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百货,中国沃尔玛之父还能“小题大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股价跌停,业绩平平,新华百货要想“大做”一番,还真不是做个“剪刀手”那么简单。

文/每日资本论

国内西部知名商超突然一个“趔趄”。

5月10日,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百货)股价小幅低开后,便开始快速下跌。

此前的5月8日,新华百货股价大幅低开随后快速跌停。当天,新华百货成为沪A股唯一一只跌停股,而且也排在沪A跌幅榜第一。次日,新华百货盘盘中一度跌幅超过6%,收盘下跌2.49%。

对于新华百货股价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目前尚无靠谱的官方消息。坊间传闻,有大宗交易关系紧密。在5月6日新华百货就发生了大宗交易,成交价格18 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 5.01%,成交110万股,成交金额1980万元,买方营业部为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卖方营业部为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开平路证券营业部。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个月,新华百货共发生7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3.37万手,折价成交7笔。“每日资本论”梳理新华百货财报发现,自2022年10月起,原第二大股东上海宝银创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宝银)就开始频频出手减持。进入2023年,更是加大了减持力度。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宝银已经从新华百货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网友们对新华百货股价下跌褒贬不一。部分网友表示,“大家都别卖,不要让主力拿到低价筹码,这是博弈。”还有网友认为,现在的二股东“必拓电子商务公司,股份1100万股,2017年进入,成本价大的25块。”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反对方则充满了怨气。

从技术上看,新华百货的走势明显要弱于大盘。本来2月6日一根长阳形成上穿均线真正开始形成右侧交易,但从5月7日开始完全与大盘背道而驰。目前,新华百货的日K线已经两次回踩或临近了250日牛熊分界线,如果无法在这里企稳,就要继续下探到60月线处,那里是多次的历史底部区域。短线由于回调幅度较深,有反弹的技术需求。

但,原二股东的大幅减持对新华百货来说未必就是坏事。

谈新华百货就不能提其实控人张文中——他被外界称为“中国沃尔玛之父”,但命运多舛。理工科出身的张文中,先后求学于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1993年,归国的张文中创办了一家计算机公司。1994年,他又创办了物美超市。2003年,物美超市作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登陆港交所

2006年,已成为北京最大的连锁超市物美商业取代宁夏国资,成为新华百货的控股股东。但也在那一年,张文中身陷囹圄。直到2013年,他才减刑出狱。尽管,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张文中无罪,但张文中旗下的部分企业的命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要分三个部分来讲。首先是物美商业在2015年从港交所退市。

而张文中手中另外一张重要的牌新华百货,也在经历几年好日子后持续下滑。从新华百货的财报可以很容易看到,自2006年到2011年新华百货的净利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而且在2011年其净利润达到了2.52亿元,成为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点。随后从2012年到2016年,期间除2014年外,其余净利润都是同比负增长。2016年,新华百货的净利润跌到了只剩6200万元左右。

第二部分就是争夺新华百货。

也就在2015年,张文中来了一个强劲对手——宝银系崔军。他曾是私募冠军,凶悍的资本猎手。2008年,他操刀的赛马实业事件,被称为“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第一案”。后来,还相继对多家上市公司下过手。

2015年初,宝银系开始举牌新华百货,并快速成为第二大股东,离控股权一步之遥。之后,崔军多次要求进入董事会、分红等等。直到2019年4月,崔军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全国通缉。当年6月,他被捕。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但没想到宝银系的内斗又开始了。原来,宝银系中崔军一派要求进入新华百货董事会,提请公司进行巨额分红;而宝银系的二股东,则希望维持新华百货现状,择机退出。

这就让在2019年9月底,召开的新华百货新一届董事会选举变得微妙起来。无论宝银系哪方获胜,对新华百货来说都有潜在的风险。不过,随着上海宝银的逐渐淡出,新华百货的股权之争也就尘埃落定。

第三部分则是张文中的重新开始。

2013年出狱后,张文中将“商业数字化”作为自己再创业的新目标,大力推进商业零售领域的改革,并开始了多轮并购。

2014年,物美集团以14亿元收购中国百安居70%股权,后者在中国拥有近40家家具连锁门店。

2015年,张文中拉来IDG资本、腾讯恒安国际等股东坐镇,成立电商平台——多点Dmall。据称,多点Dmall已与物美、麦德龙重庆百货、银川新华及DFIRetail Group等零售企业达成合作,并已实现快速扩张,全国已有8000多家合作门店。2024年4月30日,多点DMALL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2016年,物美将统一旗下零售品牌“统一优玛特”在北京的3家门店纳入旗下。2020年4月,物美又斥资120亿元收购麦德龙中国的八成股权事项引发业内瞩目。

细心的投资者或许会发现,在张文中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中,新华百货似乎显得比较“安静”。

是的,新华百货确实好像不再是主角了。这也可以理解,在张文中手里包括物美、多点、重庆百货等好几张牌,而地处西部,经营情况又不乐观的新华百货就显得有点“小题”了。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新华百货关闭了28家店铺,关闭的原因基本都是“亏损”。部分媒体当时做了统计,当年,新华百货关闭了3.2万平米的门店,新开33家店铺、对应面积约两万平米,净关闭1.2万平米的线下门店。

从财报上看,2012年新华百货的净利润是历史峰值达到了2.52亿元,营收为52.91亿元。而到2023年,其营收已经升至60.65亿元,净利润却只有1.36亿元。显然,新华百货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新华百货的货币资金为4亿元,而短期借款就高达5.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19亿元。简单说,货币资金远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紧绷,短债悬顶。

问题来了,假如多点能够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那么张文中是否会回头将新华百货“小题大做”一番呢?

如果是,以西部为主要市场的新华百货又会上演怎样的新故事呢?毕竟,与中西部相比,西部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新华百货要向东看,又面临更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电商几乎将商超都逼到了墙角。在这种情况下,新华百货要想“大做”一番,还真不是做个“剪刀手”那么简单。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