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的ESG底色:布鞋首富,发家于扶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杭州上城区,清泰街160号,树木掩映间,一幢六层小楼深藏于居民楼之间。冬日严寒,仍不断有人来到门前,放上鲜花和AD钙奶,连鞠三躬。

这幢距离西湖不到2公里的小楼是娃哈哈集团曾经的总部,是其掌门人宗庆后开创中国饮料帝国的起点。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代传奇陨落。这位42岁白手起家,一手打造出饮料帝国的企业家,创造过商业神话,也曾三度问鼎“中国首富”宝座。财富之外,更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从商经历与理念。

在自传中,宗庆后给自己的一生写过注脚:“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大时代;更幸运的是,我获得了一个机会,缔造了一家公司,并且因之而成为‘中国首富’,得到了价值的实现与认同。”

机遇之外,作为企业家的宗庆后,因为敏锐的市场嗅觉、顺应时代的判断和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成为被时代选中的人。

从市场中找到真需求

70岁之后,宗庆后依然坚持在一线工作。这样的习惯,或许与他创业的经历相关。他谈起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创业时已经42岁,“太晚了,感觉时间每天都在追赶着自己”。

杭州的小巷里,他揣着借来的14万元,骑着一辆自行车疾速穿行,决定去接手一个连年亏损的校办经销部。

宗庆后用“冒险的事情”来形容当初创业的决定。

1988年,在朱寿民教授指导下,宗庆后带领娃哈哈开发出了第一款专供儿童的营养品 图源丨娃哈哈官网

17岁初中毕业后,宗庆后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农村,先是在舟山干了一年,拉土堆石,围垦海涂,一年后又被调到绍兴的茶场,在那里待了14年。他把自己这15年的经历总结为“为创业打下基础”,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

1978年,宗庆后从农村回到杭州,顶替母亲的教职进入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厂,在纸箱厂里担任供销员。

1987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42岁的宗庆后开始书写他的传奇,依靠借来的14万元,他承包了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卖冰棍。这个部门也被视为是娃哈哈集团的前身。

起初,经销部除了宗庆后之外,只有两个退休教师。领导下的利润指标是4万元,当时整个校办工厂利润也只有数千元,但宗庆后立下目标,保证上交10万利润。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他在担任供销员时对市场的理解。在创业之前,宗庆后糊过纸箱,卖过电表、电扇,摸爬滚打近10年,让他对一线市场的情况了如指掌。从供应文具、校簿等日用品开始,后来加入代销、代加工花粉口服液。

一年后,宗庆后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年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净资产800万元,旗下公司3家,员工130人。这份远超承诺的成绩,让他有了进一步开拓的资本。

1989年,宗庆后正式开始了娃哈哈的经营。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也来自他在市场里的摸索和发现。

因为是小学校办工厂,宗庆后每天都能看见小学生,他发现孩子们大都面黄肌瘦。当时基本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什么还会如此?他调查后发现,当时小学生中存在挑食、偏食、不爱吃饭的情况,造成了营养不良。

宗庆后找到浙江医科大学医学营养教授朱寿民,因为宗庆后的企业又小又土,朱教授起初并不看好。但架不住宗庆后的三顾茅庐、反复登门,并承诺提供开发经费,最终达成合作。

很多人熟知宗庆后的创业经历,感慨其踩准了时代的鼓点,但仔细琢磨,仍值得回味的是宗庆后对中国社会这个广阔市场的理解。

娃哈哈营养液的开发,立足点是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改革开放之后,不再被温饱所困,人们对孩子营养的关注成为产品能够成立的起点。除此之外,对农村、县城这样的下沉市场的熟稔,使其在后来设计出三级经销体系,成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饮料帝国。建立在真实需求之上的、推动国民健康的娃哈哈,本身就有着“ESG”的底色。

“善举”式的运动,打开市场

以开胃、改善营养结构为主要功能的营养液很快打开市场,随后企业正式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两年后,宗庆后主导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这成为哇哈哈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节点。

1991年,一家民营小厂想要收购国营大厂,在当时绝不是“能否吃得下”的纯商业问题,而是“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大问题,甚至不乏有人认为“集体小厂吞并国营大厂相当于搞资本主义复辟”。

宗庆后主动去罐头厂和员工们对话,承诺头三个月可以按照娃哈哈的标准给大家发放奖金,后面大家靠自己劳动去获得,并且保证原来的厂干部一个不动,表现好的提拔,表现不好的不行。

最终,宗庆后花了8000多万元兼并了杭罐,也接下了他们所有的债务和员工。仅用三个月时间,还清了杭罐所有债务,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不仅成为娃哈哈规模经营关键的一步,也让其从一个作坊式的小厂走向大型企业。

这场时代洪流中的收购,娃哈哈接收的2000多工人,也成了其后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的印象里,宗庆后在企业家中相对传统保守,但有一件事成为他极具魄力的选择。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制定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计划,要求沿海富裕省份对口支持重庆三峡地区的产业发展。

1994年三峡水利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号召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宗庆后积极响应,他认同当时小平同志提倡的先富带动后富精神,没有东西部整体的富裕,国家强不起来,决定实实在在地去西部干。

很快,“娃哈哈西进运动”开始筹措。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当地经济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另一方面,四川人口多,宗庆后觉得娃哈哈在那里也有市场。

为了能离市场更近一些,宗庆后决定在当地建厂。当时西部地区观念比沿海更加落后,各方面条件也很差,娃哈哈对口的是重庆涪陵,宗庆后去了以后,打电话回杭州让各个部门抽调干部,组成了一个考察团来调研,结果大家一致反对在涪陵建厂,理由很多,交通不便、气候太差等。

但他仍然决定要办。

1994年底,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组建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 图源丨娃哈哈官网

最终厂建成功后,投产第一年就创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当年娃哈哈就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成为当时对口支援的一面旗帜。

也正是这场具有“共同富裕”色彩的西进运动,让娃哈哈开始真正走向全国,陆陆续续在杭州以外建设了80多个生产基地,这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和贫困地区。

宗庆后后来的回忆里提及:尽管在当时看来,这些地区条件都很差,好像不适合办厂,但事后证明,这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在宗庆后看来,慈善不仅仅是现金捐赠,更应该在困难的地方投资,带动就业,上缴税收,带动当地经济成长,促进当地人思想观念改变,不是“输血式”扶贫,而是“造血式”扶贫。

从1994年开设涪陵分公司以来,娃哈哈已在欠发达省市地区建立180余家分公司、80余个制造基地。

不上市,不融资,不搞房地产

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宗庆后曾三度问鼎福布斯排行榜“中国首富”,但更让他自豪的,是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我交税就交了500多亿元,我们的经销商、批发商也很多,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2023年3月,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一位“企业家”,不是一个“资本家”:“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除了吃穿用之外的财产还是社会的,所以现在企业家不像企业初期的时候,为了自己吃饱饭穿暖衣在拼命。现在已经升格了,他也在履行社会责任。你越是为老百姓造福,先富帮后富,人家才尊重你的财富。”

75岁宗庆后上直播学习数字化:企业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我有这5点建议 图源丨中企图库

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之中,宗庆后也能以节俭著称。飞机坐经济舱,高铁乘二等座。据他自己推算,他每年的个人生活开销不超过5万,吃穿住行极其简单。

三十多年来,在金融手段日益丰富的商业世界里,娃哈哈算是一个另类。

在宗庆后的主导下,坚持企业不负债,没有发行过任何债券,也从未有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多年来,娃哈哈完全靠自有资金内生性增长。

娃哈哈物资供应部部长潘家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解释:“在很多金融家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聪明,如果娃哈哈做一个财务公司,一年至少几亿的利润。但娃哈哈并不会因为这几个亿而打破与经销商、代理商之间的平衡。娃哈哈每年几百亿的销售额,但到了年底几乎没有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更没有资金持有成本。”

这样的保守理念很难被现代商业头脑理解,但这种“固执的保守”确实曾让娃哈哈降低了来自金融业的风险。

不上市不融资,但银行存款过百亿元。依靠以现金流应对市场风险的“笨办法”,使得娃哈哈无惧各种经济周期。始于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在2018年大面积推行,除房地产行业外,不少实体企业也陷入资金缺乏流动性的困境。

但近年来,娃哈哈也作出了新的判断。

2017年11月,在娃哈哈的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一改往日“绝不上市”的态度,公开表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考虑”。

宗庆后曾对此给出明确解释:“娃哈哈目前并没有确切的上市计划,我们现在不缺钱,如果未来有需要大资金投入的项目,也会考虑上市。但上市了就要对股东负责,只募了钱却没有增加企业效益,股东分不到红利不太好。”

四个月前,宗庆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拼搏积累、砥砺前行”来总结过去10年。

当时,娃哈哈已成功开发出12大类的大健康产品,同时大力开展线上营销,通过广告植入、联名、打造IP等方式拉动销售。这是宗庆后近年的新思路,以科技加码大健康,“下一个10年我们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制造业数字变革与绿色低碳发展,在大健康以及智能制造领域中持续发力”。

凤凰卫视访谈节目有一次专访宗庆后,找到了他两次公开流泪的画面,一次是在1992年获杭州上城经济开拓者,一次是2002年获杭州市突出贡献奖,两次颁奖,都让这位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企业家落泪。

娃哈哈的总部,市民自发悼念宗庆后,鲜花和AD钙奶中,有一双41码的布鞋,“谢谢布鞋老总,守护了我的童年”。

参考资料:

财新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79岁逝世,曾两度成为中国首富。

凤凰WEEKLY财经:当首富时,宗庆后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华商韬略:永远的奋斗者宗庆后。

环球人物:宗庆后去世,“我这一生并不非凡”。

南方人物周刊:宗庆后逝世:时代选择了他,他见证了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从中年创业到中国首富。

中国企业家杂志 :痛惜!一代“宗”师在最后时刻。

撰文 | 李楚悦

编辑 | 国佳佳

排版 | 冯莎莎

题图来源 |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