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奥斯卡最大赢家:诺兰的《奥本海默》凭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地时间3月10日晚,第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落下帷幕。《奥本海默》横扫奥斯卡,拿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在内的7个奖项,成为今年的最大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获得的第一座小金人。

诺兰出生于英国伦敦,尽管在好莱坞多年,也没改掉那偏伦敦腔的口音。他出席各大场合经常是西装革履,举手投足间尽显英国绅士形象。

尽管《奥本海默》是好莱坞工业体系的产品,但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依旧带着其独特的英式冷峻属性和严谨文学基调,这也或许与他毕业于UCL(伦敦大学学院)英语文学专业有关。而最重要的是,诺兰一直拥有绝对的创意控制权。这次的新合作对象环球影业还承诺诺兰:至少100天的院线窗口期、约1亿美元的制作预算、约1亿美元营销费应、20%先期总票房,以及在影片公映前后三周内,公司不能发行其他新片。

在这个流媒体盛行的时代,而且是制片人有高权重话语权的好莱坞电影圈,诺兰为什么可以这么任性?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诺兰拍电影量入为出,成本可控,风险极低,从未翻车,妥妥好莱坞的“摇钱树”;还有诺兰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让被嘲“不入流把戏”的漫改电影头一回有了理论深度,也让华纳兄弟赚得盆满钵满。

可以说,诺兰非常懂得商业化,毕竟他不是一个打工人 —— 早在2001年,他和妻子在伦敦开了自己的独立电影制作公司Syncopy Inc. 。

无论是大胆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还是不可思议的胶片拍摄手法,都是好莱坞大厂无法给予的创意和支持。当年轻的诺兰开独立电影公司勇闯电影圈,《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出乎意料地收获了大批观众喜爱,这些经典片子以及后来的《敦刻尔克》同时兼具复杂性和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yncopy 的成功。

诺兰的影片 图源 | 豆瓣

在伦敦,有很多这样的独立电影制作公司,这背后离不开英国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减税政策支持。此外,很多好莱坞电影都非常喜欢在英国(特别是伦敦)拍摄和设点,像诺兰的《盗梦空间》的实景取景地就在其母校UCL。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甚至塑造了“什么是伦敦”的四大地标——议会大厦、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和塔桥。而近些年,伦敦也出现在不少流媒体大热剧目中,比如Apple TV出品的《Ted Lasso》、Netflix原创美剧《Bridgerton》,其拍摄地也选在了伦敦。

为什么伦敦能出“Syncopy 的成功”?为什么好莱坞喜欢跑来伦敦取景?着陆Touch Base将从政府政策、人才储备、产业生态等方面来探寻,伦敦电影产业的魅力。

杀手锏:25%的减税政策

2020年7月,英国政府拨款15亿英镑,扶持因受疫情影响而濒临破产的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画廊以及遗产组织等。这是英国政府在文化艺术上花费的最大一笔拨款。

随后10月,政府又宣布了新的5亿英镑计划,重启电影和电视制作,帮助电影产业复苏,保护从演员、导演到摄影师、服装设计师等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英国电影协会) 以3000万英镑计划资助全英独立影院,力求为观众恢复提供积极和安全的电影体验。

英国政府的这场及时雨来得很巧妙,足以体现政府对这一产业的重视。但从历史长河看来,英国对影视产业的支持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此以往。

比如一直有的减税政策 —— 在电影、HETV(高端电视)和动画领域,政府提供税收减免政策,企业可就制作过程中符合条件的开支获得多达25%的税款减退。

可以说,英国制作电影的生产成本有1/4由纳税人承担,这种优惠政策对于规模较小的独立电影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大型制片公司来说一样充满吸引力,不仅吸引了本土制片商,也让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电影公司看到了在英国投资的巨大优势。

《权力的游戏》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北爱尔兰影视推广机构“北爱尔兰屏幕”为其投资了1500多万英镑制作经费。当然,据统计,这部影片也为北爱尔兰经济贡献了大约2.51亿英镑收益,可谓是诠释双赢的绝佳案例。

而在视觉特效领域,英国政府通过生产税收优惠和研发税收减免相结合,来促进行业发展。在 2023 年春季预算案中,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视听支出抵免政策:为电影和HETV(高端电视)制作提供 34% 的可退还税收抵免,并取代之前的多项单独减免。

根据英国2023年11月发布的秋季声明,为了支持英国各地的电影和HETV制作,政府将在2024年为The British Film Commission和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Certification Unit提供210万英镑(£2.1m)的新资金,致力于支持英国制作界。

除了在税收优惠方面,伦敦还加快了新建或翻新影视制片工作空间的步伐。

2023年7月,3 Mills Studios制片工作室的升级工程竣工,新增1000平方米的创意工作空间,为伦敦东部创作了超过1000个工作岗位,而这背后,是伦敦市长拨款300万英镑的推动。

此外,伦敦市长还投入500万英镑在Dagenham开设伦敦25年来最大的新制片工作室Eastbrook Studios,它将每年创造3500万英镑和1200个就业岗位。

可见,英国政府在推动电影产业方面尤为慷慨。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创意产业的市场回报率(每年为英国提供的经济贡献值超过1100亿英镑),另一方面,创意也是英国向世界发出的名片,而电影是渠道之一。人们通过电影来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英国也通过电影来吸纳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生态的建立和发展。

隐形资本: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储备

本次二封奥斯卡最佳女主的艾玛·斯通,其入围作品《可怜的东西》故事背景正是发生于19世纪的伦敦,片中跨越了伦敦的雾霭、里斯本的浪漫与巴黎的浮华,也将观众带到欧洲188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

伦敦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这部影片提供了丰富素材。实际上,很多好莱坞电影喜欢来伦敦取景,正是因为英国和美国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而英国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历史建筑。

大家熟知的《碟中谍》《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各种好莱坞大片都曾在伦敦取景。

这得益于英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以及深入骨髓的可持续理念。

比如位于伦敦诺丁山的Electric Cinema,这是从1910年建成运营至今的电影院,过去的人们曾经创造的建筑、设施依然沿用到百年后。

图源|Unsplash

就连老旧城区的改建工程,也往往像一场策展,路过的人只要驻足,就能在街头巷尾了解建筑背后百年前的世界。

英国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沉淀是独特的,这意味着在文化资本层面,其先天优势几乎是没有替代品的。也正因为文化背景的熏陶,这里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前来拍摄、学习、交流等,甚至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了下来,汇聚成一个丰富的人才储备池。

谈到人才储备,那就不得不提伦敦在VFX(视觉特效)的瞩目成绩。

总部位于伦敦的Framestore,曾为《阿凡达》等重要电影提供视觉特效,并凭借《银翼杀手2049》和《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2023年,Framestore也为《芭比》《银河护卫队3》提供视觉特效支持。

《芭比》剧照 图源|Framestore官网

“芭比娃娃为Framestore团队带来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创意挑战。”制作视觉特效总监Glen Pratt说,“我们必须确保一切都符合导演Greta 所设想的独特'外观和感觉'。”

除了补充概念艺术、Framestore团队的工作还包括visdev、视效预览、后期视效和虚拟制片,以及大约1300个精美的视觉特效镜头。

《银河护卫队》的导演James Gunn则称Framestore是“incredible partners(极好的合作伙伴)”,并称赞其在《银河护卫队3》的工作是最优秀的作品。

《银河护卫队3》剧照 图源|Framestore官网

伦敦不乏优秀的视觉特效公司,比如为《狮子王》做特效的Moving Picture Company(MPC),于1970年在伦敦创立,总部位于伦敦西区的Soho区,并在世界各地设有办公室。而全球著名的视觉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也在伦敦设有分部。

伦敦在VFX领域如此出众,除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其培育生态。如StoryFutures Academy,这个由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资助的项目,侧重发展学生对视觉特效的理解,项目由Royal Holloway(皇家霍洛威学院),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和 the National Film & Television School (国家电影电视学院)等共同运营。

很多知名好莱坞导演也是从伦敦的高校成长起来的。

诺兰在谈及他的母校UCL(伦敦大学学院)时曾说:“UCL精神是值得学习并拥有的财富,这种精神教会你不屈服于现状,寻求改变和创新,使你在全方位得到质的飞跃。”

UCL鼓励学生通过文化去探索、发明和创新,打破壁垒塑造世界。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鼓励学生突破禁锢,去挑战那些曾经以为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对于诺兰电影最好的注释之一。

此外,英国的一些战略项目也体现了英国在推动创意劳动力发展议题上。比如AKO Storytelling Institute,作为UAL(伦敦艺术大学)新成立的社会目的小组的一部分,旨在向创意人才传授如何通过他们的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在包容的教育环境和独有的文化背景下,伦敦的生态可以说是欢迎多元形式的创作表达。

大制片厂珠玉在前,产业生态成熟

伦敦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融资渠道丰富,吸纳资本的能力强大。

Netflix曾表示,英国是它的第三大制作地,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在过去四年中,Netflix在英国内容上投资了近60亿英镑,还将总部搬入伦敦市中心的The Copyright Building —— 新办公室占据10万平方英尺的空间,是原来办公空间的三倍。

BBC等机构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为原创内容的创作贡献了16亿英镑,而伦敦是这项投资计划的获益中心。

根据伦敦发展促进署的数据,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英国资本为流媒体和内容制作公司带来了7.45亿英镑的风险投资,巩固了伦敦作为欧洲风险投资领先城市的地位。

资本流入,电影制作公司百花齐放,伦敦汇聚了许多知名的制片公司,如Pinewood Studios、Working Title Films等,成了全球最大的影视制片中心之一。

据英国商贸部称,英国有100多家电影制片厂,是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中心,而伦敦是世界上第三大和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

世界上最大的五家制片厂—— 索尼影业、华纳兄弟、联合国际影业、迪士尼影业和派拉蒙,在伦敦分别都设有办事处。

ILM伦敦工作室执行官Sue Lyster 图源|ROW LONDON

2020年,全球媒体房地产领导者Hackman Capital Partners宣布,将在伦敦建立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工作室—— Eastbrook Studios London,其计划包括多达12个摄影棚,三英亩的外景地,办公室和辅助空间,总面积超过五十万平方英尺,工作室于 2023 年已全面投入运营。

MBS集团首席房地产官Jason Hariton表示:“伦敦拥有一流的创意人才和硬件设施,在艺术创意产业方面独具优势,成为Eastbrook Studios选址的必然。”

伦敦72万创意人才的背后是强大的资源支撑。伦敦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地,历史资源丰厚,且早有Pinewood Studios和Ealing Studio等成功案例。《007》《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地Pinewood Studios,最早创立于伦敦西郊,老厂区有不少于21个影棚,还有欧洲最大的储水箱和占地20英亩的外景地。

图源|Wikipedia

Pinewood Studios这样的制片大厂珠玉在前,不管是前期制作团队搭建、拍摄地选区、还是招募演员、后期制作等,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下一波浪潮

从生产端来看,不管是政策支持、人才储备、投资机会还是历史沉淀,伦敦早已搭建了成熟的生态系统平台。

从消费端来看,英国的电影商业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院线电影以外,流媒体SVOD(订阅型视频点播)模式得到了验证,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据伦敦促进发展署的数据,流媒体SVOD收入预计从2023年的36亿英镑增长到2027年的47亿英镑,预计到2027年,英国的娱乐和媒体市场份额将达到1000亿英镑。

回溯历史,从1912年伦敦创设的世界第一个电影院Empire Theater开始,伦敦就和电影的渊源就建立起来了。百年来,人们在《老妇杀手》《可怜的东西》里看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也在《诺丁山》看到过全球化的伦敦。

电影向世界输出了不同视角的伦敦,伦敦也见证了人类电影艺术的历史,还将见证下一波浪潮。

撰文 | Canamy

编辑 | 国佳佳

题图来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