只是传统企业不去改变,不去努力追求进步、墨守成规而已。

这点就不举例了,各新闻都有报道,各上市公司公告都有。

6.换届制度:

这是一个神奇的管理方式,也就必然造成了把成绩留给自己、把问题留给下任的情况,为了升迁,一堆神操作,而后报告工作成果归领导所有,之后神操作的后果由下任承担。最后只能造成巨雷被隐藏,直至最后爆炸。

如果懂国企管理的伙伴,也一定知道这种情况,我就不多说了。

7.特别说明:

没有一份财报能完全、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全部情况,数据只能代表过去的大部分情况,而非全部情况,规则也是资本家指定的,这存在严重的倾向性,财报是人编制的,就一定存在着人为的主观性、导向性,也存在着理解偏差的客观性,比如公允价值变动,比如坏账率的设定,比如可持续经营的假设,我们看到的漂浮冰山,也只是看到冰山一角而已。

二、经营情况:

1.存款:

随着经济下行,居民收入下降,存款规模必然受到银行,同时存款利息下降,人民会想办理减少存款转而去理财,目前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中青,不再像老一辈只会存银行,然后一步步被通货膨胀导致贬值,未来吸收存款会越来越难,我也坚信未来的存款利息会越来越低,最后无限趋向于零,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放贷:

银行放贷的主要对象是房地惨,房地惨已走向没落,未来也不太可能再有辉煌时刻,因为人口不可逆,同时目前的房地惨已严重透支了未来很多很多年,房地惨必然面临破产重组兼并,也会给银行带来巨额损失。

经济下行之下,其他非房地惨企业一样不好过,破产也不在少数,这点上也给银行带来了巨额损失。

放贷不出去,银行便主动给个人放贷,这是前所未有的,之前申请信用卡,都卡的死死的,现在巴不得你贷款,很大程度上说明钱已经贷不出去了,因为个人贷款是风险最高的,也是银行最后的别无选择的选择。

3.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非常一般,有理财知识的中青都会自己去市场买卖,而不是在银行被它过一手,毕竟钱过手,一手油,这部分收入归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4.手续费:

单纯指转账手续费和账户管理费(这里不包含理财产品部分),随着网上转账的日益便捷,还有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银联)、转账、存储的盛行,都代表银行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

三、市场情况:

1.目前银行股PB非常低,均值为0.57,PE均值为4.45,详情如下表;故此很多人就觉得是低估,低估从来不是看PB和PE,也不是看净资产与市值的对比,拿净资产跟市值对比就是假设把公司破产清算了,作为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这是不可能的事,假设根本不可能成立,就算成立,净资产只是一个理论值,并非实际值,因为账面资产价值不等于变现后的价值,一般来说账面价值高于变现价值。

2.分红和融资:

看起来,银行股的分红大于融资,可是大部分分红都进了大股东口袋,而非进了股民口袋,按大股东持有50%计算(未详细计算),面对股民的分红为16700亿,而融资则25300亿,差额超过8600亿,如果剔除国有银行,融资超过分红3500亿,这还不包括分红大部分被大股东拿走的部分,原本A股就是一个融资市场,按大股东分走一半计算,则非国有银行拿走了市场9千亿资金。

剔除国有银行后的数据统计

3.投资是投未来:

银行有未来吗,有,活得好吗,活着,不好,没有成长性,没有想象空间,既然活得不好也没有成长性和想象空间,还是高负债运作,市场凭什么给它高估呢,凭个人意志吗。

总有人把国内银行跟丑国银行比,丑国银行是世界性银行,而国内银行只是偏安一隅,是完全不能比的,同时收入、利润构成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招行跟丑国银行更加相似。

4.市场投资者:

银行股投资中,著名投资者有董宝宝、云董事长、谷大师、唐总等等,不过就算是大V,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收益极其普通,某银行基金成立5年多以来,依然是亏损状态;而加了杠杆的大V基金,净值更是只有0.22(亏损78%),回本遥遥无望;其他就不做评价,只说事实。

这里说明一下,不建议任何杠杆,杠杆就像一把带蜂蜜味的砒霜,刚开始可能会感觉很甜,但结果往往都被市场清理出局,就像赌博,把把梭哈的赌徒,只需要一把输了就彻底输了。

杠杆是需要利息的,成本大概5%,而市场投资者能有长期年化5%的寥寥无几,把自己逼上绝路的同时,也把家庭逼上了不归路。

5.财报数据:

因为我不深入研究具体标的,也不打算跟其他人一样去研究各种财报数据,只是想大方面说一下个人看法,当然,我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研究财报,只是不想拘泥于财报。

6.银行不会倒闭:

很多伙伴投资银行,就坚信银行不会倒闭,可持续经营,是的,大银行大概率不会倒闭,但是可以重整、剥离不良资产让银行起死回生,这种情况下,银行还在,股票还在,只是你手中股票价值变了多少,无法判断,很多人总喜欢用股息率说事,就按股息率5%计算,需要16年回本,这是基于股息率稳定的情况下,但谁又能保证股息率不会下降呢,谁又能保证银行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呢,未来股息率会不会大幅下降呢,我认为会的,而且这是趋势,时代发展的必然。

以上的种种,就是我不投资银行股的理由,因为个人见识、阅历、认知的局限性,很可能存在严重错误,只是作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市场真实情况。

当然,历史不代表未来,但是未来大概率会遵循历史的轨迹,因为人性依然在,韭菜依然在,贪念和欲望依然在。

文章所述的可转债,均为案例使用,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请独立思考。 $兴业转债(SH113052)$ $浦发转债(SH110059)$ $上银转债(SH11304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欢迎喜欢的朋友转发分享。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祝投资愉快。#可转债大饼# #可转债# #银行分析#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若有所思20172023-06-25 10:52

“因为个人见识、阅历、认知的局限性,很可能存在严重错误”,确实存在严重错误,不是很可能,你是在刻意误导。只举一例说明,关于分红,说什么大股东分走了大部分,这有什么问题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难道你买了亿分之一的股份要和持有一半股份的大股东分一样的红才合理?作为投资者,有必要眼红这个吗?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是红利率,每投一万块钱每年能分到六百多元的现金分红,是存款的三倍多!这是事实。而不是看人家大股东分到了几百个亿就眼红!大股东(国有控股大行主要是财政部)占了大部分股份,按持股比例合法合规理所当然分红更多,有什么好说的?你想多分红你加仓多投资增加持股比例呀!类似的似是而非的刻意误导还有很多,有点常识的投资者应该能明辨。

泸州老窖882023-06-25 09:59

一篇浅显的文章,看完了索然无味

知易行难大叔2023-06-25 09:27

楼主懂又不懂,胆子又大,对银行的底层逻辑根本就没有想明白!一知半解敢胡乱发表意见!

玄先生2023-06-24 22:49

不能说楼主对银行不了解,只能说对银行一无所知,逻辑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野猪乱跑2023-06-25 10:00

中国现在什么行业都难赚钱,只有国有资产以及银行业能稳定盈利分红,不投银行投什么,民营实体更艰难。银行马上就分红了要树立信心。那些画大饼的行业不能真当大饼吃,只有银行的分红是实实在在的,无论你怎么看银行以及银行的未来。

全部讨论

2023-06-25 10:52

“因为个人见识、阅历、认知的局限性,很可能存在严重错误”,确实存在严重错误,不是很可能,你是在刻意误导。只举一例说明,关于分红,说什么大股东分走了大部分,这有什么问题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难道你买了亿分之一的股份要和持有一半股份的大股东分一样的红才合理?作为投资者,有必要眼红这个吗?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是红利率,每投一万块钱每年能分到六百多元的现金分红,是存款的三倍多!这是事实。而不是看人家大股东分到了几百个亿就眼红!大股东(国有控股大行主要是财政部)占了大部分股份,按持股比例合法合规理所当然分红更多,有什么好说的?你想多分红你加仓多投资增加持股比例呀!类似的似是而非的刻意误导还有很多,有点常识的投资者应该能明辨。

2023-06-25 09:59

一篇浅显的文章,看完了索然无味

2023-06-25 09:27

楼主懂又不懂,胆子又大,对银行的底层逻辑根本就没有想明白!一知半解敢胡乱发表意见!

2023-06-24 22:49

不能说楼主对银行不了解,只能说对银行一无所知,逻辑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2023-06-25 10:00

中国现在什么行业都难赚钱,只有国有资产以及银行业能稳定盈利分红,不投银行投什么,民营实体更艰难。银行马上就分红了要树立信心。那些画大饼的行业不能真当大饼吃,只有银行的分红是实实在在的,无论你怎么看银行以及银行的未来。

2023-06-25 16:37

银行小白,鉴定完毕

2023-06-25 09:49

很不客观: 分红被大股东拿走一半,难道融资部分大股东不出吗?融资部分没有收益吗?

2023-06-25 09:44

观点明确但缺乏具体论证过程和观点基本没有逻辑思维过程。文章分析了基本特点,经营情况和市场情况都是共性事实,但对应观点缺乏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无法支撑这个观点的有效性。

2023-06-25 06:41

楼主什么行业都敢分析,什么行业都是一知半解

2023-06-25 09:58

股市根本没有保证两字,大股东股份占比大,大块头股息当然进大股东腰包,如果你能把流通股买尽,你也可以分一杯大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