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1年后,杨浩回归“三剑客”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4

沉寂了1年后,杨浩终于再次走向前台。

9月8日,交银发布公告:

杨浩单独管理交银新生活力

同时卸任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交银内核驱动基金经理,改由黄鼎、封晴单独管理。

回顾这一年,

虽然增聘了3位基金经理共管,但3只基金还是失血严重,

份额缩水了1/3,规模缩水了1/2左右。

单看数据,增聘3位基金经理共管的意义有限,真的是这样吗?

还有就是小伙伴比较关心的,独立管理后,杨浩还能不能相信?

今天就来说说这2个问题。

01

交银新生活力

先说交银新生活力

这只基金股票仓位平均在85%左右,比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股票仓位平均在65%左右)更能代表杨浩。

2016年11月11日,基金成立。

截至2021年2月10日最高点,基金涨了287.6%。同期,沪深300涨了71.29%,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111.12%。

不管是和大盘比,还是和同行比,杨浩都创造了超额收益,那是杨浩的高光时刻。

反映到图上更明显,

绿色阴影面积是交银新生活力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2021年春节之前超额收益一直在累积。

然后形势急转直下,

2021年一季度,交银新生活力跌了0.85%,虽然跑赢了沪深300但已经是同类平均水平。

二季度、三季度,持续跑输沪深300,同类排名进一步下滑,杨浩遭遇信任危机。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2021年9月4日,交银新生活力增聘了田彧龙共管。

共管后,一个大的变化就是科技(电子)、新能源(电力设备)的仓位明显增加。

再对比下田彧龙独立管理的交银数据产业,同样增加了新能源和科技行业的仓位。

所以,大致可以推测,共管后,基金主要是田彧龙在主导。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证据是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重合度,

去年4季度后,两只基金十大重仓股中有超过7只都是一样的。

而靠着仓位向科技和新能源倾斜,共管初期,田彧龙也确实狠拉了一把净值。

当时,新能源、科技刚好是涨的比较好的行业。

在这两个行业拉动下,2021年4季度,交银新生活力涨了7.1%,跑赢沪深300指数将近6个点,同类排名也排到了前15%,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不过这之后,田彧龙也迅速归于平寂。

在他和杨浩共管期间,交银新生活力跌了16.65%。

同期,沪深300跌了16.27%,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13.12%,田彧龙还是略微跑输沪深300和同行平均水平的。

可能有小伙伴发现了,

虽然重仓股差异较大,但田彧龙和杨浩重仓行业还是比较接近的。

这主要是因为两人背景和投资理念比较接近。

(1)杨浩和田彧龙都是TMT研究员出身;

(2)做了基金经理后,虽然还重仓科技成长,但也都突破了TMT的能力圈,顺利转型全市场选股的综合型基金经理。

(3)弱者心态。

杨浩认为,要相信市场是有效的,不要轻言自己战胜了市场,发现错误就及时承认。

田彧龙认为,投资最重要的是应对,而不是预判,一定要有一种弱者心态,尊重产业趋势。

在弱者心态驱使下,两人都是从中观产业入手,先选那些趋势向好的产业,然后再在相关产业里面选股票。

当然,理念相同,但选的股票不同,最终收益也会有区别。

这是交银数据产业交银新生活力的净值曲线,

三个明显的变化:

(1)2021年春节之前,虽然两只基金净值走势比较接近,但田彧龙明显压杨浩一头;

(2)2021年3月-8月,交银新生活力掉头向下,交银数据产业逆势上涨,田彧龙逐渐拉开了和杨浩的差距。

投资理念接近,业绩又比杨浩好,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交银才选择让田彧龙和杨浩共管交银新生活力

(3)2021年9月,田彧龙和杨浩共管后,两只基金走势接近一致(交银数据产业是田彧龙单独管理,交银新生活力也是田彧龙在主导)。

然后就是现在了,田彧龙卸任,杨浩独立管理交银新生活力

鉴于两人风格比较接近,杨浩独立管理后,交银新生活力重仓股票可能会有较大变化,但重仓行业变化应该没那么大。

基金风格大概率还是能延续下去的。

至于单独管理后,杨浩还能不能相信,

既然交银让杨浩单独管理了,那说明之前困扰他的各种负面因素可能已经不存在,或影响微乎其微了。这点上,我们不妨相信交银的这个决定是负责任的。

但你说,复出后杨浩能打出逆风局吗?也不妨先观察着,看杨浩转向幕后的这一年有没有什么新变化。

02

交银内核驱动

交银先锋是封晴独立管理的,我们对比下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

去年4季度,两只基金十大重仓股中有8只是相同的。

今年2个季度,十大重仓股完全相同,只是仓位又些许不同。

再对比下具体持仓,

封晴买的主要是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比亚迪药明康德紫光国微等消费、新能源、医药、科技赛道的龙头。

杨浩虽然也有买赛道股,但不像封晴那么激进,主攻赛道龙头。

这只基金已经没了杨浩曾管过的痕迹了,所以这次也就由封晴独立管理了。

至于收益,

2020年1月13日~2021年9月3日,这期间交银内核驱动是由杨浩独立管理的,涨了21.89%。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了16.33%,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60.14%。

杨浩创造过超额收益,但也接近一手把它败光了。

2021年9月4日,封晴接管后,基金跌了14.44%。

同期,沪深300指数跌了15.47%,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13.23%,市场平均水平。

03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是黄鼎的第一只基金,

从业绩走势来看,他管的还不错。

去年9月底共管后,很快就止住了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超额收益回吐的趋势。

今年5月份后,又开始猛拉超额收益。虽然净值还没回到前期高点,但超额收益已经超过前期高点。

反映到净值曲线上是这样的,

2021年9月29日共管后,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沪深300打了个平手,

4月27日反弹后,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开始持续跑赢沪深300

进入7月份,沪深300回调,但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继续上涨,和沪深300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持仓上,黄鼎基本延续了杨浩的风格,多行业均衡配置。

原来杨浩重仓的荣盛石化、思源电气,他也一直重仓着。

共管后,顾家家居又拿了2个季度,视源股份也又拿了一个季度。

04

总结

总的来说,

(1)增聘新基金经理后,基金主导权确实交到了新基金经理手中。

(2)相对来说,交银内核驱动被改造的更彻底,十大重仓股已经和封晴独自管理的交银先锋重合。

而且封晴是赛道风格,重仓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等赛道的龙头股,和杨浩风格相差较大。

田彧龙不一样,虽然持仓和杨浩不同,但风格上很接近,这可能也是交银新生活力交由杨浩继续管理,交银内核驱动则交由封晴管理的原因,尽可能保持基金风格的稳定性。

(3)至于独立管理后,杨浩还能不能相信。不妨相信基金公司的决定是负责任的,但也不妨先观察着,看看杨浩这一年有没有啥新变化。

(4)还有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黄鼎做的其实还可以。共管后,止住了超额收益回吐的趋势,和沪深300打了个平手。4月27日,市场触底反弹后,又开始创造超额收益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F519732)$ $交银内核驱动混合(F008507)$ $交银新生活力混合(F519772)$ 

全部讨论

2023-03-02 02:44

田总买的是小,特,新。杨总买的是稳,不是一个风格$振华重工(SH600320)$ 你能说没30%吗

2022-09-13 22:05

抑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出库,请医疗代表作答,请基金公司闭嘴。这既是对基金经理本人负责,也是对基民负责,

2022-09-13 20:53

研究的真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