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记录一下对盘面交易方向的想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盘面缩量,资金选择对政策驱动的地产进行重新定价,反正地产板块筹码相对干净,基本没涨,在缩量的情况下理解为高低切应该也可以。没有什么对或者不对的,只能说A股现在一潭死水,即便对基本面研究的奖励反馈在提高,但基本也是拿时间换空间,大多数的时候市场是不会即时性地对消息作出反馈的,在缩量的情况下这很困难。

所以,尽管对地产的炒作可能不是那么舒服的一件事情,但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即便你不参与这个板块的重新定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依旧会对你希望交易的板块和逻辑产生十足的影响。所以其实最近有很多老师在谈独立逻辑,说独立逻辑的票涨的很好,其实这应该可以理解为一个资金聚焦的问题。

当我们在讨论涨或者不涨,一般的指示对象会是大盘、板块/行业、概念、个股,而它们对应的资金容量应该是从大到小的。这个市场终究还是为了体量更大的资金所准备的游戏,他们的交易动向更能够左右市场涨跌的方向,而体量小的资金更像是基于这个波动方向的放大器,通过观察和发现主力资金(大体量资金)的交易意图并跟随交易来实现(量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归入这个过程)。因此,如果将资金池视为一个整体,按上述四个方向能够容纳的资金加权进行分配,就很直观地可以看到资金流向的聚焦程度。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的交易对象大多数时候是个股,买指数或者板块ETF的这种情况暂时不归入目前的讨论中(当然,这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小资金覆盖大范围标的、享受更广阔资金流动性的过程,但同时也会被拉低可能的收益上限)。而交易个股时,我们通常会在热点板块中进行标的挑选,而这就导致我们对应能够享受的资金流动性被进一步分流,简单来说,就是资金不聚焦。

而定价这件事情,在理想情况下必然是越充分的交易才越能够带来股票价格向内含价值的回归。那么总结一下,充足的流动性可以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股票的交易变得更充分了,另一个结果是标的享受流动性溢价的可能性变大了(流动性溢价可以理解为金融的反身性带来的非理性交易,像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

因此,这应该也能够为后续选股提供一个方向,就是在缩量市场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主流的容量板块(对应能够容量的资金越多越好,如交易地产板块的预期变化,这里有意愿参与的容量资金肯定是多的),也可以选择明确的独立逻辑(即稀缺性越高越好,如朗源股份这种具有强指向性的标的)。

至于别的板块或者涨跌,我认为其实也可以从这个思路出发进行去考虑。例如说ai板块,我们需要做的板块就是,这个板块是不是主线(需要基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基本面分析判断),有什么参与者会进行交易(考虑认同这个逻辑的投资者会有哪些),筹码结构是否合适(是否因为某些交易者的行为导致高位筹码偏多,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倾向于保本出而不是做多),板块内哪些标的具有稀缺性等。

如此来看,其实这种思考方式,也能够让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在强调标的的辨识度。辨识度标的的形成则通常来自于大众共识,而现在很多小表格、产业链带货、或者说逻辑分析等,其实本质上就是在尝试通过某种方式来塑造新的大众共识,而在当前流量为王的网络时代,才会让一只股票的是否值得参与交易,有时候会变得更像是一个传播学问题,而非基本面的分析。

再往远一点说,其实新村长上台的一系列措施,无论是长牙带刺的严格处罚,强制分红,加强审核和退市处理,还有最近在财报季后给存在问题的股票挂ST,本质也是在改善投资者对于市场的预期,对去年的极端化行情给大家带来的交易预期(有些时候已经变成玄学炒股,对基本面分析的奖励反馈极低)做一个改善。所以,今年研究能力比较好的投资者,大概率会在交易上感受到更多积极的回应。

简单记录一下想法,希望这个市场往好的方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