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做对了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山西汾酒做对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殊为不易。毕竟,如果我能找到山西汾酒“结果必然如此”的逻辑,我就可以学着当年的孙膑,自己虽然缺少形象和资历,但却有机会说服别人去成就下一个“山西汾酒”!

只是,山西汾酒是能成就得了的么?

我在一个群里发出有奖征答活动,问题就是“山西汾酒究竟做对了什么?”收集到四个答案:好喝,便宜;成本低,回扣高;让华润入股;汾酒在我们北方知名度比别的牌子要高,口感接受度也好。

这其中“让华润入股”还不曾成为事实,可以忽略。“成本低,回扣高”,指的应该是经销商利润有保障,这个很容易被突破,也可以不予过多关注。第一个“好喝,便宜”和第四个“汾酒在我们北方知名度比别的牌子要高,口感接受度也好”也许值得多一点探讨。

另外,百度搜索,公司董秘关于企业的核心优势,有以下几个回答:

1.生产技术优势。在清香型白酒行业,汾酒具有领先的制造能力,汾酒率先在同行业提出并执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内控标准,目前在多省拥有绿色原粮基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公司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山西酒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国家级品酒师、酿酒大师、大师作室是汾酒品质的有力保障。2.历史文化优势。汾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汾酒的酒文化特色独一无二,文化价值得天独厚,独特的酿造技艺源远流长。3.品牌品类优势。公司作为山西一张亮丽的名片、省轻工行业的典范、食品工业振兴的龙头,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知名品牌。在白酒、保健酒两大品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一个,生产技术优势,在我看来,似乎不能成为不可突破的壁垒。第二个,历史文化优势,这倒有点无可替代,就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古以来,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是,这个文化优势,却是需要酒友们买账的,否则的话,只能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何况,跟曹操当年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比,却少了意境。这里遥指的,只是一种不太令人激奋的情感,未免如同鸡肋,不说也罢!至于第三个,品牌,倒是值得商榷。

公司年报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多了一个:区域市场优势。汾酒在山西市场拥有主导地位。即便在市场冲击阶段,公司在山西市场依然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

区域市场优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毕竟,这就像企业的大后方根据地,是企业的生命保障。与前面征集的第四个答案类同,可以并表。

复盘总结山西汾酒的三大优势:好喝,便宜;三大品牌;区域优势。

在我所了解的白酒企业中,好喝,便宜,不是山西汾酒的专属。顺鑫农业的牛栏山,北大仓的部优,洋河股份的“大肚洋河”,泸州老窖的二曲等等一大批。北大仓的53度440ML,我曾经一瓶下肚,只是断片,没有太多的其他不适!只是,好喝,便宜,一旦成为全民的普遍共识,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优势!

三大品牌,汾,竹叶青,稻花香。对我来说,汾并不具备多大品牌力,到是竹叶青是我年轻时的浅尝辄止,印象较深。稻花香是文物,是杜大诗人情绪低落时的借酒浇愁,算得上是独此一家,但如果说由此能派生出多少消费者,却也不见得。

区域优势,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的井冈山,是其他酒企无法撼动的。

当三大优势集中到一起时,打开思路想想:好喝,便宜,大品牌,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消费粘性强-------汇总的结果,山西汾酒这些年实际上只是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拥有“逆天的颜值”,却坚持走“演技路线”,坚持“好喝、便宜”的战略,然后被这个经济降速的时代撞了一下腰!

原因似是而非,有一定的逻辑说服力。在这个逻辑基础上,需要对山西汾酒的未来作一些推演。推演的依据是产销量的演变,粗略的看了看山西汾酒近几年的产销量变化,有几点值得注意:

1、省外占比越来越高。

2、汾酒是主战场,出乎我对竹叶青和稻花村的预期。

3、中高价酒与其他酒类同步增长。

4、除了2021年和2023年,其他年份产销量相差无几。

由此也许能得出结论:山西汾酒立足区域优势的基本盘,正在缓步向外扩张,市场需求旺盛。

这样的趋势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2023年,山西汾酒的产量为22.4万吨,销量为20.6万吨。同期,国内白酒产量为449万吨,山西汾酒占比5%左右。查国内白酒企业的产量对比,五粮液18.4万吨,洋河股份15.9万吨,顺鑫农业牛栏山产量为31.5万吨,销量27万吨,排名第一。如果顺藤摸一下瓜,我们会发现,顺鑫农业产销量高峰是在2019年的70万吨一线,占比当年国内白酒产销量786万吨的9%。顺鑫农业的牛栏山是国内最基层的需求,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如果这个数据能够拿来预期山西汾酒未来的峰值,山西汾酒未来的产销量还有翻倍的潜力!

基于此,也许就可以乐观的为山西汾酒的未来作一回毛估估:产销量翻倍,利润翻倍再拐个弯!此后将进入低速增长的成熟期,估值会回归静态合理,目前看到7500亿!

全部讨论

05-05 10:40

拥有“逆天的颜值”,却坚持走“演技路线”,坚持“好喝、便宜”的战略。
再叠加“低成本无处不在”的华润渠道能力,这基本上就是汾酒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华润是汾酒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山西汾酒(SH6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