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伟大”到“相信普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A股的保卫战从3000点,成功打到了2700多点。

遥想2021年,全民买基金的时候,大家相信的时候“我不理财,财不理我”,那会儿身边的人都在买基金,也是90后很多朋友第一次进场,没想到也还是没有逃过交学费的宿命。

最火的那几个顶流基金经理,3年后再看,基本亏损都是在百亿级别以上,有的躺平,有的离职。

作为最顶的顶流,易方达的张坤虽然被骂的也很惨,但人品我一直觉得都还挺不错的。估值明显非常高的时候那几个最大的公募基金里面,只有张坤是限制了申购的,其他的,还在高位疯狂发新产品。

公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管理费,管理规模越大,手续费挣的越多。在高位能主动限制规模的,还是值得点赞。且张坤公募的季报,也是相对很诚恳的。只是确实规模太大,一定阶段限制了他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他买的那些股票被热捧之后估值回归,吹的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惨。

千亿规模的基金,想调仓,确实非常之困难。张坤产品,3年,高点下跌了40%+。

上周他发布了最新的四季报中,有句话印象比较深刻:优质企业已经不再需要“企盼伟大的结果”,只是“相信普通的结果”即可。

几年前大家都相信赛道,哪个有想象力就买什么,结果跌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赛道股。而现在,股票能不能止跌,其实核心还是回到:企业能否创造现金流和利润。

运营商、煤炭、石油,放几年前是毫无吸引力和想象力的,现在不但没跌,还在不断新高。其实背后,也反映的是大家投资关注的一种迁移。

10年前,伯克希尔持仓大部分都是传统企业的股票,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喜诗糖果之类,华尔街很多大佬还批判他说过于古板,对于高科技嗤之以鼻。

巴菲特2016年第一次买入的苹果,后来持续加仓,到现在是巴菲特绝对的第一重仓。可回看2016年了,那会儿苹果都已经是iphone7了,早已经是巨无霸型的企业,从科技界的角度,也许没那么性感,也没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可讲,但从护城河和现金流的角度,苹果是非常好的价值投资标的。

除开股市,“企盼伟大的结果”“相信普通的结果”这句话,某种意义也反映了当下的某种心态吧。

疫情前,大家都想的是如何做大做强。都相信一夜暴富的故事,离职创业、高杠杆买房、借钱炒股,没大问题的。

直到去年,大家才发现,个人努力离不开时代的宏观叙事。

从极度乐观到悲观,股市、楼市、消费,都可以见证这种情绪的变迁。

3年前亢奋的喊“厉害了我的国”,今年又被悲观到感觉一夜回清朝。

大环境确实不达预期,困难、问题也比想的多。但情绪的波动下,真实情况是否被严重夸大?随波逐流之下,也许,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平常心而已。

记录在 公众号托尼Talk

$腾讯控股(00700)$ $上证指数(SH000001)$ $苹果(AAPL)$

全部讨论

股票核心的东西还是看企业是否真的挣钱
几年前大家都相信赛道,哪个有想象力就买什么,结果跌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赛道股。而现在,股票能不能止跌,其实核心还是回到:企业能否创造现金流和利润。
运营商、煤炭、石油,放几年前是毫无吸引力和想象力的,现在不但没跌,还在不断新高。其实背后,也反映的是大家投资关注的一种迁移。
10年前,伯克希尔持仓大部分都是传统企业的股票,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喜诗糖果之类,华尔街很多大佬还批判他说过于古板,对于高科技嗤之以鼻。
巴菲特2016年第一次买入的苹果,后来持续加仓,到现在是巴菲特绝对的第一重仓。可回看2016年了,那会儿苹果都已经是iphone7了,早已经是巨无霸型的企业,从科技界的角度,也许没那么性感,也没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可讲,但从护城河和现金流的角度,苹果是非常好的价值投资标的。
除开股市,“企盼伟大的结果”到“相信普通的结果”这句话,某种意义也反映了当下的某种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