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飞优必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2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新产品和新品牌,谁有更先进的技术,谁就更有望从资本市场拿到资金,谁就能走得更远。至于优必选,政策的风已经吹过来,接下来就是考验经营能力了。

文|韩 湘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涨疯了!

截至3月6日收盘,优必选大涨88.13%报202.8港元/股,总市值超过850亿港元。

优必选于2023年12月29日,以90港元/股的发行价登陆港股资本市场,募资9.06亿港元。上市后,优必选在截至3月5日的45个交易日区间的涨幅不超过20%。在3月6日一个交易日,优必选就大涨了88.13%,创造了历史新高。

但据「数智研究社」发现,优必选大涨88.13%,只需要2.83亿港元的资金,这是游资的新套路还是纯粹的筹码游戏?要知道,在3月6日之前的交易日里,优必选总交易额也不到4亿港元。在2月1日优必选大跌3.29%的当日,其交易量只有850股,交易额只有7.53万港元。

从消息面上看,优必选6日的大涨,源于被纳入已于3月4日生效的恒生综合指数,成为权重股之一。事实上,恒生指数公司于2月底就宣布了将优必选纳入半年一调整的恒生综合指数。

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后,优必选也正式成为港股通买入的标的之一,有望获得A股南下资金的青睐。其实自3月以来,优必选的股价涨幅已经接近100%。

除了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外,于2024年“两会”期间大火的“新质生产力”出圈。值得关注的是,优必选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也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中央视新闻在“两会特别报道”中称,人形机器人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门领域,优必选旗下的多款机器人运动视频,包括旗下的Walk S系机器人在蔚来工厂“工作”的视频也给予了特别报道。

人形机器人概念受追捧

在今年“两会”期间,优必选的Walk X当了一把主持人的角色,和朱广权以及多位国际嘉宾一起畅聊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Walk X成为首个进驻全国两会新闻中心的人形机器人。

其实,早在2016年和2018年农历狗年春晚现场,优必选就曾派出机器人亮相了一把。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科技企业,优必选其实一直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研发上的大力投入。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全栈式技术已经拥有了1800多项机器人和AI相关的专利。

大力投入终于迎来了政策追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特意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我国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作为一种未来产业先锋,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同时,在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优必选CEO周剑就曾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大模型将赋能人形机器人走向主动交互,成为颠覆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的划时代的产品。只是目前商用化的场景仍面临一些挑战,亟需寻找更多应用切口”。

优必选赶上的风口,最大的自然是政策的利好。不过,政策利好背后,全球也刮起了一阵人形机器人热潮。

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自然是美国人形机器人Figure在3月初宣布完成6.7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融资后估值达到26亿美元,成为妥妥的独角兽。这家公司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它吸引的资方如微软、OpenAI、英特尔英伟达亚马逊,都是全球响当当的AI企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另外,还有诸多新品和发布会召开。英伟达将于3月中下旬举办GTC2024大会,波士顿动力公司有望于3月发布新品。特斯拉也于近日发布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活动视频。

「数智研究社」认为,在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新产品和新品牌,谁有更先进的技术,谁就更有望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谁就能走得更远。至于优必选,政策的风吹过来,但还是要从经营层面多下功夫。

绕不开的亏损

重研发的初创科技公司,想要实现盈利,很困难。

成立至今已有12年的优必选,都没有实现盈利。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从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分别实现归母净亏损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和5.48亿元。2023年全年净亏损有望超过10亿元。「数智研究社」推算,四年时间里优必选的亏损将超过36亿元。

作为对比,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只有2.61亿元。相比较来看,从2020-2022年,优必选分别实现营收7.40亿元、8.17亿元和10.08亿元。2023年的营收增长出现了明显承压情况。在如此情势下,优必选不得不尽快走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数智研究社」发现,优必选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外,部分资金投入了公司的研发和市场渠道的营销拓展等。

从优必选的经营业务来看,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从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其占收入比例为82.7%、56.5%、51.2%和29%。在全球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市场,优必选是国内第一,占据了22.5%左右的市场份额。

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外,优必选还有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这两项业务在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29.4%、32.6%。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成为最大营收贡献来源。

主营业务处于调整和变动中,但不变的是承压的毛利率。数据显示,从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的毛利率分别为44.7%、31.3%、29.2%和20.2%,下滑态势十分明显。

「数智研究社」认为,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占营收比重越高,优必选的毛利率也越高。由此来看,优必选的毛利率受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份额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毛利率下降的同时,优必选的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增长。从2020-2022年,三年期间优必选的研发占营收比例不到55%,2023年上半年一下子窜升到85.9%。如此重研发,商业化却没能及时跟上。连续三年的时间,优必选Walk系列机器人仅卖出去了10台。和研发相比,商业化道路的打通和拓宽势在必行。

ToG业务的通病

从本质上来看,优必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ToG的。

「数智研究社」看来,ToG的商业模式,其实更像是“项目制公司”,但优必选却又像是一家产品公司。在第一款产品Alpha 1S推出后,市场对于优必选的认知,可能更偏向于一家教育硬件公司。

但卖硬件,这个故事本身不性感,再加之4699元的高价,劝退了很多用户和消费者。

后来优必选花大力气往“AI+硬件+机器人”这个概念上靠,直到2017年下线了Walk第一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出来了,虽然能做一些简单动作,但要卖出去很难。在后来的不断研发迭代中,优必选推出了Jimu、悟空等多款教育产品。

表面上看,教育机器人可能是ToC的产品,但实际上解决的却是学校的需求。而学校的采购则大多由相关单位统一安排。众所周知,教育机器人领域的统一采购订单相对容易拿下,因为秘诀只有一招,就是搞定大领导。所以优必选也很快靠“腾讯科大讯飞领投,独角兽”等标签,迅速做大了教育机器人市场。

但这也带来了毛病,即ToG的订单下去,供应商并不能够及时收到用户的反馈,也就没法清楚知道市场真实的需求。较慢的反馈速度,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影响了研发和公司决策。

另外,ToG获取的收入也并没有给公司的ToC业务带来动力。事实上,优必选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内部协作有较大的难度,不仅增加了团队管理的成本,还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Walk系列成本很高,终端售价数百万元,而且客户十分依赖项目,单台去购买的客户少之又少。更值得一说的是,很多客户买回去并未深入研究,只是充当一个门面而已。

如今,OpenAI相继发布ChatGPT、Sora,AI时代已然来临,优必选的玩法也势必将会被资本重新审视。但如果继续依赖ToG业务,优必选或许很难走出一条通天大道。

只是,在政策春风吹满地的当下,人形机器人迎来风口,不知道优必选能否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快速推进商业化转型?

本文由数智研究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全部讨论

03-07 09:11

03-07 09:10

不如买均普智能688306,均普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工厂工作了!

均普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