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绿色低碳领域企业一季度“演绎”亮眼业绩 持续引领可持续发展新风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本报记者 田鹏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政策逐步落实,新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用能结构持续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煤炭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事实上,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不仅反映在宏观数据变化中,也能在微观企业发展中得到印证。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下称“深市”)绿色低碳领域公司为例,2024年第一季度,深市329家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697.91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1.85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梳理相关公司发展情况发现,上述公司不仅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方面实现显著增长,同时在技术创新、能效提升及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企业成功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为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树立了典范,进一步验证了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经营、研发齐头并进

得益于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坚定推进,2024年第一季度,深市绿色低碳领域公司业绩表现突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龙头公司充分发挥“头雁效用”,持续激活“群雁活力”。

例如,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75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长293.45%。对比过往经营表现,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对于公司经营表现超市场预期,欣旺达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深化全球化布局,构建了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五大业务板块。除此之外,还围绕主业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对上下游产业链如上游原材料领域、下游电池回收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经营方面可圈可点外,不少深市绿色低碳领域公司在研发方面同样呈现出不俗表现。

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为例,2024年一季度,碧水源研发费用为6292万元,同比增长21.44%。

碧水源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都在聚焦科技发展,开拓新质生产力。未来,更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突破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市场人士表示,以欣旺达碧水源等为代表的深市绿色低碳领域公司,纷纷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和拓展绿色市场,有效应对了行业挑战,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这一系列积极的财务表现和研发成绩,不仅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力量。

向好信号持续释放

随着宏观利好政策的持续走深走实,进一步明确绿色低碳行业高质量发展前景的同时,行业内公司也在不断释放积极信号,用自身发展推动行业大步向前。

欣旺达为例,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为了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稳定,公司先后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明旺、王威分别出具的《关于自愿未来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的承诺函》以及多份回购公司股份方案。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碧水源,据悉,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每年均实现了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17亿元。同时,张兴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今年进一步提升分红比例,在前几年分红金额为归母净利润15%的基础上,提升到20.38%,持续加大投资者回报力度。

展望未来,受访企业也纷纷表示,将继续发力主责主业,用好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的能力。

张兴称,未来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快战略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释放新质生产力,做好价值创造。同时通过高质量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品牌宣传等沟通渠道做好价值传递工作,助推公司的价值实现。

欣旺达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随着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有望抓住时代机遇,成为高质量、高成长、高回报的优质公司。未来将坚持不懈地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平台,让新能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努力实现一个千亿级企业的未来之梦。

(编辑 乔川川)

全部讨论

05-17 07:59

碧水源千亿?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