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化股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51回复:1096喜欢:851

巨化股份的主要逻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浙江国企改革、基加利修正案、碳中和、精细化工、PVDF、PTFE

1.份额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制冷剂在控制臭氧消耗和温室效应、碳中和等政策背景下,正从二代制冷剂向三代制冷剂过渡中,巨化的市场份额从第2代的第2名,提升到3代中的第1。2020年的市场份额40%(2021上半年超过45%市场份额),21年的市场份额50%,22年的份额预计将达60%,加上第2山东东岳20%,未来的市场格局是双寡头占据80%的份额,产品议价能力将显著提升。

2.供给受限,行业进入壁垒显著提升。制冷剂由于蒙特利尔协议的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第3代制冷剂将按照配额来进行生产销售的,由中国的发改委来监督执行。这是研究的核心,化工股的研究根本不是需求而是供给。由于基加利修正案的严格控制供给,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极其严格。

3.配额争夺,锁定未来长期市场红利。基加利修正案规定,2020-2022年这三年平均制冷剂消费量为基准发放配额,所以厂商要在这三年全力扩大销量。如果新投产了产能,则投产越早越有利,越晚越被动。销量上也是同理,2020年是打价格战最惨烈的一年,因为如果2020年销量不理想,哪怕后两年的销量提升了,在计算三年平均销量时也会被拉低,从而影响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所以可以说,今年行业的格局就差不多已经锁定,未来的竞争烈度会大幅下降。

4.替代性减弱+配额锁定低位,三代制冷剂有望迎来超级景气周期。一方面,四代制冷剂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对三代有效替代;另一方面,三代制冷剂配额基线年20至22年适逢疫情,因此三代配额被锁在行业产量低点,未来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5.巨化优势明显,将是行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2020年和21年的全球疫情,正好发生在基加利协定配额基准期的前2年,这对很多其他的企业是雪上加霜,而对于巨化来说,有国企的优势,加之其他业务提供的强劲现金流,可以更好的逆周期扩张,更有实力打价格战,将是未来行业配额制度下最大的受益者。

6.产品涨价已然开始,逻辑验证有望提前。22年以后,由于配额已经分配完成,会立刻进入一个涨价周期。事实上,21年制冷剂已经从1.5万元涨到现在的2.4万,说明在基准期的第2年,已经开始有些厂商开始放慢了抢份额的脚步,第3年涨价肯定会持续

7.业绩弹性巨大,市值空间可期。目前巨化第3代制冷剂外销量(第三方销售,区别于用作其他产品的原材料)20万吨,产品每涨1万元,将贡献毛利20亿。而2011年的产品价格从年初1.3万元,涨到年中的17万元,弹性有100亿的空间(1.3万元制冷剂价格是2020年所有制冷剂的均价,因为现在制冷剂产销相对于18年翻倍,预计所有制冷剂均价达到18年的2.8万,公司利润达到40-50亿,若未来均价达到4-5万元,利润达到近100亿。注:2020年所有制冷剂的外销是27.38万吨,产量43.7万吨;),而企业的总市值只有280亿。(三代2020年外销20.7万吨,同比增长45.67%;产量27.93万吨,同比增长46.19%;三代2021Q1销量4.77万吨,同比增长10.16%;产量7.52万吨,同比增长24.51%)

注:由于部分制冷剂当作聚合物的材料,基本上可以假设这些自供的制冷剂外销,因为以制冷剂为原料的聚合物价格实际上会高于制冷剂这位原料这部分。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制冷剂的产量作为公司的总销量来算,也就是2020年43.7万吨,这样测算利润的时候可以更简单。2021年制冷剂产量将大概率达到50万吨,假若价格4-5万吨,公司利润便可以达到100亿左右。

8.公司是最正宗、最纯正的碳中和概念股。

9.重组失败实质上是利好,提供更高的弹性。重组注入浙石化20%股权宣布终止,市场解读为重大利空,实际上真正研究透彻的人会认为是一个大的利好。因为注入浙石化股权,和主业并没有什么协同效应,反而大大增加的市值体量,造成弹性减少。

10.公司有做大市值的内在动力。浙江国资已经开始把市值作为考核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股价增长动力。

11.公司布局高附加值氟材料,成长路径清晰。公司积极布局新产品,向多元化、高端化、终端化拓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提升企业估值。比如VDC、PVDC产业产能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并实现ETFE树脂、PFA、PVDF(锂电池粘结剂用)等新产品的产业化。

12.PVDF涨价成为短期涨价催化剂。PVDF全称聚偏氟乙烯,下游应用于光伏背板、氟碳涂料、锂电池粘结剂及隔膜等领域。粘结剂是锂电池关键辅材,对电极以及电池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有重要影响。由于下游市场的爆火,PVDF主要原料R142b生产不足,今年以来R142b价格从年初的2万元/吨上涨到7万元/吨左右。PVDF预计下半年供应偏紧将持续,粘结剂用PVDF价格将维持在15-20万元/吨的高位,且未来两年价格增速都会保持向上区间。巨化股份(2万吨R142b产能,0.3万吨PVDF产能,PVDF项目二期0.7万吨产能正积极建设,预计22年中投产),有望成为近期行情最直接的催化剂。

全部讨论

这篇文章已经写了3年了。最近半年,朋友们都不想让我写巨化,怕我影响资金的节奏。但是看了很多朋友陷在思维误区,不能自拔。我就再说几句。希望能点醒。
1. 这是供给端逻辑,而不是需求端
2. 制冷剂并不跟房地产周期,而是空调换机周期(家电下乡)
3. 定性大于定量!
4. 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造成了商业模式的变化,这个需要好好思考
5. 要学会自己计算很多的数据,不能人云亦云。
就这5句话!希望大家重视!我是你们的朋友!

巨化再次创出历史新高,纪念一下!坚守快3年了。

4月国内家用空调总排产2073万台,其中内销排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5%,出口排产868万台,同比增长28.8%。

巨化股份,700亿!长城炮! 炮!....

晚上不停地和朋友们打电话,询问价格的情况,突然想起了19年做猪周期的时候,心情和场景是如此的相似。

3万!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 《道德经》第64章

再再再再再......

2021-07-11 21:19

氢氟碳化物HFCs对臭氧层是没有破坏的,是替代第二代制冷剂(比如:R22制冷剂、R123制冷剂等)——氢氯氟烃(HCFCs)的理想制冷剂,也是第三代制冷剂(比如:R407C制冷剂R410A制冷剂等),氢氟碳化物(HFCs)虽然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但是对气候的变暖效应有较大的影响,也是温室效应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作为HFCs生产以及消费大国,到2050年中国削减HFCs可带来将近300亿吨二氧化碳的气候效益,这可以为全球降温0.5摄氏度贡献出三分之一的力量。    
氢氟碳化物(HFCs)在国外广泛应用,但目前正处于淘汰阶段。根据《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部分发达国家从2019年1月1日起,对HFCs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削减,到2036年将会削减85%;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进行冻结HFCs的生产和消费,并从2029年开始削减,如果当年削减10%的话,到2045年将会削减80%。所以,中国接受了《基加利修正案》,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20多年加速第三代制冷剂的替代。
HFOs是未来替代HFCs的第四代制冷剂,其代表产品有R1234ze制冷剂R1234yf制冷剂两种,这两类制冷剂不破坏臭氧层且无温室效应。目前第四代HFO-1234yf制冷剂已在欧美市场使用。当前国际化工巨头科慕、霍尼韦尔、阿科玛已加速在国内建厂,目前国内企业中拥有第四代制冷剂产能的仅有巨化(霍尼韦尔代工)和国新文化(科慕代工)。
从《基加利修正案》时间节点上看,感觉好的买点应该是在2022年。感谢八万兄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