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化工逻辑分享:

一是新质生产力之生物制造政策出台预期,二是化工涨价预期,后者的逻辑背景在于:

化工在建工程增速连续回落,意味扩产临近尾声,盈利能力筑底回升。叠加海外有好几年没有效扩产,甚至退出,比如近期TMA价格大涨,传美国英力士公司永久性停产。

市场需求是稳定的,一旦供给端出现产能收缩,比如10%,那么都会导致价格跳涨。因为新增产能的投入需要时间,仍拿TMA说,其就需要24个月。

从业绩表现看,23年Q1净利润同比翻倍以上增长的公司仅41 家,而24年Q1同比翻倍的已增加至89家。其中一类是出海逻辑顺畅的轮胎,一类是出现明确拐点的细分周期,如制冷剂三美股份巨化股份,TMA正丹股份百川股份

还有长周期景气拐点渐近的大炼化,如恒逸、桐昆、上海石化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他们Q1的利润同比均翻倍。

再比如去年一季度+景气修复的钛白粉,如鲁北化工惠云钛业,涂料油墨颜料的双乐股份东来技术松井股份七彩化学

年初至今,诸多化工品价格出现连续上涨,其中有代表性的细分产品TMA、维生素景气有望继续向上,化纤板块中涤纶长丝、氨纶在旺季景气有望加速上行,氟化工板块制冷剂、萤石有望迎来长达数年的景气周期。

全部讨论

05-08 14:04

等逻辑明白了也结束了

05-08 10:48

太难了,cxo每一轮反弹,位置都越来越低。药明业绩这么稳定,为什么跌的比周期股还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