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共舞,天堂地狱并存,这轮股灾式牛市将走向何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22喜欢:27

最近有个新名词,叫“股灾式牛市”,很好的描述了当下的市场现状。股指不断走牛,而大量个股不断下跌,经常是指数全红而个股普跌。今天算得下是指数相对跌幅大一些,但市场上近1500支股票上涨,而昨天指数红彤彤,三千多支股票下跌。

我早前一直讲的一句话是A股的市场生态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大方向上认清变化的大趋势而用老思维来指导交易,A股将会吃人不吐骨头。大量的散户会被股市被动淘汰进而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来参与市场,所以我一直建议的是观念改不过来的,还喜欢炒小炒差炒ST的,不如退出股市,买点沪深300指数得了。

这轮行情演绎到现在,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大家对消费股的认知一般是增长稳健股价走势也是温吞的偏慢牛的走法,一般给个三十来倍估值,股灾的时候甚至能杀到十几倍的估值,可这轮很多消费股突破了这个极限,100倍以上估值的比比皆是,而有些利润并无显著增长,靠的是龙头地位以及抱团推高。比如,以往有牛市趋势时,券商股是牛市旗手,往往涨幅超过大盘,可这轮行情上证50沪深300都超越了15年的最高点,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从最低位置开始都翻一倍以上,连最弱的上证指数都突破3600点创15年12月以来的新高,形成月线级别的牛市趋势,但证券股却在几乎天天成交万亿以上的情况下,证券指数距离20年7月的高点还下跌了近17%,部分中小券商普遍跌30%以上,极端的跌近50%,成为牛市的绞肉机。除了东方财富外,几乎全军覆没。

我在很早以前就猜到一部分现在的市场现象,比如储蓄逐步搬家,散户加大配置公募基金,外资流入比例不断放大并长期流入中国并抢筹优质龙头公司,资金往行业龙头和细分龙头里走,大票给予溢价,小票则失去流动性并被市场逐步抛弃,这些当时的判断总体上都没错。但市场的惨烈和两级分化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以为如果和欧美成熟一样走偏长牛慢牛的走势的话,大票虽然会给予溢价,但不会过度离谱,并且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但公募基金这个行当骨子里的功利性和不受约束性让行情居然比一九行情还要极端。很多外资布局大消费其实从16年就开始,并且17年6月宣布加入MSCI后,外资就一直加速流入中国的核心资产。而公募基金则是从19年开始逐步的接盘已经涨幅较大的龙头蓝筹公司,然后不断的开始抱团,近期逐步有点陷入癫狂。前一阵子,但凡你有几个金融圈的朋友,你都会天天看到他们疯狂的推荐基金,不断都给你推消息什么百亿新发基金被秒抢,甚至出了一个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千亿新基金,全球货币大放水,银行定期收益率又不断走低,楼市调控又不断加码,市场资金充沛的很,只要有赚钱效应,就能吸引资金配置。而公募基金19年和20年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超额收益,给人造成基金永远只涨不跌的错觉。我身边好几个不买股票的都开始问有没有什么好的基金推荐,这些都不是好的迹象,按道理这些都是四五千点才会出现的过热现场,居然在上证指数3600点附近出现了,上证指数确实失真的厉害。

为什么这轮抱团高估值龙头这么厉害?公募基金是最大推手,而一些改变模式适应生态的顶级游资也推波助澜。我们逐个分析。

首先,公募基金是最大推手。关于公募基金抱团的分析,我以前有讲过,公募基金这个行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信托责任不强,管理人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只要有规模就行,只要收益比同行业好就行,所以就会造成一些无解的乱象。第一,部分公募基金会集中优势打造爆款基金,为了打出名气和绝对收益,往往适当牺牲其他基金的利益来给主打基金抬轿,只要爆款基金打出名气,基金公司发行其他基金就会会受到市场追捧。所以大量投资者最后亏损大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过于迷信某些知名基金公司知名基金经理打造的一些高收益基金,造成盲目的信任迁移,以为新发的基金也会业绩持续亮眼。第二,公募基金现行利益分配机制决定了基金经理一定有为拿到更多奖金而赌一把的动力。只要募集到钱就有管理费收,亏钱则由基金自行承担,赚了超额收益,还有大把奖金分。哪怕明知道某些个股高估,但同行纷纷去抱团如果自己不去,相对收益就会落后别人,就会引起基民的赎回,就会少拿奖金,所以,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一般是有抱团趋势后坚定参与,崩盘的时候只要同行一起崩,那就大家一起业绩难看,谁也比谁好不了多少。所以,中国顶级的具备真正长期价值成长挖掘能力并信托责任极强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2015年,全通教育安硕信息这批小票被爆炒,幕后的推手是谁?全通教育股价暴涨的推手,其中之一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易方达基金,只不过现在这个基金公司一改风格,专门爆炒消费大蓝筹,本质上都是恶炒,只不过披上价值投资的外衣爆炒好像更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有些投资者现在已经被完全洗脑,坚定认为核心资产永远上涨,高估值都不是问题,核心资产一定会被抢筹。美国八十年漂亮50一样是走超额收益行情,但美股没我们疯狂,1972年底,美国漂亮50的平均估值在达到42倍附近就见顶,部分估值高的公司如宝丽来也才近95倍PE。漂亮50崩盘后,平均估值杀到17倍附近,一年多时间平均跌幅近55%,但是客观的说,一部分公司消失了,而一部分龙头公司后面几十年依然继续高成长,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迪士尼麦当劳,依然贡献超额收益。但是这个前提是什么?第一,美国1974年之后,长期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些公司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世界其他国家也在不断经济高速增长当中。第二,泡沫崩盘时估值还没有非常离谱,而杀跌后的估值其实已经比较低了,这就为继续的超额收益提供低的基数。相对比A股现在的部分龙头的估值,我实在有点汗颜,美股漂亮50的估值哪里算高,随便贴一些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宁德时代200倍,金龙鱼104倍,海天味业108倍,中国中免138倍,恒瑞医药100倍,迈瑞医疗77倍,比亚迪152倍,药明康德133倍,爱尔眼科159倍,亿纬锂能159倍,片仔癀101倍,汇川技术85倍,通策医疗193倍,如果后面抱团出现松动,这些公司腰斩后的估值依然不低,几乎很少公司能在未来十几年继续贡献超额收益。

第二,游资推波助澜。市场上极为活跃的一批游资,有些已经放弃15年那种拉小票的思路,因为发现一些小票的流动性不足且没人接盘,于是他们看到公募胆子这么大后,也改变了战术,开始玩龙头大票或者行业前几的大市值票。15年他们敢拉小票是因为公募基金也在击鼓传花,有人接盘。同理,现在的绩优大票,不仅有部分外资很喜欢,公募也高度集中的买,并且监管层也非常鼓励买绩优龙头,多次放风说这是价值投资。有人接盘,又符合监管胃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一些顶级游资就携手玩趋势大票,在趋势非常好后,关键的几天里疯狂的拉升,然后获利撤退,然后等震荡盘整后又可以继续拉升,并且不愁没人接,大量新发的基金依然配置的这个方向。

但是,市场持续的这种扭曲性的过热,也让官方部分人看到了危机的苗头,我印象中今天有在财联社中看到有央行的某个官员发言说市场过热之类的话,大意是说去年主要股指涨幅较大,但经济较为低迷,股市的上涨和经济增长不太相符。同时,房地产市场似乎也有点热,可能是货币流动性太泛滥了。市场可能解读为央行要收紧流动性,货币政策要开始收缩偏紧,这也许是今天盘中跌幅大的一个诱因,而主因则是最近一些抱团股上涨的太猛烈了,本身就有回调的需求。相对于涨幅,今天这个动荡都不算什么,创业板指暴跌三个点后依然这个月还有九个多点的收益,可见之前的疯狂。但收盘后,央行行长易纲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中国不会过早退出支持政策。表态的有点耐人寻味,我翻阅财联社从早到晚的记录,好像没看到之前央行官员的发言了。

我不止一次说过行情的结构化了,并且是超级分化。买医疗的,买白酒的,涨上天,但是,医疗保健行业一共103家上市公司,除了前面少数的大市值公司狂涨外,板块内超过一半的小市值公司不断的在新低或者近三四年的低位,板块内部分化非常惨烈。白酒也是一样,行业里一共36家公司,头部白酒从16年底部到现在涨了十几倍,小白酒公司则不断下跌,部分小票只有上个月蹦跶炒作了一下。但白酒整体上有10来只大市值公司不断趋势上行,比例已经算很高了,白酒股的持有者是很幸福的,买白酒股不可能只挑小市值的买,大部分是配置行业前几的龙头公司。鸡尾酒公司百润股份两年涨超20倍,比上一轮牛市炒作还要凶,市值六七百亿,三季度的利润则只有3.83亿。银行一样分化严重,我之前谈过好几次了,银行不要看估值低,要看业绩增速和公司质地以及是否细分有优势。招行银行一骑绝尘,14年底部来涨超十倍,16年底部来也有5倍,而同为股份制银行的招浦兴民,只有兴业银行16年底部来涨超一倍并历史新高,浦发银行则16年底部以来几乎没涨,民生则比16年底部还要低,不断买入的,会亏死人。而我话依然放这,业绩没有持续改善并且没有什么细分业务是具有特色的话,哪怕银行有行情,民生银行依然是垫底的。我之前在分析我怼别人港股中信银行的观点时候详细讲解了为什么优质银行受到资金追捧的原因。

说到抱团,港股的新经济股抱团比A股还要厉害。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港股,炒起新经济股来更凶猛,一些产业趋势不错的股或者具有独特细分优势的新产业股十分受追捧。但港股的低估值股一旦被资金抛弃,跌起来比A股恐怖的多。

产业趋势是我喜欢看的大的方向的东西,但凡事过犹不及。我一直谈的几个大的产业趋势,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个是5G产业链。其中5G产业链,在18年以后经过爆炒,现在暂时落幕,已经不受资金追捧,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在也是进入到泡沫较大的阶段,今天已经有官方站出来批评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浮夸跃进风。产业趋势被炒作时,上下游产业链会不断被资金炒作填充,但潮水退去后,有些股一站岗就是一辈子。

本来还想再写点,不知不觉写了三个小时,下次有时间再写吧。

全部讨论

2021-01-26 23:42

这些人最坏,找人接盘吗,现在最好的就是均衡配置,如果现在拿的是创新低的股票,如果没有特大的爆雷风险,和你当初买入初心不变没必要卖出。要是你已经割肉了,不要去接高位盘了,在岸上观察下吧

2021-01-26 22:49

好久没看你的文章了
目前的行情确实出乎意料,有的消费蓝筹股一个月能涨40%,看其业绩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而且这种股还不是个别现象。
但比15年的疯牛有一个好,大部分股还是有业绩这块遮羞布的,比如券商里的东财,涨势最好,业绩出来也确实增速极好,比如中信,增速不好反过来也印证了走势萎靡的原因,这说明市场还没有彻底疯狂。
另外你说的中免的市盈率,实际上中免现在真不贵,相对于金龙鱼或者海天来说,他按21年的预期业绩,pe应该在50以下,当然按照以往的行情,50也不低,但放现在的大盘消费蓝筹里属于绝对低估了,所以其实还能找到一些相对估值低的。

2021-02-01 14:09

客观理性包容有高度,赞

2021-01-27 14:29

老师,持有券商该坚守吗

2021-01-26 22:45

持有券商和小市值银行,几乎是最近3年亏的最惨的一个月。艹

2021-03-31 07:58

泡沫

2021-03-16 12:37

极大兄厉害

2021-03-12 20:51

今天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佩服

2021-02-04 22:01

简明透彻

2021-02-04 12:35

今天大跌,极大有啥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