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走向何方?首席们怎么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破局?

NEW///

“这将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最好的一年。”近几年岁末年尾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

诚然,中国经济发展告别了过去高歌猛进式的增长,到了真正见真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告别2023,我们还能对2024有哪些期待,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对2024年的GDP增长,范式君看了很多分析报告,目前卖方研究或者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预测都是5%左右,境外金融机构包括IMF、OECD,以及高盛等投行的预测普遍在5%以下,4.5%-4.8%左右。

再来看能给我们2024年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则提了六个方面的困难或挑战。前三个分别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转弱。再往前看两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用了“三重压力”的提法,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虽然字眼不同,这三大压力核心内容未变。

这说明什么?我们2024年可能面临的困难更多,任务可能会更艰巨。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的肩上,都是一座大山。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我们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运休戚相关,我们更需要懂得2024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今天,范式君精选了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来看看他们心中对于中国经济2024发展之预判。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中国经济之优势与挑战

展望明年,我认为中国经济有一些有利的条件:

一方面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加积极,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在4%左右,至少不会紧守3%的红线。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无论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仍然有空间,关键取决于我们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此外,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开始调整,大家期待,其对经济的拖累明年将趋于收敛。海外货币紧缩有可能接近尾声,为我们的宏观政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欧美企业可能会重新进入补库存阶段。目前已看到积极的信号——韩国10月份、11月份已经实现了连续两个月的同比正增长。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挑战:如市场预期偏弱;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动能培育跟不上旧动能回落;在高质量增长这一新环境下,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政策传导需要进一步理顺;以及海外紧缩的尾部效应。

中银证券预测,今年经济增长5.3%,高于年初政府确定的调控目标,明年大概增长4.9%,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高0.3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

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左右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4%左右的增长,这证明我们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迈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步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尽管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因为我们不仅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强大的生产能力等“稳”的力量优势,还有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等“进”的决心和措施。

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必然需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既要在供给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又要在需求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还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的基本盘。预计2024年,转型升级、更有质量的中国经济将能够实现5%左右的增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政策力度值得期待

2024年大家的预期可能还是偏弱,我觉得应该看到好的方面。如一些风险在不断释放,房价下跌就是风险释放的过程,股市处在历史低位,机会或大于风险。现在我们认识到问题,且越来越多的问题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期望2024年的政策力度会更大一些,只有超预期才能稳预期,以推动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克服种种困难,稳中向好、以进促稳。资本市场或能够见底回升,房地产在调整过程中的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会渐渐地减少。当大家预期普遍偏悲观的时候,往往也是机会在增大的过程,因为按照相反理论,大家普遍偏悲观的时候,往往实际结果会比预期的好。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

中国经济将在 “东风化雨”中延续复苏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将在“东风化雨”中延续复苏,受益于温和而有力的政策引导,内外部环境的滋养和更新。外循环将会修复,内循环在“立”与“破”之间寻求再平衡。出口、地产等拖累有望缓解,服务业消费与投资接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外循环”将修复。展望2024年,中美及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弥合并同步向好。得益于全球制造业和商品贸易复苏,中国出口修复和增长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可能影响中国出口地区和产品份额,但对总量的影响不必过忧。

“内循环”再平衡。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进一步配合,在稳定经济增速的同时,释放积极信号,推升物价水平,提振人民币汇率表现。“三管齐下”,使中国经济向“中等发达国家”的2035年远景目标更快靠拢。

具体来看,一是,消费领域的“再平衡”。巩固居民收入复苏势头,助力居民消费持续回温。在地产后周期耐用品消费趋降的当下,需以扩大服务消费为支点,寻求商品消费的新增长点,提升居民消费倾向。二是,投资领域的“再平衡”。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民营房企投资乏力的当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面临进一步转变。一方面,在基建地产等传统建筑投资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牵引作用,弥补民间投资下行的拖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制造业新动能和服务业新兴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宏观政策需续力。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率有必要保持较高水平,以缓解房地产转型对经济增长、地方债务化解与金融稳定带来的额外压力。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支持仍有必要,以配合财政、激发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维持实际利率合理适度等。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24年我国经济会出现稳步复苏,复苏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说,虽然2023年投资增速较低,出口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2023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80%,预计2024年消费会进一步复苏。

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提振消费依旧是重点之一。在提振国内需求方面,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众消费。

在对外开放方面,则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2023年我国在国际环境不佳的情况之下实现了外贸的平稳增长,2024年仍然面临欧美经济增速下滑,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的问题,要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电子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出口产品的利润率和技术水平。

在重点领域要进行改革,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

“疫后复苏延续+ 新旧动能切换”双重特征

2024 年的中国经济将呈现“疫后复苏延续+ 新旧动能切换”的双重特征。

一方面,疫后复苏的趋势将在 2024 年进一步延续。消费方面,尽管在 2023 年已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修复,但在 2023 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而相对表现滞后的高端消费、跨境消费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的能级;投资方面,随着库存周期扰动的消失,企业信心逐步恢复,也将带动产业投资的回暖;外贸方面,随着中国产品全球市占率逐步高位企稳,顺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有望由负转正。

另一方面,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力和产业结构性变化的推进,新旧动能切换也日益临近转折点。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将进一步增强,而随着地产销量回落至新的均衡水平,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也将进入下半程而逐步减弱。

综合来看,2024 年中国经济增速尽管面临 2023 年基数效应的 " 逆风 ",但总体会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预计季度 GDP 增长率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增速有望在 5% 上下。

· end ·

欢迎添加范式君微信:NB_parad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