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2023年报及24Q1简评(兼论是否清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洋河—持仓?清仓?减仓?

昨天白天,看了一天洋河的年报,看得头昏脑胀的,大致有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下半年业绩下滑如此严重,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季度亏损?

2、为什么“广告促销费”剧增43%的情况下,收入只增长了10%?

3、为什么吨均价+29%,成本+7%的情况下,毛利率却只增加了0.57pp?

4、关于经营计划,2023年是“力争营收增长15%”,实际只有10%;现在提出2024年“力争营收增长5-10%”,尽管目标一降再降,却仍然担心能否实现?

5、其他一些小问题。。。

对此,我经历了几次思想斗争,一想到业绩老不及预期、披露不详细、数据对不上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想一清了之;但一想到当下已经price in、分红率提升至70%、收现比去年略有进步等因素,又准备再观察一段时间。。。说实话,这真像面对一个渣男的感觉。

昨天晚上,又看到老唐的周记,惊闻他准备清仓洋河,原因不是业绩不及预期,而是管理层的欺骗行径。

熟悉老唐的投资者很容易理解他的逻辑,他自己也表示这次与当年清仓老窖的逻辑是一样的——不愿意与烂人打交道。

洋河管理层的信披做得很烂,这也是我的看法,但老唐说的“这一次欺骗”,确实没有引起过我的关注,因为我历来反感那些人说的“连自己都不信”的排比句,所以经常一划而过,并没有像老唐那样记录和跟踪验证(在此感谢老唐,又学了一招)。

这一次,老唐使用了“不诚信”一票否决,决定清仓持有了9年的洋河,其逻辑一以贯之,对此,我打心眼理解、佩服、支持。但是,我也很清楚,老唐作出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情感(反感烂人)和原则(“不诚信”一票否决),而不是利益,至少不是当下的利益(但无疑符合长远利益)。

好了,老唐的决定已经作出,我怎么办?毕竟,我2019年建仓洋河就是抄的老唐作业(尽管跌了这么多,目前仍有14%的仓位),我是否应该有始有终、同进同退呢?

思考再三,我觉得,不能,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框架,作出自己的选择。

因为,我的情况和老唐并不是完全相同,老唐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他说“我努力了几十年,就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此处应该有掌声)。

但是,此时的我,在这件事情上,还远没到他那种层次(但我坚信将来可以),因此,我必须冷静下来,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选择。

先问自己2个问题:

1、管理层的这种不诚信行为,我能否接受?

2、管理层的这种不诚信行为,对公司潜在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否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的结论是:

1、考虑到包括但不限于股权风波、董事会换届、官场作风、大会氛围、中文博大精深等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张联东的讲话一贯、高度符合““赢“、稳赢“、”一直赢“的画风,对此,我很反感,但也不会上升到一票否决的程度;

2、管理层的这种不诚信行为,对公司潜在的长期投资价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毕竟张联东既不是创始人,又不是终身制,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基酒还是那些基酒),但会从几个方面影响到我对洋河的操作:

(1)持股数量:张联东卸任之前,只减不加;

(2)业绩预测:对于公司的业绩指引,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处理,比如2024年的经营目标是5-10%,我就采信5%。

明确了以上两点,我决定不急于清仓,分离了老唐和其他投资者对我的情绪影响之后,就可以就事论事、按部就班地分析洋河公司价值本身了。

第一部分:盈利能力

定性部分

在“市场研判”、“核心竞争力”、“未来展望”等方面的表达,与去年相仿,没有明显的增量信息。

定量部分

尽管有price in在先,我仍然没有预料到营收增幅只有10%,比计划差了5个点。我曾经以为,即使实际增速不及15%,管理层也会通过数据调节确保15%保住面子。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层既没有这个能力,似乎也没有这个意愿。

如果不考虑一众大小友商的亮眼增幅,在去年的大环境下,以洋河300亿的体量而言,10%(相当于GDP增速的2倍)的增速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未来能继续以当年GDP增速2倍持续增长,就符合我的最乐观预期。

一、收现

1、收现额

2023全年收现349亿,比2021年的368亿少,比2022年的309亿多了40亿,+13%。

分季度看,其实前三季还是领先2021年的,差距就体现在Q4,毕竟21Q4收了140亿,是历史上单季最佳。

24Q1收了129亿,历史最高;

23Q4+24Q1为223亿,超过了21Q4+22Q1的220亿。

如何看待这个数据呢?

我的结论是:如果仅仅和自己比,现在处于史上最佳水平,并没有继续退步,预示着今年的情况应该要好于去年。

2、收现比:

23Q4+24Q1为1.16,还过得去,说明没有继续吃老本,当然也没有老本吃了;

年度ttm数据,24Q1为1.09,而长期均值为1.15,理论均值为1.13,说明最近一年收现的速度远慢于确认营收的速度,合同负债的同比、环比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1.09较23Q1的1.03又有明显改善,说明正在反弹的路上,只是力度一般。

小结:收现数据说明,在经历2021年一波强劲复苏后,2022-2023年明显降速,好在23Q4+24Q1这两季有了些许改善的迹象,应该正在走出这一轮最困难的时刻。

二、全国化进程

1、省外占比

2023年省外占比达到56%,较2022年微增1个百分点,虽然推进艰难,但总算没有停滞不前;

2、营收增幅

2023年省内同比+8%,省外同比12%,省外拓展阻力明显小于省内。

3、经销商数量

经过2020-2022年的经销商大换血,2023年继续反弹,其中省内微降,省外净增了568家,这也是省外营收增速快于省内的原因。

4、广告费

全国性4.08亿(较2022年的10.80亿剧减),地区性7.03亿(较2022年的2.05亿剧增),但总额11.11亿还是较2022年的12.84亿微降。

老唐认为这是营销下沉的体现。这个判断确实也符合公司当前的营销政策。

小结:

全国化进程仍在艰难推进,省外阻力小于省内,省外经销商数量净增近10%,广告资源投放也下沉到了地方,洋河的全国化进程仍值得期待。

三、高端化进程

从毛利率看,2023年同比中高档持平,普通酒骤增8.6个pp(46.2%又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整体提升0.6个pp。

从吨均价看,2023年19.55万元/吨,同比+29%(2022年15.10万元/吨),这无疑是个令人鼓舞的数据。

但明显的问题有3个:

1、吨均价+29%,成本仅+7%,毛利率却只+0.6个pp,这是什么鬼?

2、吨均价+29%,很大原因是销售量-15%,就算是提质提价缩减低端,这个幅度也太猛了吧?

3、年报销售量-15%,但中报时还是增长的,上半年还有11.59万吨,下半年就锐减到5.03万吨,照此计算,下半年的吨均价高达21.07万元/吨,同比几乎翻了一倍,这又是什么鬼?

顺便说一下营业成本,2022年出现了营业成本增速(+22%)快于营收增速(+19%)的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品质升级带来的原材料和包材成本上升),2023年营业成本增速(+7%)又远低于营收增速(+10%)。

以我有限的观察,大多数白酒大厂、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营收增速快于营业成本增速(因而毛利率逐步提高),不知道这两年洋河在成本数据上的波动是何原因?是否正常?

去年写年报简评时,我就有普通酒成本剧增、吨均价和毛利率反向变化2个疑点,今年又增加3个,是洋河的数据有问题,还是我的理解有问题?

四、销售费用

以前销售费用很稳定,从2023年开始剧增,不得不单列一项进行分析了。

1、 增速:销售费用29%、广告促销费43%的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的10%;

2、 费率:基于1,费率也是逐年升高,销售费用率和广告促销费用率分别是16.27%和10.46%。

3、 促销费:单从广告费看只有11.1亿,同比去年的12.8亿还若有下降,增长点主要在促销费上。2023年高达23.5亿,同比翻倍。

小结:公司投放了23.5亿促销费来促进终端动销和用户开瓶,从理论上讲这个钱还是应该花,有利于去库存,但目前来看对于营收的拉动似乎不明显。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能储能优势

目前仍保持浓香第一,且随着窖龄增长,理论上来说,洋河的优质酒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2、渠道优势

目前销售人员数量仍保持行业第一,这是洋河深度全国化的人力保障。

六、关于Q4亏损

简单讲 ,就是由于收现不足,只确认了28亿营收,但销售费用却有1/3确认在Q4,两头一夹,竟然亏损了。

第二部分:资金分配能力

截至23Q4,洋河的金融资产包括:

货币资金(主要是银行存款):258亿

理财余额(主要是银行理财,信托只剩2.75亿):59亿

各类股权投资(含中银国际等):55亿

其中,类现金为317亿。

那么,这笔数额过半的资产收益几何呢?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仔细计算了,总之很低,资金利用率不高,是酒企的通病。

今年有改进的一点是,分红率从往年的60%提至70%,当前股息率高达4.7%,应该是酒企最高。

正常情况下,分红率一旦提上来,只怕很难退回去,这是本期年报唯一的亮点。

第三部分:对未来的思考

1、不满意的部分

从2019年控货挺价、清理渠道开始,深度调整(同期友商均在大步赶超)已近5年,本想迎来一轮强劲复苏,结果增势仅持续一年即遇阻回落,甚至还出现了季度首亏,加上连续两届管理层都不靠谱,这些都难免令人失望,也常常令人怀疑是否看错,以及是否应该认错?

2、仍然值得期待的部分

幸亏白酒生意天生耐造,我可以不被迫卖出,可以拉长时间观察:

相对于友商,洋河关键短板是高端产能不足(品牌力还在其次),长板却有3条,一是建成了的产能储能居业内双第一,二是业内领先的营销和渠道能力,三是可能被低估的技术实力(全国品酒师大赛已蝉联6届冠军,且经常霸榜前10)。因此,可以乐观期待,只要假以时日,待高端产能逐步释放,洋河未来仍有确定性较强的增长点。

另外,洋河还有两点看似不是优势的优势:

第一,不大可能再次恶性压货,一是毕竟吃过这方面的苦头,老王也因此下课;

二是洋河的数字化转型已入选清华教学案例,微信也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宣传过,洋河可以全过程跟踪每一瓶酒的去向并统计开瓶率,在这样强大的数字工具面前,无论哪个层级,都很难实施恶性压货;

三是这如此拉胯的业绩,对“压货“二字似乎是一种侮辱。

第二,洋河酒在市场上貌似长期不受待见(股票更惨),不大可能成为存酒、屯酒的主要品种,属于“酒喝不屯“的类快消品,这无疑是一项看似劣势的优势。

第四部分:估值及交易计划

出了这么多事情,我对洋河的业绩预期也是一降再降,最新的考虑是:

乐观:增速是GDP的2倍,比如今年计划5-10%,取10%就是乐观增速;

中性:增速与GDP同步,取5%就是中性增速;

悲观:0增速,保持100亿净利,如果想做到负增长,我觉得也挺难的。

1、估值

营收:按中性+5%预估,约350亿;

净利:连续两年高估了净利率,干脆保守一点,取30%(历史偏低),即净利为105亿;

当前市值1500亿,相当于2024年pe14.3倍,符合低估。

2、交易计划

如前所述,只减不加,因此没有加仓计划。

至于卖点,我还没有考虑清楚,目前价格也相距甚远。

第五部分:持续跟踪(中报)

1、收现能否随着经济复苏而恢复增速;

2、全国化进程是否继续稳步推进?

3、高端化进程是否继续稳步推进?高端(主要是手工班)是否放量?

4、促销费剧增对于业绩的提振?

5、管理层的言行跟踪。

全部讨论

04-28 22:08

请问,营业成本上升,生产量下降,这个怎么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