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donstudy: 阶段三那个, 人为因素更多。 可操作空间更大。 现在的硬性标准更严。 其实没啥大的区别。 一个是预估模型, 预测未来收入。 一个当前损失模型, 严格界定当前损失。 阶段三那种模型, 只不过让曲线平滑一些而已, 最终的数字其实是一样的。 装模做样, 装高神有点过了吧。//@donstudy:回复@日之火:这里面有一点很我没把握的就是,阶段三的判断标准水不水,升阶容易不容易(书面规定是半年正常还本付息就可以升阶)。说白了,谷子地的理论是将阶段三等同于不良,这从逻辑上看当然没问题,但就不知道实际经营层面,到底是咋回事。
比如阶段三的减少主要是靠核销,还是靠升阶之类的。
引用:
2024-05-08 16:11
我只是列出以下事实,至于怎么评价和判断,各自体会。其实这个事件最应该的,是由民生银行官方给出负责任的解释,我询问过投资者关系部,语焉不详。看看半年报时数据什么情况吧。
不良率和报表口径相同,“阶三率”按照报表附注中“金融工具信用质量分析”中贷垫款和金融投资“阶段三”占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