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教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2年已经过去。在这动荡的一年中,我的投资有做得不错的地方,也充满着各种错误,本文将回顾那些最严重的错误。

1. 低估了市场的波动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总是会透过理性和客观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市场。这固然有诸多好处,但也会让人长期沉溺在“这世界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的谨慎乐观情绪中,忘记了其他人的情绪波动可能激烈得多,而在极端情况下,价格是由最不理性的人决定的。这一点配合杠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我2022年的投资业绩中,有两个明显的尖底,其中较大的一个回撤达到了30%以上。究其原因,都是在抄底时对市场过于乐观,加上了太高的杠杆所致。

在两次回撤中,比较危险的是第二次,由于在18000点左右卖出了太多的腾讯看跌期权,在市场剧烈下跌后,保证金一度到了有点危险的程度,好在进行了适度调仓又有多余资金注入才很快远离了危险区。

客观的说,我的杠杆始终都没有超过可动用的流动资金,也没有进行受迫的减仓。但由于外汇管制,国内的流动资金并不能很灵活地用于补充保证金,所以这次的风险是真实的,更何况保证金的紧张也让我错失了一些加仓的机会。

回顾当时的心态,除了股票估值确实很低之外,一个主要的想法是“恒指相比前高已经跌了45%,而且到了10年低点,还能怎么跌?”但事实是恒指随后又跌了20%,最低跌到14600点。

事实上如 @jiancai 所言,作为离岸市场,港股的流动性波动本就剧烈,2022年的崩盘只是10年一遇的级别,而在20年一遇的崩盘中,恒指跌掉2/3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2008年。

2. 低估了利率的变化

我进入市场的时间是2020年,当时正值一轮全球化带来低通胀低利率环境的末期,市场上的多数人都早已忘了高利率是什么,也没有人讨论这个话题。而由于盈透的美元融资利率不到1.5%,我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习惯了带上个10%-20%的杠杆,这看起来完全是有利无弊的好事。

但在2022年,由于高通胀,美国国债的利率快速上升到4.5%左右,这导致盈透的美元融资利率在短短半年内上升到了6%左右。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我会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股票是流动性极佳的资产,只要找机会稍微卖出一些就可以平掉杠杆了嘛!

但在现实世界,你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道理很简单,在紧缩的环境下,2022年的港股市场一直处于快速下跌的状态,我非但没有任何卖出的机会,相反还在不停补仓,到了年底,杠杆反而一度扩大到了30%以上,直到12月市场大幅反弹才开始有机会卸掉杠杆。

回顾港股的历史,不论是97年,08年还是22年,市场的崩盘通常会持续至少一年,所以我遇到的这种情况绝非偶然,而几乎是必然的。

除此以外,利率的快速上升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部分持仓变得非常糟糕了。

在利率处于低位的时候,我曾买入了一些 $华油能源(01251)$ ,这家公司虽然有息负债很多且几乎不分红,但好在便宜且经营尚属稳健。但随着利率上升,它的负债开始大量吞噬经营现金流,这对于一家ROE极低的公司简直是致命打击,你会发现在新的环境下,它可能成了一家永远都还不清债务的公司了,真是悲剧。这也让我对巴菲特说的“不买高负债公司的股票”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负债带来的不止是偿债风险,还有变幻莫测的成本。

3. 忽视了期权带来的隐形杠杆

和普通的杠杆相比,期权所带的杠杆更有迷惑性:你不需要为它支付利息;行权日远在几个月之后;更重要的是,你卖的大部分期权最后都烂在手里,并没有行权。这给我带来了虚假的安全感,导致我在市场大跌的时候都卖出了太多的看跌期权。

从结果看,这些期权中的多数确实并没有行权,但期权交易的是可能性,如果这些期权最终都行权了呢?卖出看跌期权时,要像买入正股那样交易,不然总有一天会被一次小概率事件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