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成长博弈者的误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12喜欢:25
作者:@hbwhzs

        假定有这样一家成长型公司,期初每股收益1元,前面9年业绩每年增长20%,第10年进入平台期(零增长)
        如果未来有9年的确定增长,用林奇的peg,20倍不高吧,于是第一年他愿意以20元买入,后面以此类推。
        虽然都知道大树不会长到天上,但因为增长的年份如此之长,以至于成长型投资者到第9年的时候认为前面的历史会复制未来,第10年问题出现了:
        公司增长突然消失,愤怒的成长股投资者于是用脚投票,给出了10倍的市盈率。
        而公司股价从86元下降到43元的时候,显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并没有变化,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成长型投资者不经意间就会为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这从来都是“成长博弈”者的悲剧起源。

查看原图

        近前最接近的案例是张裕,类似的还有罗莱家纺、天虹商场、广州友谊等。
        未来的上述案例不知道会不会轮到今天那些仍然有人愿意支付溢价购买成长预期的云南白药、片仔癀、汤臣倍健、上海家化等。
        巴菲特说他从芒格那里学到了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胜过便宜的价格买“烟蒂”,这句话显然遭到了更多的误读,眼拙的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巴菲特为哪笔他引为经典的投资出过15倍以上的报价。
        可以确定的是当价值投机者失去激情离场的时候,真正的投资者的机会慢慢走近。
        去年在万科2011年年报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两个指标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我以为这句话深谙估值之道。

全部讨论

joshzhuzhu2023-02-07 19:09

你愿意为成长性支付溢价吗?未来还有成长性吗?

反向指标就是我2022-12-29 22:43

好文章N年后仍然很好

最后遇到你2013-07-09 18:44

其实将lz的讨论拓展开来思考,如果能在成长的第一年买入,到第九年的时候将获得超过4倍的收益,即8年4倍,这将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这笔投资之所以不错是因为

1、买入价格合理(既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

2、买入时间早(需要眼光,在发现成长的第一年买入)

3、运气好(连续增长了九年)

4、有耐心(成长的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个别年份有波动导致期间价格有可能剧烈波动,要有拒绝波段操作诱惑的定力)

5、要懂的适可而止,估算到成长的天花板大概在哪里。(如果一个股我持有九年估计我会爱上它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在第十年的时候有可能股价腰斩我也继续持有)

6、最关键的一条,这是一个真正的成长公司,由诚实的人经营。如果公司财务造假,则成长都是浮云……

结论:这么看来,成长投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头782013-07-09 12:13

文章不精彩,Z总的回复却很精彩,学习了。@Julian-Z

自己找不到价值,却说世界上没有价值。
看不到企业的成长,却简单预见企业未来一定会死掉。
不会个性化对企业的估值,却天天和自己手中的周期股比较估值,从而自怨自艾。

炒股假如那么简单,这个世界早就充斥着大富豪了。

高兴的加菲2013-07-09 11:26

@Julian-Z
        发现那些喜欢“捡烟蒂”的价值投资者真的很烦人,时不时就摆出一副训诫的面孔来教育成长股投资者。其实投资方法本就无所谓好坏,有人善于挖掘价值,有人善于跟踪趋势,有人长于捕获成长企业,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就好。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业绩无疑是检验投资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又何苦偏要将天下的投资方式归于一统?
        至于楼主所提出的担心,我觉得大可不必:
        1.喜欢挖掘成长股的投资人大多都知道企业的高速成长不会永续延伸,而之所以有人踩雷而有人没踩无非是因为不同投资者对企业成长周期的判断存在高下而已。如果因此就对成长股敬而远之,那只能说是因噎废食;
        2.在中国股市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群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他们见到一家处于上升周期的好公司却总是嫌它估值太高而不愿买入,于是从高速成长的第二年开始一直给它打上“太贵”的标签,直到第十年公司成长期遭遇戴维斯双杀时才出来得意洋洋地说:“看吧,我很久之前就说它的估值太贵,现在果然跌惨了”,与此同时再洋洋洒洒落笔千言写一篇“正义虽然迟到,但它永不缺席”。请问,这是成功的投资者还是可笑的预言家?他与一个尽心挖掘成长潜力股并在努力在成长周期结束前离开的投资者相比,谁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3.这群“价值投资者”的另一番可笑言论还包括:“我承认A股里有好的成长企业,但问题是普通投资者能挖掘到的几率有多少?” 请问你既然这么肯定自己挖掘不到好的股票,那又为何来参与二级市场?一个只想靠“捡烟蒂”为生的投资者在股市里存活的几率又有多大?

@hbwhzs 回复 Julian-Z:
        看兄台的情绪好像有点波动。把你前面几句话拿掉,心平气和的交流是不是更好?
这样说吧,正是因为感觉到了成长的价值,才引发了我这几年在投资和估值上的反复思考。
        关于本帖有2点补充(还是这个案例):
        1、 合理的估值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思维方式:公司生命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在本例中,需要的是测算天花板的高度(平台期或者进入永续增长期),并推测可能性大小。再根据平台期的常态现金体量测算可支持的市值规模,再贴现到现在。
        如果显性增长期不长或者看不清,那就需要更保守的估值
        2、 公司进入平台期,没有增长有没有价值?
        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巴菲特为什么在1998年之后仍然持有可口可乐的地方。
        我的理解是因为巴菲特使用的是“内部计分卡”,他衡量这笔投资的绩效是以他原始投入本金计算的roe和现金分红率,而不是“外部积分卡”——由市场情绪和偏见反映的股价。
        基本没有增长的公司(平台期)到底有没有价值呢?
        只要roe足够高并且充分分红或者回购,哪怕没有增长也是有价值的。
        我开始是怀疑,现在是坚信,巴菲特和段永平老师把这个问题已经说透了:
        ***************
        我们要寻找的生意,是在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长迅速,更好。但是即使没有成长,那样的生意也是值得的。我们只需简单地把这些生意中获得的可观收益,去购买别处类似的企业。这里没有什么规定说,钱是哪儿挣来的,你就必须花在哪儿。事实上,这样的做法通常是一个错误:真正伟大的生意,不但能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回报,而且在任何持续期内,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再投资,以维持其高回报率。——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但就算是不再拥有成长潜力的企业,依然可能具有价值:只要这些企业依然能创造"出色的获利"。————2004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巴菲特:增长必须是"有利可图的"增长才行,所有投资都应当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并不排斥增长缓慢甚至没有增长的公司。 ————201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不增长的公司不等于没价值!比如有家公司一年赚100亿,没负债,没增长,年年赚100亿,现在市值100亿,你投吗?投的算不算价值投资? ——————段永平
        **************************

@nterotis 回复 Julian-Z:
        一个只想靠“捡烟蒂”为生的投资者在股市里存活的几率又有多大?
        ==============
        这句话武断了。一篮子“烟蒂”的投资的风险收益比还是非常可观的。这里的重点是一篮子而非一两只.

@Davis_double
        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成长型投资者不经意间就会为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这从来都是“成长博弈”者的悲剧起源。

@单反outside-in
        所谓的成长性投资,追逐高估值企业,和投机中的击鼓传化差不太多,只是这样的投机显得更像投资,还被很多人看好,这些人还振振有辞的说拥有了好公司好股票。

高兴的加菲2013-07-09 11:24

@一剑客 回复 释老毛:
        【投资体系】重温经典:“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两个指标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两点思考:
        1.企业的规模极限,就是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要求我们必须好好分析把握企业所在行业的本质、特点、发展空间、行业格局和标的企业在其中的行业地位,这样我们才能登高望远,对于标的行业和企业的未来有深刻、透彻、清晰的理解、把握,避免患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近视眼。
        正如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某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奢谈什么不管所在行业从下而上选股策略,简直是一派胡言!先行业,后个股,自上而下,永远是我们进行投资分析时应该永远遵循的逻辑次序,而不是相反。巴老也说过:“有些行业挣钱很容易, 有些行业却很难。” 结论,不言自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行业牛股成群,有些行业却连牛粪也难见。
        2.ROE——本质是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体现了一个企业内在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决定了复利增长的速度极限。
        个人认为,ROE应该是对标的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定量分析)时最应看重的一个指标,因为股股票的真正价值在于存留收益的复利增长,一个企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真正提高ROE,提高盈利增长潜力,给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换句话说,只有基于价值的成长才是有意义的,真正的成长;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越快,反而损失越大,距离目标越远。正如巴老所言:”我们也认为所谓的'价值投资'根本就是废话,若是所投入的资金不是为了换取追求相对应的价值的话,那还算是投资吗? 明明知道所付出的成本已经高出其所应有的价值,而只是寄望在短期之内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出根本就是投机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一点都不会违法,也不违反道德,只是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只是在玩吹气球游戏而已)。“
        "成长只有当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可以增加更多报酬的活动上,投资人才有可能受惠,换句话说,只有当每投入的一块钱可以在未来创造超过一块钱的价值时,成长才有意义,至于那些需要资金但却只能创造出低报酬的公司,成长对于投资人来说反而是有害的。"   鉴于此,为了弥补PEG估值法的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在利用PEG给标的企业估值时,不论其长期增长率G有多高,最终给予标的企业的PE最高倍数不应该超过该企业的长期ROE水平。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长期ROE水平,就是它的PEG估值的最高极限。这样可以有效挤掉那些所谓的高成长企业的增长水分,引导企业尽量减少乃至避免一些有损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短视行为,走真正的高成长之路(依靠纯正ROE的企业复利增长),还真正高成长的本来面目。如频繁通过增发的方式提高盈利增长速度,短期看有些效果,但长期看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代价高昂;再如,通过增加债务杠杆的方式提高ROE短期看可能成效显著,但长期看不仅会造成ROE的质量下降,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有时甚至是灭顶之灾。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四眼仔医生
        1、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两个指标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2、成长本身就应该计算入价值,必须接受安全边际、护城河的DCF检验,都是价值投资,没有成长投资,高价追成长股的命运就是迟早被双杀!
以上两点是精华所在

@Stephen无为
        还是戴维斯双杀和成长陷阱。再说从86到43也不是一天做到的,价值投资也得做到何时卖出

@花园之州 回复 Stephen无为:
        你这只是占了A股有跌停板限制的便宜,否则的话一天就给你跌到位

@一剑客 回复 michaeloboy:
        【企业研究——五粮液】个人一向不太喜欢讨论个股,倒不是怕泄露什么天机,主要是担心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尤其是对于多数新股民。因为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原则、视角、视野、逻辑和性格、偏好不同,对于个股的兴趣偏好当然不一样,研究的结论和投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即使面对同样的事实。所以,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最基础、最深层次的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由此决定的投资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其投资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原则和投资之路。
        既然兄台问起了,恭敬不如从命,简单谈一下。
        目前本人除了过去的底仓之外,主要重仓以民生银行为主的银行股,重点关注以五粮液和茅台为主的白酒股,尤其是是一线白酒股,并以开始逐步买入五粮液。长期看好跟踪关注医疗健康行业,但目前大部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切记!至于我看好及投资的理由和逻辑,如有兴趣,请参考本人以往的帖子和博客,恕不重复。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投资应该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原则和投资之道。否则,再好的投资也可能会变味,所谓”橘逾淮则为枳“也!切记!切记!

@Bright__Wu
        挺好,安全边际和合理估值,都很重要,而不能仅仅看成长性。

@王冠RUC
        好文章。只提一个问题:如果选择5到10支成长股作为组合,动态调整仓位呢?我的测算是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收益率。所以有时候还真不敢看空但斌和林园。

@hbwhzs 回复 王冠RUC:
        所谓的“动态调整仓位”,和“波段”、“趋势”是一个范畴的,都是假定自己具备足够的择时能力和跳船本事,这是“聪明人”喜欢的事情,而我定义自己只是普通人。

@王冠RUC 回复 hbwhzs:
        我没表述清楚,我所谓的仓位调整,只需在每年末将10支股票仓位均摊即可。按照主题中的假设组合收益率每年达到13%,十年表现要好于持有单一成长股的期望收益率。分别是3.39倍和2.58倍。

@hbwhzs 回复 王冠RUC:
        你这些都是跑排名的思路。要注意的是,博弈的时候不要被博弈了。
        真正的投资是自下而上、一事一议的,不是所有自己有把握的品种正好有合适的价格可以买,所以真正的投资者的仓位经常是非常集中的。
        在商业经验和公司研究水平还在低阶的时候,适当的分散和相对低的价格都是避免长期风险的技术手段,但这不是最终的投资状态。

高兴的加菲2013-07-09 11:22

@蓝影1221
        可惜,世人往往过于注重前十年的成长,忽视后面的长期稳定期,现金流折现模型就是一个例子

@听风-春花秋实
        成长股对市场投资者要求非常高:不但要选得好,还要买得好,更要卖得好;市场从来都是公平的,既然有双击,后面就一定有双杀。简单的谈成长股投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成长一定是历史阶段性的产物,而不可能是长期特征。

@平衡风景 回复 又如何:
        小散的资金更加可贵,牺牲更加难了弥补,每年20%已经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还不满意?

@又如何 回复 平衡风景:
        就因为不能每年都赚二十,所以小散要趋势投资,有势就多赚,没势就休息。

@八次方 回复 医药商业:
        很经典的描述,这就是估值最应该考虑的重中之重。

@医药商业 回复 八次方:
        投资人对于自己的长期持股,如果能回答这两个问题,估值基本就有数了.....
        1)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
        2)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我觉得这两个指标的最大优点是它要求投资人抬头看远方,按照你能够看到的远景推测企业的估值,而不是对着倒试镜开车......

@医药商业 回复 财智力量:
        我在想,这两个问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
        1)最好找一个长一点的坡滚雪球(市场规模要大)
        2)永续阶段的ROE,决定了企业稳定阶段的估值水平

@疯狂_de_石头
        医药行业不需要停止增长,只要有一年速度降到15%以下,都是灾难性的。PE可以从现在的40左右一下滑落到20左右了。不过投资医药最好的时机是2012年年初,现在讨论医药很多都是后知后觉的朋友。

@割肉哥
        很多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比较容易赚钱的原因,他多数情况是因为平时喜爱的公司,选择他进行买入,进来后他会选择高增长公司,高增长的板块去进行投资,因为刚来市场,肯定胆子比较大,刚好呢,时机进去刚好处在上升浪,结果就赚钱了,那么以后肯定会遇到个挫折,就是举的例子,然后呢,就变成一定要买便宜货的家伙,结果呢,一波牛市来了,还是没有赚到钱,。。。然后就总结出这样的文章。。。。。。

@割肉哥
        送你一句:路还是得慢慢走,别太快总结,讲故事是股票永恒的主题,泡沫又如何,只是有的人赚钱,有的人亏钱了,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个财富分配的地方,不是创造财富的地方。

高兴的加菲2013-07-09 11:18

@又如何 回复 hbwhzs:
        芒格给我的理解就是一定要多学科掌握,,融会贯通.雪球一大堆人看书也是只看自己观点相同的,大部分也都是拿铁锤的人,只不过以为他的铁锤无敌,他的锤就是巴老和芒格,但他不知道他和那两位不是一个级别的,等你真的对物质不需要过多追求时在说吧.你建议多读书,证明你还是个好同志,

@看不见的手 回复 hbwhzs:
        "从短期内看前者很蠢,一点都不精明。但由于持续研究和不断收集,最后的结果是前者获得了高收益的土地和优秀人才这些最稀缺的资源,后者则拿着一堆法币,如果不做下一个交易,将面临手中的法币被越来越多的法币稀释的风险。同时随着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被前者拿走,后者交易的标的素质也会越来越差,从长期看,前者整体的收益就越发明显的超越后者。"
        太赞了,醍醐灌顶啊!!

@价值魔法 回复 hbwhzs:
        史玉柱都已经说出老巴的精髓了。。呵呵,超过15倍PE的不要,看看巴菲特如何说合理价买优质公司就满意的话,可什么时候有超过15PE买的啊。。太多误读老巴的了,还是老史精明。。

@沉迷星空
        可以确定的是当价值投机者失去激情离场的时候,真正的投资者的机会慢慢走近。
总结的太好了!

@价值魔法 回复 hbwhzs:
        赞同!永远不要为高估值付出金钱,即使它只是天上有人间无,要知道天使有天也坠入凡尘的时候,投资者就得下地狱了。。

@海边铁匠
        赞万科的那段话。但不同意下面关于成长股压倒性的评论意见。
        发表个邪教言论:某些价值投资者在成长股上吃亏,不是因为他们买的市盈率太高,而是太低。当一个成长股处在真正年轻有活力的成长时期,市盈率普遍在25-50PE之间,这时候这些价值投资者是不敢买的。而当一个成长股成长已久,真正确立它的成长股名声,但成长性实际开始放慢,成长空间变小(想想前两年的茅台,张裕,阿胶,苏宁,白药,万科,苹果),因为有远见的投资者开始卖出,市盈率趋势性跌破30,等待已久的价值投资者在20多市盈率买入这些昔日的成长股,然后看着他们的市盈率滑落到10多倍。这时他们检讨自己:20倍市盈率真的是太高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多年前那些三十四十倍市盈率买的真正的成长股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除非是非常非常确定(没有这种时候),市盈率20出头的成长股我是不会买的。这时还不如干脆就去买那些市盈率10倍或者个位数的低估股票,涨了及时抛。

@hbwhzs 回复 海边铁匠:
        你这个言论还真有点误导呢——用特殊性推导普遍性,是很多人自以为“逆向思考”的结果。在你这样的假设下:市场上高市盈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有效市场假设),高市盈率意味着高成长,是不?
        难怪次新股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在面纱没有撩开之前就为成长支付了溢价。
        但就多数人而言,对区分成长股和“成长概念股“的难度,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敬畏,这种敬畏就是反应在我们支付的价格水平上。
        而正是这种整体估值较低的市场,买卖双方都有比我们市场更多的理性,使得巴菲特在购买标的时,即使犯错了支付的代价也并不大。

@海边铁匠 回复 hbwhzs:
        先争取买一次真正的成长股,然后再来讨论价格和估值高低的问题比较好

@hbwhzs 回复 海边铁匠:
         你怎么知道我的组合中没有你所谓的成长股呢?
        你如果真的理解我说的意思,就应该知道我否定的不是成长股的价值,而只是价值博弈者、特别是peg方法的问题。下面这种句型是卖方报告中最常见的吧:
        “我们预测公司 2013-2015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5%,41.7%,44.5%,实现EPS 分别为1.88/2.66/3.84 元。对应13 年市盈率为35 倍,考虑到公司在.......的龙头地位及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这算是本文的缘起吧。

@待到天晴云散时
        费雪也提到过,市场的空间有多大,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

@微光破晓 回复 hbwhzs:
        我的想法是:“立足于合理的经营性回报,博取超额的资本性回报。” 公司的钱、市场的钱,都要赚。两手都要硬。其实巴神也是这样做的。

@微光破晓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我基本上不会去碰10倍PE以上的东西。如果A股找不到,我就去B股,港股,美股。如果全世界都找不到,我就抱着债券等金融危机!

高兴的加菲2013-07-09 11:16

@hbwhzs 回复 真人:
        我也是从投机慢慢走过来的,两年前看到wjmonk老师的一段话,不知道贴在这里是否多余:
       *******************
        1、交易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股票市场的生存期限没有人类历史长,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2、价值投资不是获取最高利润的方法,绝对不会是,但是符合自然之道;
        3、价值投资不是什么道德投资,更无所谓什么道德消费,分享肯定没有创造符合道德标准,但窃以为比掠夺还是好些,我本人做投资不去寻找所谓最低点和最高点,合适的价格就是我的要求;
        4、我个人认为对独立与自由的想往不应只属于强者,而应属于大多数劳动者。价值投资是属于劳动者的投资方式。我希望的找到的投资方式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投资方式,以便每个人劳动所得的剩余积累(即递延消费)不被各类势力慢慢吞噬。价值投资最可贵的地方恰恰在于它无需高智商,而只需要常识和理性。所以价值投资是我的选择。
        .......
        对我本人来说,考量资产的质量就必须去把握企业的竞争力,行业竞争格局,管理者的诚信等一系列问题,考量资产的数量就是考量市场规模,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这些问题。
        假设回到农业社会的地主模式下,我可能更多的考量是土地的质量,在这种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以及何种作物哪些人种的好,再就是如何把剩余的作物作为资源去开荒获取更多的土地或改良现有土地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收成。这个模式的循环是土地-土地。有一个交易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没有也不影响这个模式。
        对交易者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可能考量的是这块土地今年的收成是否有变化,以及其他人如何考虑这种变化,最终目的是通过交易得到法币,完成法币-法币的过程。没有交易市场,交易者就只能转行了。
         这两种模式比较而言,从短期内看前者很蠢,一点都不精明。但由于持续研究和不断收集,最后的结果是前者获得了高收益的土地和优秀人才这些最稀缺的资源,后者则拿着一堆法币,如果不做下一个交易,将面临手中的法币被越来越多的法币稀释的风险。同时随着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被前者拿走,后者交易的标的素质也会越来越差,从长期看,前者整体的收益就越发明显的超越后者。
        现代股份制公司比农业社会的土地的差异性要大太多,所以通过研究找到优秀组织带来的成果也会比在农业社会要明显的多。
         归江说的1倍与100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了阐明两种模式最终结果及形成原因。但这些话,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真正理解的,这种无法理解与智力水准无关。所以归江最后只能得出结论: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
        *****************

@黄浦江水货 回复 hbwhzs:
        现在这股市,不炒还能拿一辈子啊?

@反应慢半拍
        最近发现市场预期真是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成长股”,EPS高于预期,PE也是跟着上啊。相反的方向也是,可惜,本人最近遇到了后者

@hbwhzs 回复 反应慢半拍:
        pe是典型的“外部计分卡”,而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竞争优势和长期现金流,才是值得投资者下力研究的“内部计分卡”,而不是总想在某一个市盈率上把花传出去,在船遇到风浪的时候立刻跳水弃船。

@反应慢半拍 回复 hbwhzs:
        价格高于价值太多了,回归的过程也是个传花的过程啊。价格高于价值太多,仍然持有?

@释老毛
        好文,写得非常好!成长本身就应该计算入价值,必须接受安全边际、护城河的DCF检验,都是价值投资,没有成长投资,高价追成长股的命运就是迟早被双杀!
        在张裕上有过惨痛教训,所以不再为罗莱家纺、天虹商场、广州友谊、云南白药、片仔癀、汤臣倍健、上海家化等所困扰。

@韦青青青 回复 释老毛:
        老毛的言下之意,这些列出来的成长股价格都太高了?

@释老毛 回复 韦青青青:
        曾经都是高价股,有的跌下来了,有的还高高在上。

@nite_zhao
        唯一的答案就是成长型投资者不经意间就会为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这从来都是“成长博弈”者的悲剧起源。近前最接近的案例是张裕。巴菲特说他从芒格那里学到了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胜过便宜的价格买“烟蒂”,,眼拙的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巴菲特为哪笔他引为经典的投资出过15倍以上的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