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选到最好的基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类似于直接参与股市进行投资,大部分的基金投资者也总是希望找到那个“最好的”。这一现象的初级阶段表现为直接寻找那些近一年、近半年甚至是近一个月的冠军或是名列前茅者。相信拥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人很轻易就能预测这些基金的下场——没有奇高的年化收益率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当冠军基金成为短期内明星的同时,他的高光时刻也就走到了尽头。投资这类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大概率也只会相当惨淡。到了第二阶段,一些高明的投资者参透了投资其实是面向未来的,判断出未来收益高的资产才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于是开始过于自信地频繁预判,下一周涨的最好的板块是什么,最好的行业是什么,下个月下个季度或者是明年最好的机会在哪里?这也是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和业余投资者每天在做的事情,这听起来非常合理也顺应人性,但我认为参与门槛最低并且最拥挤的竞争往往很难确保自己获胜。这种方法是简单的,简单到没有任何现实经验和金融基础的人也能拍脑袋来上一个预测。但也是最难的,因为人类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面向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更是难上加难,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能坚持少数高概率正确的结论已经实属不易,我想就没有必要再去参与依靠高难度动作取胜的游戏了。

那么应该怎样选择基金呢?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各类主流的宽基指数长期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这个数值大概落在7-9%之间。以这一标准为锚,我希望自己长期能够跑赢主流宽基指数甚至是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年化收益在12-15%之间,如果没有很高的置信度达到这一目标,则应当直接配置指数基金。这一标准似乎也是大部分基金经理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但是应当通过何种路径来实现呢?我希望情况是这样的,基金经理最好能做到15%,如果做不到也可以获得较低收益率,而不是理想情况能赚30、50%,如果运气不好会亏掉相同的比例。也就是说,我希望至少保证自己的本金是安全的,而不是拿自己的钱去资本市场里赌博。于是我了解了世界主流投资大师的理念和各类投资方法,以他们的投资理论为标准听了中国几百位基金经理的路演,最终选择了价值投资的道路。不同于巴菲特说的“如果你五分钟理解不了价值投资,就永远都无法理解价值投资”。我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是逐渐变得清晰的。

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这里,到底什么才是价值投资?人人都谈巴菲特,人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价值投资。我对于狭义的价值投资定义标准非常严格,首先要明确,你做投资收益的来源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以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为前提,分享企业价值创造带来的回报,并以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方式评估企业内在价值,通过比较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选择有折价的公司。具体来说,好的公司需要有长坡、厚雪、慢变的特点,需要企业有竞争优势、有护城河,最后在做出投资决策以前留足安全边际。说人话就是,为了大概率赚到钱,我想买便宜的好东西,就算这个东西砸在手里了,我都有的赚至少不会亏大钱。如果非要给价值投资总结一个内核,我认为是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与之相反的收益来源则是以低买高卖为目的,赚取价格波动的差价。价值投资也会低买高卖,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确立了收益来源后才轮到选择投资风格,是更加偏向价值风格还是偏向质量或者成长风格,这也是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区分风格,大家都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能赚到钱。但我认为风格之间的区别在于投资难度和其所需的个人能力不同。举个例子,东边的白菜比西边的白菜便宜,我从东边买了去西边卖是容易的。但是即便我经验再丰富,赌一个石头切开之后是一块宝玉却是更难的。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作为一个保守的人,我宁愿相信大部分基金经理没有能力选到宝玉,并且我也没有能力找到能选到宝玉的人,我是来投资的,不是来赌博的。因此,从概率上来看,更加保守、更加稳健,对估值的容忍度更低的投资者是我认为长期更容易赚到钱的人,也是我选择基金经理时更偏好的。

价值投资不是唯一的圣杯,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却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每个投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价值投资也一样。它的优点在于它更像一门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将各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映射到资本市场的投资方法,其理论基础过于扎实,因此最符合大概率能赚到钱的目标。缺点在于,他的验证周期非常长,价值实现的过程动辄五年十年,拥有如此长期闲钱的人少之又少,这类人往往早已满足生活的大部分需求实现了财富自由,才会有大量的可投资资金。拥有如此耐心等待的人少之又少,人们总是希望现在做了题下一秒就要对答案,不然勤奋和智力无处施展,却反而做多错多。拥有承受如此大幅波动心态的人少之又少,虽然波动不是风险,长周期来看波动都只是过程,但能过能够真正做到“众人恐惧我贪婪,众人贪婪我恐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判断市场底部是相对简单的,但在市场底部保持乐观、保持理性,坚持动作不变形的计算企业的风险收益比,敢于大笔加仓大幅下跌的好公司是非常反人性的。同样地,在市场顶部保持风险意识,急流勇退,保留住大部分收益,耐心等待下一个适合播种的时机也是难上加难的。价值投资是一门放弃的艺术,它主动放弃了选到“最好的”机会,因为如果能实现自己所定的长期超越指数的目标已经非常令人满足,也就没有必要羡慕在自己能力以外其他人有能力赚到的钱。

在理解价值投资的原理后,我依据价值投资的标准严格筛选出了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中符合条件的基金经理,候选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依然存在困惑。同样是价值投资者到底谁才是那个最出色的?是更加注重安全边际的那个人,亦或是那个更加关注企业护城河的人,还是那个更加能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的人。在又一次回顾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时,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思想实验。如果站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如何才能极大概率地在未来50年长期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实现财富的指数级增值。此时问题便很容易回答了。首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用全部可用资金投资到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或者是某一位投资大师50年的时间。先不论巴菲特是不是长期投资收益最好的投资大师,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整体判断的置信度很有可能不比一个人对一个公司判断的准确度高多少。完全相信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以及人品并且全部投资于他其实是一件胜率不高风险却很高的投资行为。但是,如果选出5-10个符合价值投资标准并且能跑赢指数的大师难度则大幅降低。我的方法是将自有资金按照自己对大师的置信度加权分配比例投资于他们管理的资金池,大概率就可以获得我期望的投资收益了。为什么是按照置信度分配呢?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你对一个大师的置信度,我认为就是基于我所有的认知做出投资决策后,即使他没有达到我对他的预期收益,甚至是给我亏了钱我也认了,那我就是相信他。值得一提的是,投资的唯一目的应该是赚取绝对收益,获取持续稳定的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或相对收益非常难以持续也没有必要追求。从更长的投资期限来看,价值投资者可能短期跑不赢市场,但如果以追求绝对收益的信念做价值投资,长期相对市场获取可观的相对收益我相信只会是水到渠成。

回到中国资本市场,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价值投资不适用于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股市是不一样的。其实人的本性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哪有什么不一样呢,天天抱怨中国股市的人也正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最大原因。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未来20到30年中国公私募基金市场一定会出现至少在长期回报层面比肩大家所熟知的美国投资大师的一批基金经理。原因是价值投资不是什么需要远超常人智力的科学,也不需要颠覆式的不断创新、迭代投资方法论。在我看来更重要是在投资过程中能否保持理性、客观,更深刻的理解社会、理解人性,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站在人群的对立面,懂得延迟满足,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相信时间本身就有价值。我想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中国找出他们,并且按照置信度加权较为集中的长期投资于他们,我相信是可以实现财富的大幅增值目标的。

写于2023年12月9日,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刻。

@就叫姜诚 @田瑀研究笔记 @中泰证券资管 @陈嘉禾 @有知有行 @孟岩 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的一点学习心得,希望得到各位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