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孤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去年之前,这些应付返利都是从销售费用中计提的,之后按新会计制度从销售折让中提取。之前入期间费用不影响毛利,之后减少了销售收入,影响毛利。实际上就是丰年储备的一些余粮,用于灾年,2020年因疫情就释放了50亿。有人对股票激励的目标以2020利润为基础有异议,说2020年利润基数太低,实际上是不知道,2020年实际利润比报表上的数字要低的多。实际这个利润目标并不低,说明管理层对恢复增长是有信心的。当然,有蓄水池里的550亿,想达成两年内的什么利润目标都很容易。

热门回复

我想起了伊利的股权激励。有可比性吗?还有,应该说最了解企业的除了管理层还有员工,以目前员工不愿参与股权激励方案的情形看,格力是金玉其外还是败絮其中?

最近有些忙,过两天静下心来,想一想,写下来,抛砖引玉[赞成]

2021-10-11 15:15

这些问题都是些好问题。决策机制、企业战略和组织、管理团队......

完败,也要了解,有剩下什么没有。

“手机如何”还要问吗?完败!

虽然格力是我的第一重仓股,但一直只是做粗略的估算,相信董姐,所谓的看市盈率投资。      这段时间股价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也看到了财经思维和其他球友的文章,有质疑是好事,必需要正常对待,我喜欢看各种财经文章,尤其是关于格力,万科等股票的分析文章,但没有看到特别有深度和特别新的角度去分析的文章,关于一些问题,例如,1,到底董总是个怎样的人?在董的环境下,什么是肯定的,什么是不肯定的,风险在哪里?什么样才是最好的搭配2,格力的团队现在怎么样,有隐含的将才和帅才吗?参考华为的情况,是否战将如云?3,2023年6000亿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吗?怎样才有可能在2023年(2026年都可以)实现6000亿的销售额?所有的业务特定和组织架构是否能支撑?芯片如何?手机如何?智能装备如何?等等细节需要分析厘清。   希望后面自己能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以决定持股还是离场。$格力电器(SZ000651)$ $上证指数(SH000001)$$万科A(SZ000002)$

2021-10-07 06:15

员工不参与的主要原因是“退休后才能交易”,年轻人不愿意将无限想象的一生绑定在格力,也不愿放弃股票未来上涨套现的机会,还有担心退休时股价一直处于低位。这个规定显然对年轻人不公平,管理层应该考虑年轻人的诉求。但,有总比没有强。其实这个股权激励就是高瓴入股时与管理层博弈的结果,股改后,管理层需要通过提高股份占比获得企业经营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同时,以前的格力集团作为大股东在格力电器的发展过程中只会拖后腿,现在却套现走人给外资和民资,因为之前在体制内,管理层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股改是最后的机会获得补偿。这样理解就会觉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