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me:洞悉自我、张弛有度,我的投资策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5喜欢:54
在北京金博会现场举办的#雪球用户2013投资报告会#正在进行中,上午第二个演讲嘉宾是@Sosme ,演讲题目《洞悉自我、张弛有度,我的投资策略》。本文未经编辑,未经张总审阅。如有错漏请指正

Sosme:
        大家好!
         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我一下,实际上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真正是靠自己学习探索,然后进入这个投资行业的。但是我的时间比较长,在这个市场里面大概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想谈谈我的投资体系,我是怎么做投资的,或者说我的这个投资体系是怎么形成的。二是我想谈一谈大家比较关心的我们在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下怎么做投资,怎么选股票。我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投资体系。

        我的投资体系包括三大支柱。
        首先我觉得我们要做好投资,首先你对投资这个事情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叫洞悉自我,对自我及市场要有正确的认知。实际上刚才有一位大姐她问了一个问题,中石油的48元怎么办,我就要反过来问,你为什么48元要进去?那个钱到哪儿去了我们不用管。实际上作为我们投资者,我们在市场里面是随市场波动的,但我们有一个主动性,我们投什么,什么时候投,投多少是我们都是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要非常谨慎的对待我们的每一次投入,做投资其实跟做其他生意是一样的。你需要对这个市场有所了解,根据我做投资一二十年的经验,你比如说经历过两轮牛熊下来,你会感觉到做投资赚钱是非常难的。刚才张总也说了一些历史数据,实际上这个地方我想再重复一下,比如说像巴菲特做了40多年,他的复利收益率不到20%。包括卡拉纳,他现在也算是投资大师,他20年的投资业绩也只有20%。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做投资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预期,不要有那么暴利的心理。为什么中石油48元我们要去?因为在那种牛市高潮形势的渲染下,他觉得48元进去它可以涨到58元到68元,因为有一种害怕错过牛市的心理,对这个暴利他有预期,所以说那么高的点位他会冲进去。所以说我觉得对于这个市场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预期,降低我们的心理预期。在这个市场,因为现在在国内有这种长期投资记录的很少,上十年都很少。如果上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那个15%的复利增长率真的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不要在这种比较火爆的场面,特别是在牛市的中后期的时候,那个时候不要说百分之二三十,好像一只股票你不翻倍,你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搞股票,这就是一个心理预期的问题。
        我说做投资一定要解决这个预期的问题。而且从长期的时间段来看,比如说我们从二三十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市场的收益率大概就是8%到10%左右,比国债稍微高一点,长期来看比房地产也要高一点,股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很有效的长期的投资工具。但是它的收益率也就是8%到10%左右,而且这个收益率,75%的机构还达不到。我说的还是机构,包括我们所谓的公募、私募,包括我们做资产管理的,这个8%到10%都达不到,都无法战胜这个市场的平均水平,一般的中小散户战胜这个市场的比率更低一些。这个就是市场的现实,你参与了这个市场,只能给你提供这么高的回报率,你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你才能有一种比较理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市场。因为每一轮熊市下来都会催生一批股神,我们不要说太长的时间,只需要一个牛熊轮回,我们就可以看到。确实我们在牛市的时候有这样的现象,非常容易赚钱,但是在熊市的时候,你亏钱同样的容易,毕竟参与这个市场是长周期的,所以说我们做投资要看待市场,要有这么一个比较长线的惯例,要认识这个市场。而且这个市场门槛比较低,说白了你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这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不是一个轻易能赚钱的地方。所以说我觉得,我经常跟我的那些朋友,一个是要打掉他的自信,第二个我要降低这个市场收益率。而且从长期来看确实是这种情况,从中国这个情况,因为持续十几年以上的投资记录我们现在很难看到,以后我们会越来越看得到。但是它的这个收益率也就是在10%左右,所以说这个预期一定要降低。我们在进去的时候不要只想着我要赚多少,而且你还要想一想,你进去的时候你的风险有多大。你看待市场一定是双向的,不要只看到那个好的一面,你也要预想到,如果那种比较差的情况出现你怎么办?你有没有应对措施,你能不能承受这种预期的风险?我觉得这个才是作为投资者对市场的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在股票市场很奇怪,是一个充满传奇、充满故事的领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一些东西把投资者裹进这个市场。实际上这个市场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进来的,你可以进来,但是不是适合于任何人的。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是我们要看通货膨胀,所以说我们要投资股票,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见解。作为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你连本金都不能保住,你怎么抗拒通货膨胀?所以说你进股市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二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就说我们做股票就是要滚雪球,每年复利多少,一二十年会怎么样。实际上我刚才已经说了,投资是一个门槛最低,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所谓的长长的坡和湿湿的雪,没有那么多供大家选择。那个长长的坡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你可能知道,比如说48元中石油的那个是不是长长的坡?还有那个湿湿的雪在哪里?因为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当你发现所谓的长长的坡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你爬不上去。当你爬上去的时候,再厚的雪已经被关了,没有那么容易赚钱的事情,在这个市场上。所以我觉得降低预期。
        我的投资策略分三个部分,实际上前两个部分,一个是认知的部分,一个是态度的部分,第三个才是具体策略的部分。
        因为你没有一个好的认知体系,任何好的策略,你是无法执行下去的,所谓的投资几率,那个都是虚无缥渺的,你可以定几率,你也可以修改几率,你甚至可以忘记它,没有用的。怎么样去执行几率?是你的认知系统和你对待投资的态度决定的,所以首先我讲了对于市场的认识。我觉得相对于对于市场的认识而言,对于自己的认识更是困难。
        我讲一个最普遍的,而且我觉得对于我们投资者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认知误区。能力和运气,实际上我们做投资这个行业,是运气和能力最分不清楚的一个行业,比如说我们选择一只牛股,到底是因为我们运气好还是因为我们做了分析?或者说我们做了投入,这个是非常分不清楚的。可以做一个比较有趣的比较,比如说我们买彩票,有人挣钱,也有人挣大钱,但是我们会很自然的认为那是运气好。实际上做股票有的时候也是这个原因,你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你买了一两只牛股。但是很少有投资者他会认为自己选到牛股,是因为运气好。所以说在我们选到一只牛股的时候,或者是在我们成功投资的时候,在我们赚钱的时候,这个认知的扭曲就开始发生了。因为我们做任何投资决策都是有我们的想法,有我们对投资的一个认识,我们会把这种成功的东西和我们在做这个投资决策的时候某些东西进行一些关联,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个随机的波动。但是在我们的一个认知心理上,我们会把投资成功和某种固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很多时候成功只是随机波动而已,但是这种随机波动,随着我们投资的成功,它产生两个副产品,我觉得对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就是过于自信,第二个就是自以为是。为什么会过于自信?因为我们曾经用某种方法曾经赚过钱,所以说我相信某种方法是持续有效的。实际上任何一个有效的方式,它都是有阶段性的,有条件的。但是因为我们在赚钱的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认知扭曲以后,我们会把这种方式和赚钱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容易过于自信,或者是自以为是。那么在投资的时候容易做一些比较极端的,比较绝对化的一些判断。
        这是我做投资这么多年,我感觉最容易发生的一个认知的东西。我们以为我们对市场认识清楚了,我们把市场看透了,掌握了投资的秘诀,这种东西实际上是来自于以前某次成功的波动,潜移默化的带给你的。但是这种东西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在条件变化以后,这种东西是无效的,甚至是反向的,这是非常容易犯的一个认知的误区。所以我说觉得做投资就比较奇怪,像我们特别是在牛市的时候,看了一本巴菲特的书,选择一两只牛股,我基本上可以判断,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是巴菲特,因为我也这样认为过。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认知的误区,我们一定要从这种东西跳出来。
        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时候说到了一个对于万科的投资,实际上我是万科和茅台最早期的一批投资者,很早了,大概七八年、十年以前,我们确实赚了很多钱,特别是像万科,我们确实赚了几十倍,而且这几十倍是赚到手里的,没有回给这个市场。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实际上我这个万科32倍的投资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当时我在投资万科的时候,我在构筑投资组合的时候,万科不是我的重仓股,的重仓股当时是一只叫做岳兆林的一只股票,当时如果我聪明的话,我应该把所有的资金压万科这一只股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的判断是比较失误的。我就从我一个貌似成功的案例会反思我自己,实际上是一次很失败的投资。所以我建议我们的投资者大家一定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东西,不要以为赚了多少倍,就把你失败的东西忘掉,会强化你一些错误的认识。包括研究万科,包括现在我们研究个股的方式,跟我当年研究万科的方式有点类似。当时我投资万科的时候,搜集了万科所有的资料,曾经我觉得,有一次还跟公司发生了一点争议和冲突。当时我投资万科成功我感觉是因为我努力,我做了很多研究,搜集了很多资料,甚至连万科的任何一个花边新闻我都搜集起来了,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我投资万科成功是因为我努力。实际上你返过来看,你曾经投资的东西,你同样努力,但是没有回报。说明这个市场有一定的波动性,我们在这个波动当中,往往会迷失自我,所以我觉得对于自己的认识比较艰难。
        现在我又发现了一种新兴的认知误区,跟网络工具有关,巴菲特是滚雪球,现在有一种所谓的这个群,那个帮,这个东西不敢用,我觉得对投资者是有害的。因为既然是一个群,是大家观点相同的人会聚在一起,大家相互碰撞,相互强化,很容易得出一些极端的绝对化的判断,所以说大家要慎用这个工具。我建议大家反向来用这个工具,如果你看好茅台,你就要专门加入那种黑茅台的群。为什么?因为你想要投资的东西,你一定要去寻找一些反面的东西来平衡它,这样你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你的粉丝多了,你宣扬的东西多了,粉丝接受了,把你捧到一定高位了,你觉得你对粉丝有责任了。当你需要改变你的错误的时候,你要背叛你自己的时候,你要背叛你的粉丝。但是我觉得做投资,一定要真诚、坦然的面对你自己,不要受外界的这些东西影响你的扭曲。因为我们很多认识的东西是因为外在的东西影响的。所以说我做投资的时候,从来不回避我失败的投资。比如说我当年对粤照明的投资,我2001年在中国中铁12块多跌到4块多,然后在港股雨润36块跌到4块的时候,实际上我进去以后都被腰斩了。我愿意把我失败的东西放出来让大家评估,因为人很多时候是认不清自己的,所以说网络是什么?在我的意识里面,网络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让别人来剖析你的观点,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触动你,让你认清你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完善你自己对于市场的一个认知体系,当然这是我的建议,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实际上认知的现象很多,我只说最重要的部分。

        我的投资体系的第二个支柱就是安全边际。我觉得安全边际不是一种单纯的估值技术,是应该涉及到一个投资者的态度的问题,一个心态的问题。我们做投资都感觉到价格的波动比较大,实际上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估值的波动比价格的波动更大。一个股票可能在8块到10块之间波动,可能我们做的估值在50和20块之间波动,因为我们在估值的时候,实际上是做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会自己做判断,实际上是一种客观的因素和主观的因素相互混合以后得出的一个比较模糊的东西。如果这种估值都在很大的一个空间波动,那么我们以估值为基准做的投资,我觉得就没有意义了。你比如说我们要投资某个股票,它的估值从10块到30块,那么我们怎么来以这个估值为基准来做价值判断呢?所以说我觉得,安全边际的第一层意义应该是保守、谨慎的态度,而我们在做估值的时候,如果是不保守谨慎的这种态度,和那种严谨的,带有一点科学意味的那种计量的估值结合起来,对投资的伤害那个误导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乐观的估值,然后这种估值又加上了一些计算的因素,又加入了一些大家的研讨,一个厂家或者是公司的拜访,加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里面,那么这个估值它会很依赖。但是如果你的态度不保守谨慎,你会得出一个比较偏高的估值。那么在知道你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它会是有误导作用的。所以说我们做投资一定要强调安全边际,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守谨慎的一个态度。
        我在做投资的某几年是非常迷信这个估值的,什么三阶段模型,什么五阶段模型,包括我自己做了很多表格,因为当时我有一个想法,我把估值给你估准了,我把所有的资料都融合在里面了,我把你这个股票已经算得很准了,难道我还不能赚钱吗?确实有时候你还是不能赚钱。因为你在做估值的时候,你可能会加入很多主观的一些参数。因为像我们做估值都知道所谓的现金流直线,还要加上高等数学的东西,参数一个微小的调整会在这个估值上产生非常大的波动。如果估值的波动很大,你难以用估值为基准做出你的投资决策。我刚好这几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现在有一只股票是攀钢桓泰,当时也有一个很离题的估值,当时出来的是180,随后又修正到50多。当然这个估值报告还是机构出来的,我觉得缺乏一点起码的严谨。现在的价格是2块多,这种估值有意义吗?所以我觉得只要你没有保守谨慎的态度,估值就不是一个靠谱的东西。实际上现在我做估值非常简单,因为我只做保守的估值。我判断这个股票很简单,比如说成长股,我就要假设你零成长,或者说行业平均成长,我只会给你这个假设,我只在这个基础上做保守的估值。当然这个估出来的值肯定很低,我们会错失很多成长股,但是这个没有关系,我们要冷静,我们没有亏钱。因为在估值的时候,一些不谨慎的东西会让我们陷入一些成长陷阱。包括这种成长股也很奇怪,成长股是越涨,好像它的估值优势越明显。因为越涨你越乐观,越乐观你的参数就会有调整,你的估值就会放大。我们现在会头看,当年网络股的泡沫,当时的分析还是很严谨的,有很多机构也做估值的。而且按当时的泡沫定位还是低谷的,因为乐观情绪把所谓的成长率、成长年限已经无限的放大了,那种已经没有意义了。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的创业板,最近也比较火爆,实际上我也看到其中有一些研究,实际上很多人还不是纯投机,他还真的是在做投资,按投资的思路在做。因为他对这些公司的估值会有一些偏乐观的因素。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做投资的时候,这个态度太重要了。
        刚才我也已经说了,我们回顾二三十年有长期投资记录的一些投资人,那些成功的投资人我看了一下,真正投资的话,他们都有相对共同的一个品质,那就是保守谨慎。特别是有30年成功记录的,他可能没有很高的文凭,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但是你只要有这个保守谨慎的态度,你在投资领域就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安全空间是讲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刚才我讲保守谨慎的态度是在估值的时候我们要做保守的估值,我们在做了保守估值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建立这个投资呢?怎么样进入一个实际的操作过程呢?这就涉及到建立价格的问题。所以说我觉得安全空间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价格意识。我们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对我们建立的价格控制好,一定要低成本的介入。因为我们这一只股票赚多少实际上算起来非常简单,两个因素:一是你建立一个价格,二是你建立一个份额,决定了你在这只股票上的最终回报。所以说所谓的回报不是来源于公司伟不伟大,是来源于你的投资成本。比如说茅台有人赚几十倍,也有人腰斩。所以说我们在看好一个公司,我们做保守估值,然后我们要进去的时候,那么一定要控制好我们支付的成本。这一点我也比较有体会,有时候我们获得好的价格,有时候要等几年,有时候等不到,一定要有成长,一定要有成本优势,这是投资很关键的一个领域。我在这里就简单的说了一下我投资体系的第二个支柱,安全边际,实际上都不是技术性的东西,都是属于思想上和意识上的东西,保守谨慎的态度,强烈的价格意识。
        我的投资体系具体的操作策略,现在我基本上经过一二十年逐步的调整和完善,我基本上就是现在比较认同这种策略,我自己实践当中也是这么做的,这种策略叫做动态再平衡策略。这种策略是攻守兼备,张弛有度的策略。我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动态再平衡,实际上现在就是比较简单的、均衡的资产配置理论,实际上这套东西在西方,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在国内研究的人不多,看好的人不多。后来也分析了一下原因,为什么大家不太接受这个东西。因为所谓的这种资产配置策略,它在市场的一个任何阶段都不是作为最优的策略。在牛市的时候这种策略会显得很保守,那个时候你会被嘲笑过多的一些牛股上下车,被嘲笑为错失历史机遇。在熊市的时候,这种策略又显得有一点冒进。我们不断了加深,会被人嘲笑是赌徒,不认输所以这种策略任何阶段不是最优的。

        今天我重点阐述一下这套策略的优点,我觉得这个动态再平衡的理论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我们面对的市场都是随机波动的,我们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基本上我们就很难把握这个命运,我们的命运已经交给市场了。而市场又是不确定的,怎样在这种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我们寻找一种相对确定性的操作策略呢?带着这种思考和实践的探索,我最终选择了动态再平衡的策略。因为动态再平衡的这套策略的操作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它跟市场是反向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50%的债券和50%的股票,当股票上升的时候我们会逐渐卖掉股票,增持债券,这个就是一个牛市的特征,牛市的时候我们不断的要卖股票,实际上和大家的操作是完全逆向的,包括我们48元买中石油,那个实际上牛市后期的特征已经很明显了,作为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战略撤退的位置了。如果我们有动态再平衡,在那个阶段我们肯定是在撤退阶段,在股票这个资产上,我们不会进行一个新的投资。
        二是资产配置策略的宽周期,我们不会错过牛市,我们会分享牛市,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跨周期的思维。因为在牛市当中,即使你赚很多钱,如果在上一轮熊市当中你损失太大,你可能赚的钱还不足以弥补你上一轮熊市的亏损,你同样一无所获。所以说我们做投资千万不要考虑要赚多少,一定要考虑防范风险,一定要在一个市场不好的时候,极端的情况下,一定要控制你损失的幅度,这个才是长期投资的关键。所以说动态再平衡这套策略可以达到我们的这个要求,刚才我已经说了,它不是最优的策略,但是返过来看,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是最差的策略。它是一套平衡、跨周期的长期策略,大家一定要有跨越牛熊的长周期。
        三是刚才我们讲的资产分布,均衡的资产配置,50%的债对50%的股票,在市场变化以后,资产价格变化以后,我们要恢复一个平衡,这个恢复平衡的过程就是卖掉好的,买入差的,完全是逆向的操作。这个动态再平衡,是在这个再平衡的基础上,它会做一些逆向放大的调整。比如说在牛市上升的时候,我们要卖掉更多的股票,把股票的配置从50%降到30%,降到20%。也就是说,市场热度越高,我们的持股比例越低,反向操作。在熊市的时候,市场下跌的幅度越大,那么我们在恢复股票配置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回顾50%,可能会恢复到52%,55%。也就是说,我们在资产调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逆向放大的效应。但是我不建议对市场没有长期实践经历的人采取这种策略。因为这种策略在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大,他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再平衡的策略。
        我简单总结一下,做投资就是知不易,行更难。认知不容易,你做投资不容易,认识市场更不容易。行更难,我们对自己,对市场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包括我们在心态上都会影响我们的投资策略。所以说我们进入市场都是池塘里的鸭子,我们随着市场的水位上下起伏,但是我们有两个地方可以扑打一下我们的翅膀,第一个就是在资产价格变动不平衡的时候,我们通过再平衡的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调整。所以说解决了一个我们什么时候卖股票,什么时候买故跑的问题。现在如果给大家一笔钱,如果我们要投资怎么投资?我们的投资组合变化以后怎么来进行调整?实际上这套策略给出了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第二个可以扑打翅膀的地方就是我们进行再平衡的过程中,我们稍微在逆向的方向走远一点就是再平衡,实际上这个动态的再平衡就是调整配置结构。目前我实验了几年,效果还是不错,这就是我的投资体系。
        目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投资?实际上刚才张总的观点我比较同意,中国人最大的财产就是房产,不停的增值,但是房价跟股价一样,它不会涨上天,你占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够提前的,至少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股票摆在一个相对优先的位置。从大的资产配置上来说,我觉得现在可以逐步建立一个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投资组合。我们在做证券市场投资的时候,我还是强调刚才的动态再平衡策略,在债券和股票上还是做一个均衡的配置,我的建议是现在这个股票的对等投资不要低于50%的比例。刚才说到中石油的那个事情我一直印象比较深刻,如果是我们在牛市的高点冒然的进去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如果是在熊市,或者是在接近熊市底部的地方,如果我们错失,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现在我们不能说是投资的最好阶段,但是它肯定不是最差的阶段,这个时候做投资布局,我觉得是一个比较适当的地方。还有做投资的时候我再提一个战略思维,我们可以看历史股价的波动图表,实际上我们做投资的最好时期是在熊市中期到后期这个阶段进行布局。我们真正的获利阶段实际上是从熊市到牛市的跨了一个阶段。到了牛市的阶段或者牛市疯狂的阶段,是我们的战略扩张期。目前的阶段来说,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个股票战略的配置。
        如果从长期的观点来说,从5到10年的观点来说,我们想要我们的资产增值,最近两三年我们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这个市场不停的下跌,然后你通过红利再投资,然后通过债券为我们创造的现金流我们在低位基本更多的筹码。所以说这个熊市持续的时间越长,未来我们分享牛市的机会就会越大,大家看市场的时候一定要用双向的观点,用平衡的观点来看这个市场。

        如何构筑股票投资组合,我提三个建议:
        一是不是直接就要买股票,我觉得可以选择一些股票的替代品,可转债。那种在面值及面值以下的可转债都可以列入我们的关注目标,请大家注意我说的前缀,是面值及面值以下,可转债如果到了100多、200多也跟股票一样了,失去了债券的保护性,这是中国A股市场的一朵奇葩。在制度设计上,对投资者的保护上,这个产品是很有特点的,而且中国的A股的可转债比香港的B股和美股的可转债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更大。在市场萧条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买到六七十、七八十的可转债,那个时候你一定不要犹豫,但是现在你要强化自己的意识,当它来的时候你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们曾经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东西,折价型的封闭性基金。这一块曾经给我们带来很高的收益,但是现在至少在我们选择基金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是作为一个最优的选择。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从基金或者公募、私募都无法战胜市场,但是这个折价型基金战胜市场的概率比较大,因为这个折价率既提供一种保护,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来的收益。更简单的,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在这个蓝筹股人见人愁,人见人恨的情况下,我觉得50指数、300指数基金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配置目标。
        二是关于A股,实际上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也比较认同刚才张总的观点,银行、蓝筹股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更不看好的是市场的价格。我觉得这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者是盘整这么多年,把这种不好的预期基本上已经做了一定的反映。还有就是电力类,有些困境类的,包括航运、钢铁,实际上这种东西都可以考虑,包括白酒。因为现在我觉得白酒这一块还要再谨慎一下,明年再萧条一下,大家也可以列入关注机会。
        三是大家配置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港股和美股上,不要圈在A股上,我做港股我感觉是另外一片天地,到了香港市场,我好像回到了格兰姆时代,因为我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经典的价值投资的潜在标的。刚才张总也说了,包括香港,有很多股票,所有的负债出完,净现金已经超过市值。也就是说你有100元的现金,你可以买120元的现金,在香港真有这种股票,我觉得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投资分散。

        我就介绍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Sosme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我们欢迎朋友提问!

        提问:您刚才提到港股,我举一个例子,中国众旺是工业品型材比重非常大的领跑者,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
        Sosme:港股这一块,刚才你提到了中国忠旺,这个股票我真的还不熟悉,真的还无法提供建议。我说一说我选港股的思路,我现在选港股的目标就是两类:第一是困境类,第二是极度的悲观类。比如说有这种困境可能的这种标的,比如说我选择雨润,包括联邦制药,他们都是现在遇到很大的困境。但是稍微展望远一点,似乎前景又很好,这种股票是我港股投资的重点。还有一类港股,也算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就是没有成交的一个群体,我现在研究港股非常享受,我每天打开软件,看的就是没有成交的那些股票。现在很奇怪,每天有几百只股票没有成交,因为这一类股票没有买家,没有卖家,是属于比较萧条的市场。我觉得从市场环境和心态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领域能够买到真正的便宜货。刚才你说的那些行业领导,或者是市场的热点,实际上跟我在A股一样,都不在我的研究范围。

        提问:您刚才讲到目前这个股票的配置您建议是在50%以上,您觉得市场要是持续涨的话,一般股票到了多大比例的时候您会做一个再平衡的调整?我想请教一下您,您可能也买港股,有很多的股票,除非你对它有特别的自信,要进行展望,或者成交量价格特别低。我个人感觉就是,我觉得在我的理解看来,你能够战胜市场的话,才能够去做。所以我个人作为一个一般的投资者,你以后要去买一个由少数人关注,或者较多人关注的,你可能心理压力小一点,如果完全没有人关注的话,这一点对于普通投资者是不是比较大的挑战?
        Sosme:提到了动态再平衡里面一个操作的非常核心的问题,我们如何动态。因为动态这个东西我们作为投资者是自主选择的东西,所以说我们这个动态的节奏和力度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把一个好的策略操作出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所以刚才这位先生问到如果股票一直上涨我们怎么来配置。这个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没有标准答案,这个可能要根据投资者的经验。当然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说我们在做这个资产配置的时候,还是不要轻易的错过牛市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在做再平衡的时候,这个时间的周期,我自己做这个平衡或者再平衡调整可能是半年到一年,不会频繁的操作。如果一旦这个市场或者是某只股票有一定周期性的时候,不管是周期性的上涨或者是周期性的下跌,我们都能够尽量的做好一个应对,这个主要是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做判断,但是方向不能做反,就没有大的问题。这一块我也在探讨,如果下一次还有机会跟大家分享的话,如果我也有这种探索的结果的话,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还有刚才这位先生说了在港股这一块,因为我们要研究那种死亡股票,没有成交,没有人关注,确实那个压力比较大,我觉得它不太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为什么?因为这种股票你一进入,你一调入它的所有资料,你看不到任何研究报告,你要对这个公司进行评估,要依赖你的独立分享,那么你的一个财务知识,你的一个判断,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说我觉得,港股这一块像一般的投资者,我觉得还是买入类似的基金。因为我是比较喜欢这一块,因为我做投资从来都带有研究性质的,我希望不断的去探讨,去投资我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从来不熟悉的东西。所以说刚才这位先生我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港股这一块只是我的一个建议,大家切勿模仿,确实这一块难度比较大。

        提问:我先说一个问题,我今天早上觉得张老师讲的课比刚才那个张经理好很多,刚才主持人一直在催张老师的时间,张老师还没有讲完,所以很遗憾,我看你时间上有安排,我希望张老师接着讲,大家愿意听的就听,不愿意听的就走开,我是非常希望张老师讲的。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老师,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交易额非常高,导致的问题就是总的经营成本非常高,我们说的租金,还有街边很多店,可能开一段时间就换一茬,租金成本很高,导致整个社会的这种实业的收益率非常低。像中国这种经营成本的高低是怎么样平衡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实际上很多中国人跑到国外去买房。现在出现相当于是落差,中国很多资产价格是虚高,国外相对于资产价格是偏低。我觉得像中国经济要有一个能够进入良性发展的话,需要有一个中国内外的这种成本平衡。我自己有一个判断,我觉得像这种平衡的话,我也有一个认识,可能有一个平衡。但是这个平衡是怎么平衡的?我是觉得可能人民币会贬值。我觉得可能是通过人民币贬值达到一个平衡,不知道张老师对这个有什么认识。

        Sosme:我大概听明白你说的了,我做投资比较奇怪,一个是从不看指标,宏观分析的东西我也关注得比较少。所以你说的这些东西我确实无法给出建议,不要出给建议,我的看法都给不出来。我觉得还是用那种资产配置,平衡策略,实际上资产配置可以应对任何变化,如果是悲观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资产配置来进行调整。乐观的话,或者说我们觉得市场会好的话,也可以通过这种资产配置来调整。所以说现在问我的话,我可能觉得还是有这种动态平衡的东西来调整,现在这个已经成为我的万能武器了。

        提问: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您是一个专业的投资者,但是一般的老百姓都是普通的投资者。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来讲,他的资产配置当中可能有股票这种成份。但是一般普通的老百姓可能他也有一些收益比较低的这种固定的配置。我们在这个市场来了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是已经配置好了一部分,能够做这种如期转换的这种,就是在这种投资配置当中,您看能不能推荐几个?我的意思是,肯定有一部分是固定的,有一部分是要转股票的,另外一种是投资股票的,就是中间这些,您能推荐几种吗?从操作上来讲比较好的这种配置的股票吗?
        Sosme:我们要做50%对50%。现在我的现金怎么样来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刚才我说的平衡再平衡,实际上是对于一个组合进行平衡再平衡,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投资组合,涉及到一个投资组合的建立。我建立投资组合可能花费4到5年的时间,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替代方式。比如刚才我说的,我们可以用50、300指数基金,包括可转债来替代股票的配置部分,这个可以。作为股票这一块,刚才我觉得有一种说法要更正一下,刚才那位先生说突然这个市场来了怎么办,实际上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都应该假设这个市场突然会来,也许是向上,也许是向下。所以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不是被动的去应对这个东西。

        提问:我本身也是在上市公司做,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您对风电行业怎么看?二是对A股的券商行业怎么看?我希望关注的是一个长周期。
        Sosme:行业这一块,实际上我一直都觉得是一个投资误区。也就是说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在行业进行投资,或者说我们投资的时候是按行业来进行分类还是按什么标准。所以说现在我做投资的时候没有行业的一个限制,或者说我必须要在某一个行业进行投资。现在我投资比较简单,我就用那种谨慎的态度,用一些价值投资的工具,我会在市场里面进行选择,选择我觉得值得研究的一些东西。包括这位先生说的这个风电行业,因为这个风电行业确实没有在我的这个研究的范围里面,如果风电哪一天可能进入我们的范围里面,可能这个行业是大批倒闭的时候,非常萧条的时候,没有成交的时候,可能会成为我的一个关注点。所以你说问你一个具体的行业,确实从我做投资的角度难以做出比较明确的回复。

        提问:你的投资观念我觉得特别朴素,思想特别真挚。我看到你好像说对于投资类似于检验力的这样一种观念。我想看一下,对于像成铭纸业这样纸类的行业跌的幅度很大了,类似于环保这一块,你对这一类的观点是什么样的看法?肯定大家对于银行业和蓝筹股的部分配置有很好的预期。我现在比较矛盾的就是说,现在国家房地产行业相对来说从股票的配置上市盈率是相当高的,而且从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房产税,各个调控方面不能说是打压应该说是限制的。但是从股票市场的反应来看,像市盈率的表现实际上不是很理想的,我想问问您的这个看法。包括对于纸类行业的评估判断,再就是对房价和房地产股价的背离,还有就是对苏宁电器未来的判断。
        Sosme: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是最有意思的,比如说我们买入很多破净资股,比如说已经是0.5倍PB了,这个时候我们进去以后,可能不仅赚不了钱,这个股价还有可能继续下跌。所以说我在进入港股市场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恐惧。为什么?因为港股市场有大批股票PB0.2倍,这个意味着什么?这个意味着PB0.4倍的股票亲自低估了,还有可能被腰斩。所以说我觉得,应对这个方法。第一点我觉得是不是低估,你是不是做了保守的估计,对这个公司你是不是了解,这是一个基础,这个地方就要用到一个公司分析和公司研究了。还有一个我们可以用那种动态再平衡的策略,实际上也可以用在个股上。他如果价格再下跌,我们可以在更低的价位积累更多的筹码。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标的,这种低估能够因为某种外在的原因把这种低估的价值释放出来。所以在我选择的股票里面我比较看好一个指标,就是分红率。实际上一个股票如果是5%的分红率,如果股价下跌一半,它的分红率会提到10%。所以说每年你只需要用分红率你就可以多积累10%的股票,你真的是欢迎它下来,它越下来,你可以用这种内生性的资金就可以完成资产配置。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做投资真的要谨慎。也就是说再低估的股票我们进去以后,它也有可能下跌,这就是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预判的,不能说下来以后你惊慌失措,你做投资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你在采取这种策略的时候就要先有预期,然后你才能够很好的执行下去,这个就是我觉得一种EMT类。实际上大家不要把它看成是好像拿起来就完了的东西,里面也有黄金的东西。我们可以回顾巴菲特的投资,你比如说他原来做私募的时候,他投资孕酮怎么投进去?陷入色拉油丑闻,那是被市场通缉的股票,巴菲特赚了大钱。所以说分析巴菲特不要看他买什么东西,看他怎么买的,到什么价格买的。所以说巴菲特这个老头我一直对他都有点意见,因为他宣扬了很多东西,他没有把他真正赚钱的东西告诉我们,他真正赚钱的,厉害的地方实际上就在资产配置上。他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配置股票,什么时候该退出来。所以说我觉得刚才说的低估以后再下跌,包括成长股也一样,我们很看好,它成长率可能比你预期的还要高,但是股价有可能下跌,因为这个里面有随机波动。所以说我觉得我们用动态再平衡,不是简单的去应对波动,我们还可以利用波动创造额外的收益。所以说越往下跌,这个时候对于我来说做投资很难有这种止损的操作。为什么?因为我进去的时候就很低估,价格下来那个自然的反应是补仓,而不是止损。而止损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你的估值出现了错误。

        提问:这个市场到底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我发现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一个坎儿过不去,我想请教一下。
        Sosme: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的,美国的经济学家争吵了几百年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说市场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这个相当于废话,但是我觉得我们做投资应该还是要在有效的基础上去寻求一种无效的一种市场创造的机会。包括我们做价值投资,我们是因为价值最终是决定因素,价格会围绕着价值转的,实际上这个就相当于是一种有效性。如果我们不相信有效性,我们不相信安全空间,我们做投资就没有任何基础。所以说我觉得还是要在坚持这个价值评估安全空间基础上,我们相信市场有效,或者说我们相信市场会有价值回归。但是这个过程有可能是无效的,实际上这对于我们做投资的来说,它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反正作为有效和无效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要相信它的有效,但是它的一个日常表现可能是无效的。

        提问:我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说您是否认可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不一样?比如说您现在的资金巨大,一年有10%就很Happy了,所以你要安全,你要低估值。但是对于一个刚开始做投资的人,资金量比如说中等,如果采用这种策略,多少年以后才会有一个可观的收益?这个路是不是太长了?是不是在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一些更机械的?比如说和他的年龄也有关系,他年轻,资金也不是特别多,他有一种方法能够快速有一定的积累,然后他再开始采取您这种一年8%、10%的安全第一,比如你有1千万,先别损失1千万,每年增长100万已经很好了,别损失,这是您的方法。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您也认可这种别的投资思路。
        Sosme:我大概明白你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要破除一些比较模糊的认识,好像我们必须要全仓买股票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财务增长,或者是财务自由之类的东西。实际上你看巴菲特,他的股票配置实际上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他也能够实现那么高的增长。实际上股票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有时候还不是主要投资。所以说我觉得资产配置,特别是再配置提供了一种我们在这个市场去获取稍高收益的一种手段。所以说现在让我选择再回到10年以前,如果当时有今天这个认识,我还是会选择动态再平衡的策略。包括这个资金大小和投资策略,我觉得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说100万,10万,你都可以做50%到50%的平衡组合。比如说我100万,50万的股,50万的债,如果再进来100万,平均再按照你的配置比例进行分配。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投资策略跟资金大小没有多大的关系。比如以前我资金很小,现在资金也不大,如果以后有可能做大资金,同样是这个配置策略,我觉得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要比较坦然的来面对这个东西。因为你想那种高收益,那种赌博,我全仓,杀住牛股,那种心理有可能会赚钱,但是风险也太大,还是要满足于8%到10%。但是你按照这种心态做,你得到20%的可能性比你刚才那种心态那种可能性还要大一点。我们先要得到我们能够得到的东西,然后我们再去想比较高的那个收益,所以我现在基本上是这个态度。因为刚才那个市场收益,75%的专家都达不到,我们8%或者是10%,如果我能获得这个收益,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只有你得到这个收益,你才可能去想那个15%或者20%。所以说动态再平衡,特别是再平衡策略,它是可以跟上市场的,你可以获得市场收益,我们通过再平衡动态调整,我们争取创造更大的收益。所以说我现在的建议,我们先要获得我们能够获得的收益,然后通过我们的学习付诸实践,去创造稍微高的收益,预期都不能太高。

全部讨论

Shaoyuan2013-11-27 22:49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小马哥2006062013-11-21 17:42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慢三拍2013-11-21 16:27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martinzhou182013-11-21 16:20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邓欣华2013-11-21 16:15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高兴的加菲2013-11-21 16:10

ww620:
        昨日现场去听了下,有些收获,感谢雪球。写下感想,不对的地方多指教。
        印象相对比较深的有4个人:但斌,林园,朱平老师,sosme。每个人给我的感觉都不同,都各有所长:
        1、但斌投资体系相对比较全面,中规中矩;
        2、林园是这些人中格局最大的,虽然他讲得比较通俗,所以他做投资不会那么累;量化东西做得不太够。 我个人觉得投资要站到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大格局,大视野才能长期立于不败。
        3、朱平老师对行业趋势理解是高屋建瓴,毕竟他那个级别得到的研究支持是一般散户不可企及的;但公募操作的不是自己的钱,所以对心态的要求就相对没有散户那么高;
        4、sosme对自我的认知和剖析是最深刻和到位的,对散户借鉴意义做大,散户首先得过这关。 但是在对市场和行业的理解上,比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还是略显欠缺一些。
        我认同sosme的观点,战胜市场太难。成为顶尖高手其实有些是先天注定的,且不谈智商这个问题,就简单看几个人性方面的东西:
        1、斤斤计较的人不行,至少去掉了50%的人。  本金往往来得不容易,但是放入市场,它就只是一个符号,必须淡然,能真正做到的人不多。
        2、不能享受孤独和坚持的人不行,至少又去掉了70-80%的人。  合群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好事,但是投资中必须与众不同。投资越到后面,你会觉得可交流的人越少。即使是顶尖高手之间,有时也因为理念不同,交流也不会太顺畅,聊聊个股还是可以的。  另外,投资的坚持尤其难,99.9%的时间都在坚持,买入前等待低价,买入后等待高价。很多人在每天的波动和交易中找快感,你让他99.9%的时间等待,不如杀了他。
        3.没有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认知能力的不行,至少又去掉40%的人 。 在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之前,心理上无时不在挣扎,是趋势还是长期持有,是低价潜伏还是突破买入,是XX还是XX。。。。唯有不停反省和自我剖析,才能进步。  投资说白了是个人,企业,市场的互动,任何超出个人能力和心理范围的事情都不会有好结果,如何时时保持个人和市场的一个动态平衡很难很难,涉及对个人深刻的认识,对企业和市场的理解和动态及时调整的能力。
        4.勤奋,排在50%以后的人基本很难做到顶尖。 投资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投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对投资充满了热爱,那么很难大成。 投资虽累,但是投资领域是一个可以放飞思想的地方,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智力游戏。
        简单就人性方面的几条,就已经排除了90%以上的人,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大成。
       成为顶尖高手很难,但是跑赢银行存款却是容易的。
        很简单的一点,投资指数基金应该就行(中国过去10年指数情况稍有特殊,未来会好转); 如果再进一步,在市场相对低迷时,加大基金投入比例,成绩就更好点; 如果再进一步,能够根据行业趋势,比如医药向好时,多投资点医药基金,那么成绩就更好点。即使是直接投资股票,也有很多办法大概率跑赢银行存款。
        理念到了一定程度,投资做到赚钱是很容易的,但是市场的统计规律是10%的人赚钱,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人理念都不对。但是要把复合收益从10%提升到20%,或者从20%提升到25%,却是要终其一生百倍努力的。
        股票投资,先必须利于不败,败不败在出手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注定了。 先立于不败,然后求后胜,毕竟长期活着最重要。
        希望雪球能够长期成为思想火花碰撞的平台。

Money_Ball 回复 东博老股民:
        1.感觉sosme并没有劝大家不必进行基本面研究,而只是提醒大家不要过度自信,因为运气和能力有时是很难区分的。
        2.感觉 东博老股民 可能过度自信。同时感觉其未来目标(到2030年末争取实现市值1个亿,36年年均复利29.16%)实现的可能性极小(概率几乎为0)。
        3.留一个记号,将来检验。

BeyondFeelings:
        我们所做的许多决策都是基于对不确定事件概率的信念,要避免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

徐少侠 回复 东博老股民:
        其实这是两种投资思路。
        一种是偏向企业本身价值的评估。一种是偏向统计数据。
        两种都能获得成功。
        但是前一种适合于人格完善的个人或有良好架构的组织。
        后一种适合于良好架构的组织。
        技术分析本身不适合于个人投资者,量化投资也不适合于个人投资者。

徐总管 回复 东博老股民:
        仔细回顾过去自己对的投资和错的投资,尤其是错的,如果否认运气的作用无疑这人过于自恋

eightspace:
        对于广大小散,资金没有十倍以上的增长,不要学人家什么资产配置,那不是一个级别的考量。在初级阶段,就是要精选个股。

eightspace:
        不同意战胜市场,中国的指数严重失真,十年可以零涨幅,多少个股已翻了多少倍了,十年买个不太差的公司也不至于零涨幅。目标太低只会令自己的成绩更平庸。战胜巿场有鬼用,只赚指数不赚钱。只追求绝对收益,自己赚到大钱才是最重要的,要比跟自己比,每年资产的增长是最实在的指标。

零度 回复 沃伦小巴:
        作为以自我的警示,很有意义。
        不过我觉得战胜市场这种思维方向是有害的,用一句电影台词:it is just a business,生意而已,盈利是最重要的,没必要和市场比较谁的拳头大。

吗中 回复 定位理论做投资:
        商业本是概率游戏,我们要做到的并不是获得全胜,而是找到大概率的制胜法则。资产配置确实很重要,在一个比较稳定安全的投资计划上再进行激进的投资策略确实能更好地控制风险。

关山 回复 东博老股民:
        其实我不是很赞同sosme的投资方法的,我深信人一辈子真正能抓住能搞懂的投资机会其实是没有几个的,所以过于分散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分散意味着买很多自己不太懂的股票, 那真不如不买。
        我看老股民的实证,真正贡献了很多利润的, 其实不超过4个股票,老股民这么勤奋,步步小心,其实也就买了这么几个票而已。但是这几个股票已经足以成就很高的投资收益了。我们其实也只需要这么高的收益就够了。
        我个人觉得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更应该是在大类中的分散,比如拿多少现金,房产,债券和股票等,以防止自己看错而全盘皆输,而不是到股票中分散太多,买入自己不太懂的股票,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第一没法重仓,第二容易涨一点就卖,守不到超额利润,这样的话,真不如不买股票了。

东博老股民 回复 hawket:
        我欣赏并关注 sosme 先生,从这篇演讲中我感觉到他投资理念的变化,从价值投资向资产配置转变。当然,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没能力进行基本面分析研究的情况下,资产配置确实是一个非常安全与保险的投资模式,在平滑了收益以后也屏蔽了部分风险,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稳定的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关于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是大多数人应该去做的事情。遗憾的是,在人性急功近利之下,大多数人很难明白这一点,或者说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可能去实施。愿意实施这个投资模式的,反而是股市的成功者。
        我在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sosme愿意放弃基本面研究,更多的去研究资产配置,难道仅仅是选股所带来的收益占比不高?这篇演讲,更重要是另外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所谓的动态再平衡,其本质是:sosme先生正在从“选股”向“选时”转变,这是我所想不到的。
        其逻辑是:“选股”所带来的收益占比,远低于“选时”所带来的收益占比。
        所以,就有了我究竟是升华还是退化的困惑。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力量吧。

花园之州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我觉得他讲的不是选时,而是说要把眼光从股市拓宽到更多的资产品种,根据风险收益比来动态配置。选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判断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和收益却是可能的。

关山 回复 花园之州:
        我个人觉得:买股的核心还是买企业,价格很重要,但是是次要的。 低价买入资质很差的企业,并不可取。
        当然,好企业的意思是未来三五年内是好企业,因为我们其实只能看到三五年,长了我们也看不出来的。

商夏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想到一句话:富人可以去投资,穷人非投机不可,即使是所谓的价值投机。

流翔的天空:
        很赞同上文观点。
         成功99次没有意义,后面来一次单一重仓的大失误,结果还是接近归零。
        敬畏市场,防范风险,永远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要务。
        只是感觉再平衡策略有点生硬,将艺术化的过程变得机械化,更像是电脑程序交易。

总是我不对 回复 定位理论做投资:
        俺的理解是,不要过于自信,即使自觉必胜的投资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打光全部子弹,因为能力圈其实弹性很大的,也许滑出去了自己却没发现哦.

飞雪夜归人:
        看了sosme 先生的演讲和大家的评论,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sosme 先生所讲是针对大部分投资者所讲的,所以不能说他研究基本面的能力怎样怎样,这个不是重点,我认为他的演讲内容很丰满,从内容来看,首先讲到的是投资心态,心态方面重点讲到了心理偏差,而重中之重讲的就是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以为自己很牛,可以战胜市场,正如海龟交易法则里说到的,要成为伟大的投资者或交易员都必须克服自负的心理,然后重点讲到了资产配置,这个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对投资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样的盈利模式下,资金配置的不同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然后简单的谈到了盈利模式,逆向投资,这是sosme现在喜欢的一种投资方式吧。虽然从演讲内容来看,sosme 先生对基本面的研究谈得较少,这部分的内容在投资中来说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一部分吧,要讲,那估计能讲很多,而且真正能把握未来趋势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没有人敢断言,这部分内容就是更专业的投资者所努力发展的方向,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有很高的门槛,估计也是sosme 先生没重点讲的,逆向投资相对来说安全边际较高,可能也是sosme 先生讲的原因吧。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都必须完成这三方面的深刻认识并成熟,这三方面分别是,如果按重要性顺序来排列的话,分别是心态、资金配置、盈利模式。sosme 先生都已经涉及。而在A股中,大多数对选股更热衷,对资金配置比较疏忽。
        不过我认为指数投资,还是得精选指数,由于行业结构的变迁,选行业的指数可能比整体市场的指数收益更好。或者几个行业的指数。

疯狂_de_石头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投资说白了就是眼光,眼光的高低决定投资的成败,而不仅仅是指数投资,a股指数10年未涨,指数投资不适合在a股存活,因为太多红筹股还没有回归,他们必定会在业绩和市场的高点回来,再加上粉饰业绩的能力,这些都注定指数在中国是扭曲的。

精选2012 回复 总是我不对:
        如果仔细看看巴郡旗下的企业,会很吃惊地发现大多数都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生意,甚至大多都显得很沉闷,Dairy Queen在北美业务停滞不前,华盛顿邮报每天就几张纸,而两年前花了97亿买下的Lubrizol,基本无增长,收购价是净资产的三倍,对于巴郡来说,年回报还不到10%。但这些企业都可以长期生存,无需大量的资本开资,这才应该是股神对投资者的启发。

逸儒 回复 大头78:
        好企业和好时点并不对立,一切都是基于性价比,我个人认为投资没必要那么非此即彼,逻辑正确依据的事实正确客观就好了,事物的发展总是变化着得

生命自由:
        很有意思,sosme先生现在的江湖地位取决于他自认为当时的两笔运气投资。
        而sosme现在的投资方法还没有被市场验证过是成功有效的。
        看完,我只感觉在投资世界,10%的人成功是丛林规则,无论自己用哪个方法,能提高的只有自己的成功率。而成功者的数量依然是不会改变的。

等着蚂蚁变大象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我觉得这个动态再平衡要因人而异,sosme投资的主要是波动大的周期股,所以是适用这个的,如果是业绩波动小的消费股可能长持更合适

梦中挪威森林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无论是你的长虹,鞍钢,民生,真正上涨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时间的因素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你也不是一辈子打算持有一只股票,跟巴菲特的操作模式也不一样。

邓小闲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貌似SOSME没有放弃基本面研究,只是研究基本面的同时重视了资产配置,这是一大进步

股民老K:
        芒格式的集中投资和格式史云生的动态资产配置,都是可行的,但前者只适用于极个别人,后者适用于绝大多数人。你自己认为自己是哪一种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
        芒格、巴菲特可以和沃尔特施洛斯一起吃饭聊天,而不恶意攻击对方投资策略,正是因为各自知道自己是谁。
        当然,现实中大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错位悲剧是:明明是后面一种人,却以为自己和芒格是一类人。而另一个错位却不会造成悲剧:明明是前面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没那么NB。

雪山 回复 商夏:
        格雷厄姆这些人建议定投指数基金是因为美国股市是长期牛市的。

牛得草 回复 大头78:
        香港就有许多这样的股,短期之内就会跌90%以上,我就身受其害,几个月亏了三十万,越便宜越跌,跌到快一分了然后合股再跌

东博老股民 回复 管我财:
        但是,那个“动态再平衡”策略同样的属于主观行为。是从选股的主观行为演变为选时的主观行为。这就是我困惑的地方。

东博老股民 回复 管我财:
        其实,和你是设上限限制还是不一样,你有了这个“设上限”,就等于是有了量化限制,不能超越,就控制了部分不可测风险,这就是采用客观的控制模式来控制风险。但他的这个动态再平衡我没看见具体的量化控制,表述的是判断为低估的就可以加大投资占比(比如说现在的A股)。这个“判断低估”行为,就是个彻底的主观行为,什么是低估,什么是高估呢?
        当然,我也认为现在的A股低估,但这个所谓的“低估”本质上就是个主观的判断行为,而不是客观的控制行为。这就是进入“选时”的阶段了嘛。

管我财 回复 等着蚂蚁变大象:
        是的,虽然从理论上还有可能守住(其他个股同样出色)。
        但是组合长期复利将会更稳定,抓一只股票十年十倍的风险大还是让一个组合做到年复合26%所需要冒的风险高一些?

雪山 回复 大头78:
        我也这么看。巴菲特也建议买指数基金。其实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即投资美国。

东博老股民 回复 梁剑:
        嗯,是的,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更多的是为了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自信,不要沉迷于自己炒股票,应适当分散自己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完全正确。
        我也一再认为,大多数人是不适合炒股票的,假如真的想从证券市场分一杯羹,那么持有指数基金比较靠谱。
        甚至,我可以进一步定向打击,愿意花钱去参加投资报告会的人不适合炒股票。就因为意味着个人缺乏学习能力,缺乏悟性,缺乏自信,否则参什么加投资报告会呢?完全没必要,市面上价廉物美的投资书籍有的是,就是在浪费钱嘛。至少,21年的经历我没看见过通过参加投资报告会而成功的。

专买白菜的男孩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老股民,这个动态再平衡,我个人猜测很可能通过市值的占比来在平衡,比如说一开始制定的50%和50%,股票涨了,就卖掉部分,转入债券等类现金,股票跌了,那就补仓,反正市值一直是对半开

东博老股民 回复 专买白菜的男孩:
       是的,这是在这个策略升级以前的调整模式,其实,这个模式还是不错的。

管我财 回复 股民老K:
        老K最终还是忍不住在雪球上发言了,本来还打算给你立个牌坊呢:-) 当你拥有越多的时候,就会开始担心失去,估计sosme也累积了数十倍于每年收入了,所以开始小心谨慎。 做投资时间长了就自然会对巿场敬畏,尤其是当你试过对个股信心满满而最后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之后,这个需要时间去经历。 如果一个人年收入十万元,拿着二十万元投资股票,他并不容易理解sosme。

赤壁鏖战 回复 大头78:
        逆向投资,动态再平衡,怎么会没道理,SOSME的最近几年的投资案例,国投电力和粤电力B难道没有踏踏实实的对这两个企业做研究?勤奋可以让人获得不错的回报,但是巨额财富的获得真的是需要一定的运气。另外他的适度分散投资策略也适合普通投资者,虽然降低了投资收益率,但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Money_Ball 回复 东博老股民:
        50:50平衡法属于大卫史云生的平衡法,sosme对此法进行了升级:即根据市场的估值进行动态的平衡,股票的比例介于20-80之间。其实这与凯利公式很类似。

八戒II 回复 东博老股民:
        银行粉不应该对号入座啊。感觉SOSME这篇文章就是朝着白酒粉去的。基本面研究等于没研究,分散,动态平衡。感觉说的都是白酒。最后SOSME不是也提了。A股就买些银行嘛。他为啥说,你们研究白酒研究不过XXX,而不说研究银行研究不过老股民呢。买大热门的东西,分散,动态平衡,那确实是救命的利器。

雨落芭蕉:
        从我自己看过的例子来看,学老巴不如去读格雷厄姆,这是最近的一个感悟。就如我自己而言,有什么信心说对某个公司的研究足够有把握呢,能比业内人士还熟悉,自己离公司又有多近呢。
        觉得sosme的建议和格老的资产配置思想是一致的。
        资产相对个人收入越高,对这个的感觉会越强烈吧。

一米阳光1 回复 东博老股民:
        那这样的话,单边上涨的股票,比如前几年的茅台,筹码岂不是早就卖完了(即便是曾经捡回来过几次)?最后剩一堆现金在手里。所以还是要主观判断——对好公司,此法无效。只能玩周期性公司。

Mario:
        市场是非常无效的,但是投资者自己也未必很有效,就是这样

东博老股民 回复 一米阳光1:
        采用这个动态再平衡的投资模式,其实在下面还有N个平衡,包括不同品类的平衡,在各个品类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平衡,其模式比较复杂。可以想象到的结果是在某个软弱的品类中,一肚子选择失误的垃圾品种。

爱上巴菲特 回复 东博老股民:
        很有收获。从安全角度出发,应当进行资产配置,可以保证你永远有后备资金进行摊低成本。只要有资金,永远有翻盘的机会。前提是你买的股票是一家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另外,向老股民大哥请教一下关于招行和民生的问题。目前价位,我个人倾向买入招行,主要是招行的低估值(2012年的估值,我一般看静态PE和PB,主要是本人没有水晶球,无法预测未来的准确增长率,只能毛估估)和高分红率(目前的分红率超过5%,希望招行今后能够持续高分红);就算招行未来业绩不增长,只要维持目前的盈利水平和分红率,相当于每年分红5%,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民生目前的分红率有点低,主要是股价涨上来了。我去年买民生的时候,也是按照此理论买入的。银行股里,我只看好招行和民生。

_杰_ 回复 管我财:
        股民老K:回复雪球汇:芒格式的集中投资和格式史云生的动态资产配置,都是可行的,但前者只适用于极个别人,后者适用于绝大多数人。你自己认为自己是哪一种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
        芒格、巴菲特可以和沃尔特施洛斯一起吃饭聊天,而不恶意攻击对方投资策略,正是因为各自知道自己是谁。

houjun:
        市场的无效,对应分散的配置,会出现超预料的美妙。效果等于价值低估到估值合理,甚至估值高涨。 等待债券,去抄估值的底。是个办法

小黑猫 回复 老股民的话:
        我感到这个问题,深层次是对“股票的本质”的探讨。
         “股票”背后代表的到底是(1)对实体企业的所有权,(2)或仅仅只是一种金融工具。
        假如是(1)的话,股票的背后是以坚实的“实体”为基础的。它更像是只奶牛,靠实实在在的“产奶”,支撑股票的价值。既然买的是奶牛,就必须十分关心它的品种,产奶量和健康状况。股票的拥有者就是企业的所有人。
        假如是(2)的话,股票的背后是信誉。这就如同纸币一样,靠发行者(大股东)的信誉支撑着。而这个信誉来源于两个方面:盈利能力(分红的能力)和道德(是否真的愿意和其他股东分享收益),股票实际上是变相的把钱“借给”大股东,类似债券。
        前者需要的是对商业活动的透彻理解。
        后者需要的是对概率,金融工程,资产组合理论,货币理论的理解。
        究竟是哪一种呢?
        拨开迷雾,破除掉货币的魔法后,就会明白。(1)是正确的。

平衡风景 回复 管我财:
        是的,不能完全依赖眼光和分析,分析有时难免也存在盲点和意外,单点的确定性都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客观的,而以适度分散和动态平衡策略去应对不确定性是比较理性和客观的。其实sosme的基本面分析和商业分析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

吐鲁番:
        而且要战胜市场还有一个第二关键的问题,第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第二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具体的一个选股的策略,实际上从资产配置里面来说,他们把选股基本上贬个一钱不值,选股只占我们贡献比例的5%或者10%,实际从我的操作比例来说我们正确选股对我们的收益达到20%-30%,但是能够对我们的一个投资回报真正产生一个效果的还是一个资产的动态平衡的策略。
        ——实际上就是在资产配置的前提下选择公司

沈阳城 回复 邓小闲:
        这句我赞同,在找不到自认为低估的品种时,可以选择退场,而不是寻求动态再平衡这种伪理论..但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估值的秤.各人不同,李驰5000点可能泻了,赵丹阳可能3000就泻,碰上夜夜十八次的到6000点还不够强度
        --------.股市没有或然,只有必然,买,持有,或卖出.别无选择.

邓小闲 回复 沈阳城:
        S的方法适用于平衡市,震荡市,或者熊市,不适用于牛市,但牛市毕竟短暂,股市大部分时间就是震荡或者下跌。我个人觉得他的方法挺好,而我采用的方法就是个人资产的一部分在房产上,一部分在股市里,而股市里的资金是平均分配到多只个股上,不会全仓一只股票,同时跟踪多只股票,发现性价比更好的,就替换掉持有的一只

沈阳城 回复 邓小闲:
        关键你的房产与股市不是常常相通的..当你发现有好的标的时,要么持有,要么不持有,简单之极,还要整出一堆债券和该标的进行风险对冲??
        逻辑上首先不成立了...我就不细说了..已经讲过几次了..解释太累了.

邓小闲 回复 沈阳城:
        大多数时候股价是随机漫步的,既不绝对高估也不绝对低估,而且时间很漫长,这时候用S的方法是可以提高收益率的。

沈阳城 回复 邓小闲:
        我只说一句:成功的投资是抱住好的标的,捂出来的,而不是"平衡"出来的,也不是如神人一样波段高抛低吸赚飞起来的..
        明白这一条就足够了.....其他不用解释了,我也不想再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

邓小闲 回复 沈阳城:
        呵呵,你做股票的时间应该不长吧。进入股市里的人都觉得自己是能挖掘出超级大牛股的极少数高手,时间长了就明白自己就是大多数的资质平庸的普通投资者。

沈阳城 回复 邓小闲:
        天真,我们赚的是时间的钱,另外是估值扭曲的钱,和配置关个鸟事.你选股的瞬间,就进行了风险控制,进行了成长性过滤....关什么配置鸟事.你有二种选择,持有,在暴跌时持有,2,你可以制造现金流低吸,不二法门,别无选择,投资本来就是个赌局,无非是赔率.市场开出的赔率和你心中的赔率的差价,就是你的利润.

沈阳城 回复 邓小闲:
        恰好相反,我没有这个能力,只知道死捂自已认为低估的品种.呵呵.俺也不会预测何时能配置现金仓位,何时配置股票仓位,没有这个能力...只知道找到自己认为低估的,拿住........俺确实是一名很笨的投机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

医药商业:
        非常好的思考,几点感想:
        1、判断策略好坏的前提是确定目标,不优先设定目标是就不可能讨论最优策略。
        1)将获得超额收益作为目标,对应策略的风险一定是远远大于将保护本金作为核心目标的策略的
        2)所以这首先不是一个策略优劣的讨论,而是目标设定的讨论。一个将保护本金反正第一位的投资人,与一个将获取最大收益放到第一位的投资人,显然应该有不同的最佳策略
        2、对于将获取超额收益作为第一目标的朋友,我观察到一个关于超额收益来源的现象是:
        1)超额收益来源的本质是利用了发现集体性误判的机会
        2)超额收益与持集体性误判对应的资金比例成正比。
        比如发现了一个被80%的资金集体性误判产生的机会,与发现一个被60%的资金集体性误判产生的机会相比较,前者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要大得多

超级衰人 回复 医药商业:
        什麽都可以是逆向的,包括投资被市场忽视的超级成长股这也可以算是逆向投资的,这是暴利的最大源泉。

新来的小石TU 回复 黑暗时代:
        精彩,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总结一下:1.个人投资者大都跑输市场,不适合投资股票。2.资产必须做资产分配。高风险类投资比如股票只能占50%左右。但股市已经熊了好多年,现在可以逐步慢慢的提高它的比例了。我加一条: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优秀的基金经理获取年化10%以上的收益,并且基本不受大盘影响。

彼岸兰香:
        一个很有自我认知能力和反省力的投资人,希望那些常自以为是的人用心去看看这些文字。我零八年重新入市至今赢利超过200%,仍然觉的难以找到稳定获利的方法,成功也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谨慎,远离任何高估值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有多迷人!

erha 回复 东博老股民:
        格雷厄姆晚年的时候,也摒弃了早年对证券估值的细节研究,认为基本无用。

挪威的克朗 回复 十倍资本: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搞懂一个公司比想象中难得多,所以产业资本史玉柱、刘永好、郭广昌、李嘉诚在股市上要输很难。

听风-春花秋实 回复 mika:
        A股市场大神太多,当然有些是偶尔一次小成功,就当自己是神了,其实连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都没有。

snoopyzhang:
        sosme给不少人泼冷水了,在雪球上,来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超越市场的25%,可能吗?越了解投资,应该越敬畏市场,越觉得自己无知。
        雪球上不少或是没几年投资经验,或是没多少本金,或是没赚多少钱,甚至三者的结合,却大言不惭,指点江山,满仓一股,说这股票多少多少好,以为把年报随便摘录一些,再加几句意淫的话,就叫分析了,写个长骗,忽悠不懂的人,也许同时还忽悠自己,这就是一些所谓的“名博”,“价值投资者”,呵呵。
        我想说,你想超越75%的人很简单,只需了解一点点,买个指数基金就可以。你妄图以一点小聪明来超越市场,会输的很惨。要超越市场,你要付出不是一般的努力,还要有悟性,良好的性格,最后还需要一点运气伴随着你。
        看到一些××,在批评sosme来太高自己,真看不下去。看客们可别跟着上贼船。

专买白菜的男孩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老股民,我又要拍马屁的说,你总能把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东西,用很简单话说出来,让大家明白!动态再平衡,最早我是在大卫-斯蒂文那边看到的,我不清楚这位先生的思想转变过程,但觉得从内心,这是为偏保守的先生,他内心拒绝选股的风险,颇有大彻大悟之感,而且,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只要严格遵守,获利并不难,而且,能有效的应付贪婪和恐惧这两兄弟~~

专买白菜的男孩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老股民,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可以跟低市盈率大数投资法很有效的结合起来用,(这个是我自己土八路的叫法),部分品种和种类,就看估值,你甚至可以不了解这个公司,不了解这个行业,你就只要判断一点,就是我们国家会不会“明天会更好”!

坦然安定:
        Sosme兄一如既往的好文。
        1、动态平衡(25%-75%)对于一个波动较大的市场尤其适用。
        2、动态平衡我觉得前提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资金体系适用最好(已不打算或不再持续投入),如果相对于一直有资金(或现金流)流入的体系中可以适当提高股票的配置。

Money_Ball 回复 Money_Ball:
        其实格雷厄姆晚年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倾向于市场有效理论了。当前国内的基金经理大都能战胜市场,而美国的基金经理大都不能战胜市场,为何?因为中国的市场不如美国有效。可以想象,未来的中国市场也将越来越难以战胜,资产配置的作用也就愈发显著。

胖胖鱼丸:
        资产配置有效的前提是资产之间相关性不太高,而且这种做法对于过度信心的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老外有很多做这块的论文。

百年孤独:
        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投资配置需求   投资人别把自己看的太高,这是实话

unite_zhao 回复 ww620:
        另外,投资的坚持尤其难,99.9%的时间都在坚持,买入前等待低价,买入后等待高价。恩,颇为赞同,价值投资是个等待的功夫。

sosme:
        雪球策略会的一些说明
        这次策略会其实我还是做了不少准备,我知道很多朋友很远的地方过来而且花费不菲,我是真心希望说些我的亲身经历及投资感悟,但给的时间确实有限,我在发言的时候不得不多次进行“选择性”跳跃,整体感觉并不流畅,很有些对不起大家的感觉,以后有机会可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探讨。
        没想到这次发言这么有争议,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这次发言的意义之所在,这里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一些说明:
        1、“我今天来的路上想到我只有一个目的,我来到雪球把你们的投资自信打掉,我就不虚此行了。”---- 这个说法有些绝对或哗众取宠,如果没有丝毫信心我们参与这个市场的意义何在呢?我的意思是打破对自我的盲目自信而重新建立起在洞悉自我基础上的理性自信;
        2、资产配置与基本面分析的关系:它们相互间其实并不排斥,资产配置是做组合的结构、而基本面分析在对组合内资产标的的持续跟踪剖析,基本面分析在资产配置的框架内进行,对我自己而言过去的分析模式并为改变或减弱(只有增加与增强,由于现在更加分散化,工作量与日俱增),未来有类似早期万科与茅台的机会我也不会放弃,但介入的深度或程度由资产配置的结构来决定;
        3、 基本面分析有没有价值?
        --- 这要看分析者的能力及分析的方向与目标的特征
        (1)分析者有超出常人的洞察力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么分析就具有价值,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这非常罕见,在投资者或分析者集中的领域分析的价值不大,毕竟分析的结果已经镶嵌在价格之中了,很难创造额外的增值;
        (2)在大家都不关注或排斥的领域分析的价值就很大,毕竟分析者面临的竞争不大,这其实也是逆向投资为什么能够创造增值的原因之一;
        4、 资产配置是选时还是选股策略?--- 资产配置即不是单纯的选股策略也不是单纯的选时策略,它其实是个应对市场变化及各类风险(市场风险与投资者策略风险等)的综合策略,它不会主动选择交易时间而只是被动平衡调整,它与选股没什么关系只是在平衡的过程中调整参与市场的程度,具体表现是增持(含新增投股票池的股票)或减持,具体的投资标的是由基本面分析来决定而与资产配置的平衡过程无关。
        刚刚回到家里,看了很多争论,这里做些补充说明更全面的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slowsnow 回复 sosme:
        我挺欣赏您的坦率和诚实,以及无私的分享。
        关于资产配置中,您的高抛低吸策略我有些不明白。如果这一点真的可以实现收益的更大化就没有必要做配比而是全盘进了,其实它的逻辑和做波段是一样的,我想您一定明白的。
        我一直有做资产配置,是我做股票投资还是别的投资的前提,只不过我们的配置品种上有点不同。但在这个思路上我们是一致的。
        我也看好万科,并一直持有。

sosme 回复 slowsnow:
        平衡配置与满仓或指数其实是相当的
        实现超额收益的核心是如何动态与如果选股,我现在认为前者更重要。

sosme 回复 sosme:
        这里再补充一下:我认为基本面分析不是单纯的公司分析或价值判断、而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度分析。

slowsnow 回复 sosme:
        我是指个股高了减仓低了加仓,如果我没记错您是这么做个股和现金不同时段的配置的。价值投资不做这一块的原因不是不想做而是难以实现,因此才长期持有。

sosme 回复 slowsnow:
        我现在正在尝试做,关键是“是否”认同这个策略,只要认同就可以实现
        当然是否认同这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sosme 回复 slowsnow:
        投资的路有千万条,但我们只能选择自我认同的那条路,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各自完善各自的投资体系。

slowsnow 回复 sosme:
       是的。螺旋上升、蜿蜒前行。投资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世界、认知自我的过程。

sosme 回复 slowsnow:
       是的,我也不会固化自己的投资思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市场、面对自我。

sosme 回复 BeyondFeelings:
        绝大多数人对结果的先验概率是不敏感的,并且经常会因为信息的内在一致性而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过度自信的形成有非常复杂的原因而且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在机构投资者中也一样普遍),我这次发言的第一主题就是说明这个事实及其对投资思维的扭曲,我自己也是走过这个过程的,希望其他人能够少走弯路。

sosme 回复 了望:
        价值是动态的、价格是动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更是动态的
        平衡策略其实就是一个以反向的方式应对变化的策略
        动态平衡策略就是一个以“更”反向的方式应对变化的策略

sosme 回复 左岸投资:
       和茅台03一样,大气,高屋建瓴又简明扼要。我现在特别想采用sosme的策略。
       其实不必简单模仿某种策略,而是要执行“自我认同”的某种策略,我们相互学习就是为了完善各自认同的策略。

sosme 回复 我是大怪兽啊:
       讲的很实在 资产配置确实非常重要,有本<<有效资产管理>>的书观点一样,不错!
        这也是一本关于资产配置的经典著作,建议大家读一下。

sosme 回复 Professor_Durrr:
        资产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1、按自我的理解合理配置资产结构(各类资产比例)
        2、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在平衡

喜欢老虎的兔子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老股民先生,我完全赞同您的分析,您的投资理念比SOSME要高明得多。
        我15年前也经常去参加各种投资报告会,后来发现确实没什么用处,现在别说付费的,就是免费的我也不会去了。
        另外,我还不同意SOSME的一个说法,就是说“你身边有那么多投资高手,你凭什么能战胜他们”,这个完全是市场交易者的说法,对于市场交易者来说,他们是相互赚钱,你赚的钱就是别人亏的钱。可是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我们赚的是公司为股东赚的钱,我只要找到好公司并用足够低的价格买入就行了,我并不需要去战胜什么投资高手,就如同我并不需要战胜老股民,我和老股民一起分享公司的成长不是很好吗?。

sosme 回复 佑佑:
        关于远洋这个标的需要做些说明:我举这个案例只是说明一下某些股票是如何进入我的股票池的,关注与介入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长江电力从关注到介入耗时9年,远洋有多久我不知道,也许还会被我剔除股票池也说不定。
        对一个悲观行业中最悲观的公司是吸引我注意的重要品类,对一个烂公司如果价格持续下跌,你什么时候感兴趣呢?白送你要不要呢? 策略会有人问这个问题,问得经典!  只要持续暴跌我就有持续的关注兴趣,什么时候动手自己把握啰。。。

佑佑 回复 sosme:
        非常好奇选择远洋这个标的,虽然A股标的远不如港股优质(不是指远洋,泛指整个股池),但怎么样也轮不到远洋这只标的,如果不是前辈的选择,我就觉得选择冷门极左派,反而偏激了.
        前辈动态平衡是资金管理的大学,远胜于选股能力这一小技巧.但大学与小学应该能并存而不排斥.

sosme 回复 佑佑:
        我们可以做一种假设:如果远洋从3元跌到2元、1元、0.5元、0.1元或更低?你做何判断或选择呢?
        你可以不看好3元的远洋,但如何面对0.3元的远洋?目前的研究或关注就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这类情况储备做出判断与决策的根基,这也是分析的价值所在。
        我比较倾向用长电来作为动态平衡的工具,有高分红率及超级稳定性,持续的分红现金可以作为持续再平衡的润滑剂。

sosme 回复 凶猫:
        sosme太悲观了'做人做事都不应该如此悲观'
        其实动态再平衡就是一个悲观环境下激发我更乐观一些的有效策略。

sosme 回复 刚子79:
        目前对大资金与小资金而言都没有这类10%固定收益率的品种
        目前我的策略是寻求某类替代品,比如目前或未来分红收益率能够达到10%的公共事业类股票,港股有,A股可能未来会有。

sosme 回复 精选2012:
        巴菲特首先是个资金分配的高手,其次才是个选股高手
        关注巴菲特不是看他买了什么股票,而是看他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成本及方式买入的,这才是理解巴菲特的关键。

frankcheung78 回复 东博老股民:
        说到底,就是仓位控制问题,我认识的所有人实际上都在动态控制仓位,不过绝大多数人把贪婪和恐惧弄反了

单反outside-in 回复 sosme:
        谢谢回复。我现在已经针对指数基金摸索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动态再平衡资产配置模型,我根据2001年到2012年的上证相关数据进行了模拟,复合收益达13%左右,大幅超越上证指数。原理主要是基于市场估值,然后再辅助市场大级别趋势,说白了就是低估买入更多的股票,高估逐步卖出,下跌趋势确认再估值没有进入低估区域空仓或者低仓位。而且模型都是自己计算。现在的难点或者担心的问题是,市场估值范围的确立。目前我是根据GPD,结合历史估值等进行设定。我想这样的模型也对于个股组合也能参考。希望以后能和老师探讨这方面内容。

sosme 回复 石头1961:
        说到资产配置大家的普遍反映是会降低牛市收益(我过去的第一反映也是如此),但资产配置至少在两个领域会弥补这个降低的收益(甚至还可能创造超额收益):
        1、熊市时平滑风险;
        2、熊市时通过平衡或再平衡获得更多低成本的股票

大尾巴狼A4L 回复 sosme:
        我相信,如果是是真的信心一定是打不掉的,因为这么几句话就能把坚持的思想打下去的话,那投资的结果也不会好的。打下去的应该是"伪自信",虚伪 浮夸 自以为是,我已经在反思,有效果。

sosme 回复 大尾巴狼A4L:
        从虚幻的自信到理性的自信是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洞悉自我就是要完成这个过程;目前就我的心态而言感觉是自信越来越强。

精选2012 回复 sosme:
        同意。仅仅从股票交易而言,巴菲特远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出神入化,按他最新的给股东的信披露,目前巴郡持有股票876亿,而买入成本497亿,浮盈379亿。股票投资仅仅占其总资产的20%,净资产的47%。而浮盈部分仅仅占其净资产的20%。由于那几笔著名的投资,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P&G等都一直持有到现在,我们可以粗略地把这个数字看做股神在股市上的直接利润。细看下来,在15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持股中,回报最高的可口可乐是10倍,持有25年,运通是5.7倍,而该股是自1964年起分多次买入的。而P&G的账面利润有9.5倍,从最早的买入算起也有24年了,而且这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P&G和吉列的合并。除了这三笔之外,其余的交易利润都不算太惊人,其中两笔最大的买入,IBM和富国银行分别只有12%和42%。总体而言,就这些股票交易的回报本身而言,并不算太了不起。巴郡净资产的增长得益于巴菲特出色的资本运用技巧,而并非他的股票交易技巧,这和以他为精神领袖的众多巴迷们所认为的有很大的出入。

sosme 回复 精选2012:
        多年前写巴菲特批判系列文章的时候对此进行过分析,巴菲特在国内有时是被误导有时是被故意误导,我感谢自己还算有点悟性很早跳出了对巴菲特的迷思,其实卡拉曼、坦普顿、马克斯、史云生等对投资的阐述更富价值。

精选2012 回复 sosme:
        呵呵,许多人是信仰先行的,没有必要去挑战别人的信仰。投资毕竟是非常个性化的,正所谓,同台吃饭,各自修行。

sosme 回复 定位理论做投资:
        我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建议为了所谓的配置就去买些自己不一定懂的股票,其实在股票配置这部分我过去研究股票的方法与思路是延续的,只是在具体操作上增加了分散化的程度、决策方向上更多倾向于逆向或悲观投资,但增长股的选择策略并未放弃。

精选2012 回复 sosme:
        自己的经历也类似,89年买A股,98年买港股,前面的近20年的时间也认为自己是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痴迷于财务分析和选股,近来猛然间发现那是个误区。选股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对于集中持股的迷信,长期的结局不如人意是大概率事件。幸运的是,自己属于那小概率的一部分,但回头一想,那成功更多的是运气的成分。看到了这些,反而令自己对于长期投资的前景,前所未有地自信,不再痴迷和困顿。

sosme 回复 简单投资:
        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赚钱有运气的成分(很多时候甚至是主要成分),这是盲目自信的根源之一。

sosme 回复 mathmhb:
        其实没有谁会去买熊股的,但每一只熊股背后都是一个持有人,牛熊都只是事后验证而已,事前买熊股的人都“自信”的认为自己买的是牛股,对市场多些敬畏对自己多些怀疑对投资没有坏处。

sosme 回复 erha: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读格兰姆的著作对其资产配置的阐述确实理解不足,一本书随着岁月的流逝及投资经验的积累感觉越来越品出味道了,读书与读懂的区别确实是太大了,能够回到祖师爷那里去这是对我很高的评价,我感觉接受不起。

sosme 回复 飞雪夜归人:
        说的经典!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都必须完成这三方面的深刻认识并成熟,这三方面分别是,如果按重要性顺序来排列的话,分别是心态、资金配置、盈利模式。”----  没有心态(洞悉自我)就很难理解资产配置的价值、实践中也很难执行下去。

sosme 回复 邓小闲:
        其实投资中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基本面分析,怎么可能放弃呢?
资产配置主要是思维方式及做好配置结构,这个工作的完成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关键是对这个策略的认同度。

sosme 回复 听风-春花秋实:
        同意这个观点
        现在我对投资的认识:认知确实不易,这关过不了实际操作难以把控

sosme 回复 坦然安定:
        其实对“一直有资金(或现金流)流入的体系”平衡策略一样可以执行,新流入的资金可以按比例同步分配,我不认为有资金流入就可以承担更大风险或破坏配置结构。

sosme 回复 阿不:
        阿不兄真给我一种“悲到深处”的感慨,我也有强烈的悲哀,今天做为一个还残留着丝毫热情与激情的中国人是不幸的,我们知道国家的问题在那里但却无能为力。

bizmbx 回复 sosme:
        理论上探讨一下,目前sosme君在资产配置上比较多关注的是资产类别这个维度,好像比较少论述经济体(地理)这个维度(虽然有提到港股)。
         在不考虑持有空头头寸,只考虑持有多头头寸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资产类别的配置,是可以满足应对大部分的市场变化及各类风险。但是,如果更加立体一点的话,可以加上考虑经济体(地理)这个维度的资产配置,那理论上就只有类似世界末日这种风险才会对投资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了。
        如果再考虑持有空头头寸啊、量化对冲啊之类的话,以普通个人的精力来说的话,就不大好把握了。

医药商业 回复 sosme:
         运气肯定是投资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人能够在投资前掌握全部的充分条件。如果承认未来是不确定的,承认未来是生长出来的,就没有必要盲目自信

m投资 回复 东博老股民:
        动态再平衡和市场趋势理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倾向后者。

羽下风飞 回复 sosme:
        投资股票基本只能依赖波动带来的差价的收益,大多时候被动是肯定的,这个跟水准的高低并无多大关系,但是股票之外的投资则有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现金。
        所以,不同的资产配置起来才会有天然的大概率获胜机会,同时对于股票之外的投资让投资者更加的接近实体经济,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这是纯粹的股票投资者不能具备的优势。
        就我的观察,纯粹的股票投资者,绝大多数并不能做到对实体经济的同步理解,很多时候的巨大压力来自于现金流的匮乏,当压力过大的时候,投资者有极大概率改变自己的投资规则从而处境更加不利

耐心是最大的智慧 回复 医药商业:
        同感。常识很重要,空间更重要,自省最重要。

听风-春花秋实 回复 sosme:
        我曾经对老哥有过误解,认为太过于保守,在投资上缺乏进攻性,但去年看到你的动态再平衡理论,由衷的佩服!这只有深刻理解市场并站在市场之上且不逃避市场的人才能有这种结论和体会!这才是长期战胜市场的根本。

1900style:
        首先要保护资本安全 再谈收益回报 不懂这个难以生存

白云之乡 回复 sosme:
        谈点看法,供SOSME兄参考:
        1)我看过SOSME兄关于巴菲特的探讨和其它的一些研究,感觉兄是一位难得的认真和坦诚的投资人。个人感觉,巴菲特本来就不是一位股市中人,他的成功与美国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没有本质的区别,大多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常年而形成的。国内宣传巴菲特,无非是股市需要榜样,老人家又喜欢谈股市,所以巴菲特成了国内千千万万“股民”的榜样。
        2)巴菲特之所以能常年“战胜市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他本来就没有在股市里。从长期来看,美国股市市场表现(例如标普500)就是标普500家公司总体的平均盈利增长(或变化)。巴菲特的投资,就是选择的公司长期净资产收益率高于标普500的平均盈利增长,同时买入的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巴菲特是一位“数字型”投资人,他喜欢计算,同时又从小从事做生意。他的投资大多是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是必然超过标普500的。
        3)我看过巴菲特早年给合伙人的信,资金配置是巴菲特一直在运用的方式。其方法与兄谈的资金分配和再平衡思想是一致的。即牛市自然减少股票的投资,熊市加大股票的比例。所以他常讲,他的投资在牛市表现会落后与标普500,但熊市则会超过标普500.
        4)关于“战胜市场”的问题,是一个人们喜欢谈的问题。看得出,兄为了这次讲演,也是下了功夫,希望给到会者一些收获。但“战胜市场”的思维值得商榷。因为在股市里,一边是投资成功率非常高的原始股东,一边是失败率非常高的二级市场参与者。对于原始股东来说,不需要探讨“战胜市场”,因为他们必然战胜市场。所以“战胜市场”,其实是对于股市里一个总体失败群体“股民”而言的。即如何“败中取胜”的问题。
        5)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有各种方式,各种方法,各种理论。这也是股市里各种理论很多,讨论的也很多的原因。就我个人看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败中取胜”之道。而最省事的办法,是站到股市的另一边,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一边。段永平,史玉柱等投资案例,都是这个思路。所以做“二级市场的原始股东”,是他们的选择。这个方法,就不需要去讨论“战胜市场”了。对于普通人,去年投资银行中的优秀者,都具备了做二级市场的原始股东的条件。不理睬市场,最后都会有“战胜市场”的结果。
        6)人的天性是过高估计自己。很赞同兄对于“股市中人”的评价。其实,“战胜市场”这个思维本身,也是容易让人有胜负心的事情。放弃“战胜市场”的思维,站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一边。做过企业的都知道,一个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生意。别人的生意再好,自己多数是不能做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缩小投资的范围,在自己明白的地方做,也许效果会好一点。
        7)兄是中国股市里,不多的让人尊敬的一位先行者。在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过程中,祝兄更上一层楼!

月明星黯 回复 白云之乡:
        一年多前,在白云大叔的博客看到了关于“做原始股东”的思路,这对我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受益匪浅。
        再拿自己的例子来说,本人拥有一家非上市城商行的原始股(数量不多),从10年前持有至今,该城商行虽然至今仍未成功上市,但这10年里靠着分红我已经基本收回了成本,预计今年的分红已经达到原始投入的20%(分红只占当年利润的10%而已)。不管上不上市,这笔投资已经不可能输了。
        放眼今年和去年的股市,到处是比我所持有的银行更佳的上市银行,而估值和原始股相当,这样的投资,就是捡钱,不必博弈,不必理会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