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股权激励事件去捞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14喜欢:29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将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绑定在一起的利器。从2006年以来,主要采用2种方法。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假如管理层达到了相关的业绩要求,在“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下,管理层层可视行权价和股价的高低,自己决定行权与否,而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下,不管股价的高低,管理层都必须自己拿出真金白银来,以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显然,后者对管理层带有一定的惩罚性,他们面临的收益和风险是均衡的。    股权激励实施的流程是:董事会预案、证监会审批、股东大会审议、授权(股)日、行权日(解锁日)。

   前面我们屡屡提到,证券公司总有一些特别有奇思妙想的研究员们,会做各种统计数据,来为想法提供佐证数据。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位。根据中金公司汪超对2006年至2011年跟踪的结果来看,实施了股权激励公司的超额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0.8%,绝对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88%。

   显然,我们不能要求投资者用大量的资金,做一个基于股权激励公司的指数型投资,这个要求太高了。但是如果投资者秉持的是价值投资理念,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之中的股票的话,恰好这个公司可能要施行股权激励,那么是否能够把握住短期的一些投资特征,让自己的收益更上一层楼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认为,在“董事会预案”当天就买入股票,理论上可以吃到一整条鱼,将超额收益全部收入囊中。但是未来能否成功实施激励,却是个很大的变量,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干扰而流产。因为从2006年到2012年年初的403个案例中,104例已经停止实施,比例占到了26%。虽然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失败的风险就太大了。

   海通证券研究员郑雅斌计算过,“董事会预案”日就买入股票,统计意义上不断累积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是成功实施之后的公司,即“授权(股)日”之后。但是,在实施初期的第一个月,超额收益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部分投资者提前布局,公告之日便是利好出货之日。只有在实施发生了1个月之后,才迎来股价快速上涨,超额收益显著。

   那么,有没有办法针对那些可能成功实施的激励方案,在“董事会预案”当天就买入以成功布局,获取最大的收益空间呢?比如说,如何甄别业绩要求的合理与否、行权价是否过低?汪超认为,由于预案公告日是市场接触到该信息的第一时间,因此市场反应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市场对该股权激励的初步观点。如果公司股价后期表现明显好于当天大盘走势,说明市场比较认可该股权激励方案,最终实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反之,若股价后期表现明显差于市场,则说明投资者并不认可该激励方案,存在利益输送之嫌。

   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结论。通过观察“董事会预案”日股价的表现,来判断激励方案的合理与否,从而决定是否要等到“授权(股)日”才介入。这样就将风险最小化,而收益最大化了。

   当然,我一直推崇的是价值投资方法。在对股权激励的事件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结合公司的发展空间和其他基本面信息,也许可以让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全部讨论

2013-01-23 11:46

好机会,学些中。

2013-01-11 15:45

小粉一枚~学习收藏了~

2013-01-03 10:34

学习

2013-01-02 23:51

.

2013-01-02 22:46

只适用于单边牛市。苏宁电器的股权激励价格是14元多,是目前股价的2倍多。

2013-01-02 22:02

哪里有股权激励的股票列表,行权价格等。

2013-01-02 20:50

严重学习

2013-01-02 19:54

[汗]我这几天在想,从股票上市第二天开始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