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钱组合理财”火了,背后流动性风险引监管关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活钱理财’随取随用,7天年化收益率2%以上,比活期划算。”“1万元‘闲钱’放在银行活钱理财里,一个月能赚杯奶茶钱呢。”“躺在活期的零钱又有新去处了,需要用钱时,能快速赎回,而且门槛低,1分钱起购。”

 今年以来,银行“零钱组合理财”产品走俏,越来越多银行推出相关组合产品,并且悄然提升了快速额度上限,据范式君不完全统计,最高上限为80万元,基本满足了很多市民兼顾流动性、收益和安全的需求。

但在走俏的背后,其流动性风险也引发了监管关注。

据21世纪报道,多家理财子公司人士透露,近期接到监管窗口指导,提及“货币零钱组合”这一类产品,指出这一类产品投向5-80只理财产品/货币基金,规避了单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每天1万元的快速赎回上限,蕴藏流动性风险,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

01

新商业范式

各家银行增加底层产品数量,

进而提升快赎额度

流动性、收益率和安全性,作为投资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在银行“零钱组合理财”产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因此也备受投资者追捧。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不断升级零钱理财类产品,通过增加其底层产品数量,提升快赎额度。比如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升级“活期盈”产品,每日合计最高快赎额度由此前的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宁波银行于近日推出“日日宝”货币基金组合快赎服务,底层对接50只货币基金,单日最高快赎额度为50万元;民生银行“民生天天利”底层产品均支持快速赎回,每人每日最高可赎回30万元;中信银行“活钱+”底层产品由57只扩充至66只,最高日快赎额度提升至66万元。

快赎额度因产品数量的增加,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满足了投资者在流动性上更高的需求,因此逐渐成为市场上追捧的对象。

02

新商业范式

快赎额度乃严监管之下的变通

各家银行加大快赎额度的背后,是面对严监管之下,为了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变通之举。

2022年底,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施行。该通知从销售办法、投资管理以及流动性等方面对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对投资者影响较大的一条规定为: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快赎额度上限降至1万元。

“该通知发布后,T+0申赎机制均调整为T+1,单日快速赎回额度只有1万元,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动性大幅减弱,而‘零钱组合’服务因对接了多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或货币基金,单日快赎额度大幅提升。”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称。

而此前,早在余额宝横空出世之际,超量的资金涌入货币基金,背后蕴藏的流动性风险备受监管关注。以至于2018年“宝宝类”货基产品迎新规,快赎金额降至1万元。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从五方面对货币基金赎回和销售进行规范。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单个投资者在单个销售渠道持有的单只货币市场基金,在单个自然日的“T+0赎回提现业务”提现金额设定不高于1万元的上限。很多当日可赎回50万甚至500万元的产品,纷纷发布公告更改快赎金额至1万元。

03

新商业范式

若集中赎回或遭遇羊群效应

在产品组合数量大涨背后,市场对于相关创新产品背后的风险亦有所担忧。

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产品组合的形式虽然能够有效帮助客户解决资金流动问题,但若相关产品规模过大,在极端情况下则可能对货币市场等稳定性造成影响。即便如此,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这类组合产品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上行。

“底层货币基金一旦集中赎回,市场极有可能发生羊群效应。”周毅钦表示,监管层此前设立每只产品1万元快速赎回额度的限制,旨在以此防范由于大额赎回所带来的市场波动。但相关组合产品更像是一只重要货币基金,但没有适用重要货币基金的监管规则,而把原本客户主观挑选散买的货币基金通过金融服务链接在一起,容易出现传染效应。

为此,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对这类理财组合进行监管引导,并对组合内涵盖产品的数量进行上限管理,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目前监管还未出台明确的整改要求,所以多家银行并未下架或者整改此类产品,但监管对于货币零钱组合‘智能拆单’的底层风险已经有所了解。未来具体怎么改,譬如说是要求投向5只以下的货币基金,还是先下架此类产品,还没有明确定论。”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

· end ·

欢迎添加范式君微信:NB_parad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