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熊市,究竟是如何终结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40喜欢:90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稀碎的行情,怎么才能涨起来呢?

复盘了大量历史数据,算是有了点想法:

1)当下的环境和2018年底蛮像的;

2)2019年的上涨,初期静悄悄,静到你根本判断不出来是“反弹”还是“反转”。

但之后,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各路资金快速形成合力,就把行情拉起来了,一切是那么的突然,又是那么的急促,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想精准抄底的小伙伴可以代入下,看能不能精准抄底。

接下来是详细内容,不算专业人士,可能有遗漏,也可能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仅供参考~

01

当前的宏观环境像极了2018年底

(1)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债收益率因此快速、大幅下滑

回顾下当时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上一轮加息周期,加息25个BP,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从“0-0.25%”提高到“0.25%-0.5%”。

2018年12月,那轮加息周期宣告结束,最高加到“2.25%-2.5%”。

2019年8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BP,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始。

虽然,2019年8月才开始降息,但在2018年底,市场关于“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的预期就很强烈了。

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和我们现在预期美联储明年降息差不多。

行情上也很接近,

因为“加息周期结束”预期强烈,2018年11月美债收益率就开始跌了,而且跌幅相当大,从3.24%跌到年底的2.72%。

但A股却没有因此起来...

(2)“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

股市为什么没起来呢?

前几天总结这轮行情没起来原因的时候说过,

(说件扎心的事,你可别哭啊...)

网页链接

主要是实体经济没起来,市场信心不足,表现在数据上就是“M1同比增速”一降再降,低位徘徊,学术上对此有个专业解释——“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

其实2018年底也是类似情况,当时“M1同比增速”降到了1.5%。

(3)企业盈利增速持续下滑

2016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供给侧改革,带动企业盈利增速快速回暖。

之后就是业绩增速的不断下滑,一直到疫情前都没扭转的迹象,和现在也很像。

(4)市场信心不足

看下2018年底券商对2019年行情的预判,

网页链接

中金:2019年,A股可能会经历风险持续释放与机会显现的阶段,把握时机较为重要。

广发证券:A股主要矛盾由“风险偏好下行”转向“企业盈利下行”,预计行情是此消(盈利)彼长(估值)的震荡格局。

申万宏源:2019年基本面趋势依然向下,但下行幅度可控,预期2019年是“磨底年”。

02

估值也和2018年底相当

这是沪深300的,

2018年底,沪深300的PE跌到过10.2倍,现在是10.58倍。

这是中证500的,

2018年底,PE跌到过16.2倍,去年4月一度跌破,跌到15.6倍,历史最低PE。

现在,中证500的PE是21.42倍。

这是科技的,

去年4月跌到和2018年底差不多的估值水平。

这是医药的,

去年10月跌到和2018年底差不多的估值水平。

这是消费的,

2018年底,PE最低跌到23倍,现在是25.8倍,还有一丢丢距离。

这是新能源的,

已经大幅跌破了,历史最低估值。

总的来说,

拿现在行情和2018年底类比的话,相似度蛮高的:

1)海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结束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因此持续、大幅下滑;

2)国内,“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M1同比增速处于低位;

3)企业盈利增速持续下滑,看不到明显拐点;

4)大家对明年行情普遍信心不足;

5)估值处于历史大底附近。

当然,也有区别,

估值上,2018年,主要指数的估值基本是同时触底。

这波改成了渐次触底,医药、科技去年就触底了,今年估值还往上抬升了一些。消费、新能源,今年才看到估值底部,消费的PE离2018年大底甚至还有些距离。

业绩增速上,

2018年虽然业绩增速持续下滑,但还是正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Wind全A的业绩同比增长了10.3%。今年,不仅趋势是下滑的,还负增长了,前三季度,Wind全A的业绩同比下滑2.64%。

03

2019年是怎么涨起来的?

然后重点来了,

2018年那么惨,怎么元旦刚过就在2019年初迎来了大反弹呢?

(1)牛市初期静悄悄

行情是2019年1月4日启动的,当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央行降准。

但事后复盘,很难把2019年初的牛市归到央行降准上。

因为,当时虽然行情在涨,但成交量并没有放大,身处其中的人估计也不知道这是反弹,还是反转。

(2)牛市的沸腾

成交量是什么时候开始爆发的呢?

2月中旬,从“每天成交3000亿”快速放量到“每天成交破万亿”。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

国内是经济数据好转。

2019年2月15日(周五)公布了2019年1月的社融数据,大超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同样创历史新高。

对此,当时还在恒大的任泽平评论:“社融、M2触底回升,宽货币、宽信用开始见效”。

当然,也有券商认为是单次数据,不改变大趋势。

但行情不会骗人,2月18日(周一)高开高走,沪深300收盘涨了3.21%、中证500涨了3.51%,上证指数也涨了2.68%。

市场对超预期的经济数据给出了正面回应。

现在我们回看2019年2月后的数据,

社融和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确实出现了一波反弹,M1同比增速也从2018年12月的1.5%回升到了4.6%,的确是经济数据的一次较大幅度短期改善。

国外是中美贸易第七轮磋商进展顺利,特朗普同意延后原定于3月1日的加税措施。

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

2019年2月25日,继续高开高走。收盘,沪深300大涨5.95%,中证500大涨5.59%,上证指数也涨了5.6%,两市成交量也在这一天站上万亿。

一系列利好还成功点燃了市场情绪。

两融资金开始活跃起来,融资余额从7000亿快速飙到1万亿。

场外配资也活跃起来,证监会表示会密切关注。

还有外资,也是持续净买入,2019年2月份累计买了604亿。

各方逐渐形成合力,行情就这样被拉起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创业板指(SZ399006)$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纳斯达克100ETF(SZ159659)$

精彩讨论

正气的股价小风筝2023-12-25 22:14

18年大家只是对股市绝望,23年可不止是股市了

知知已求2023-12-25 21:31

养基场王场长2023-12-25 21:14

2018年跟当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发的这篇文章没人信

中国的股王2023-12-25 22:25

这次的下跌,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预料,就像前期很多人觉得跌破3000点就是机会,3000点以下很快就会收复,现在看来守住2900可能都难,就像吴晓求说的,三大交易所赛马似的发新股导致水池里的鱼越来越多,但是资金却没有增加,无线的抽血,目前大盘完全没有增量资金入场,有的都是离场的资金

以股拥友2023-12-25 19:13

与那时的区别:1,2018年股市里2,3块钱/股遍地都是,现在呢…?!
2,高层秘意,涨楼市不能涨股市,为啥?你仔细想想(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

全部讨论

2023-12-25 22:14

18年大家只是对股市绝望,23年可不止是股市了

2018年跟当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发的这篇文章没人信

2023-12-26 12:59

创业板要是再创新低,到时候,159967我可能就满上了

2023-12-25 19:13

与那时的区别:1,2018年股市里2,3块钱/股遍地都是,现在呢…?!
2,高层秘意,涨楼市不能涨股市,为啥?你仔细想想(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

2023-12-25 21:31

2023-12-25 22:25

这次的下跌,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预料,就像前期很多人觉得跌破3000点就是机会,3000点以下很快就会收复,现在看来守住2900可能都难,就像吴晓求说的,三大交易所赛马似的发新股导致水池里的鱼越来越多,但是资金却没有增加,无线的抽血,目前大盘完全没有增量资金入场,有的都是离场的资金

2023-12-26 03:12

分析的大差不差的,但有一点差异极大,就是对房地产的态度,19年房地产依旧火热,虽然有点降温,但老百姓对资产的信任足以支撑对消费的信心,现在目测是要把房地产彻底压制,整个社会剧烈被动缩表,企业缺乏抵押物或者因抵押物不足难以拿到贷款,宽信用无法转换为宽货币,除非房地产松绑,否则宽信用会一直无法转为宽货币,除非强制银行大量无抵押贷款,就像化解地方债一样,如果这样大家还敢存钱到银行?

2023-12-25 21:30

还有两个不同,2018是中美贸易战,关系特别紧张,比现在紧张多了,美国大选之前大概率会缓和一下;另外2018是谱跌,跌成狗,游资和机构统统倒下,今年不一样,今天游资,量化很厉害,赛道的还账中,是冰火两重天;今年上涨的股票还有2000多个,接近1一半。。。。。2018年想都不要想想这么多上涨。。。。最后相同的就是多数人都认为还要大跌,你说的是错的。。。。。

2023-12-25 19:39

看来还是大资金进场才能扭转局面

2023-12-25 21:26

跌透了就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