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药业副董事长尹聃:坚持医药和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 降本提质抗周期性风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图为宏源药业年度股东大会现场。李万晨曦/摄

5月14日下午,宏源药业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在湖北黄冈举行。

宏源药业副董事长尹聃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在坚持以发展医药产业链为核心的基础上,公司将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不断提升公司六氟磷酸锂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围绕锂电池电解液材料布局,与六氟磷酸锂业务形成产业协同,持续提升公司锂电板块的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医药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强研发夯实优势竞争力

宏源药业于2023年3月份登陆创业板,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和新能源材料两大领域。在医药板块,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药产业链、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

“医药产业链综合收入目前占公司总收入的70%左右,公司在硝基咪唑类药物领域已建立起从有机化学原料到中间体、原料药直至医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在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领域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努力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尹聃介绍道。

公司目前在医药板块是否触及了天花板?未来还将向哪些方面延伸?针对本报记者的提问,尹聃表示:“目前公司市场份额较高的产品在技术仍有进步空间,需要从工艺上进行攻关,另外,未来也有很多产品需要开发。”譬如,未来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有奥硝唑、塞克硝唑等,抗疱疹病毒药物有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延伸。

“医药板块的拓展有赖于持续研发投入以及公司研发人员对技术的深耕和透彻理解。”尹聃说。从研发条件看,宏源药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及检测设备达500余台套,配备有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仪、X射线荧光衍射仪、干法激光粒度仪以及各类光谱、色谱仪等先进分析检测设备以及从零下80摄氏度超低温至600摄氏度以上的超高温、从0.01Pa高真空至200个大气压等条件的实验设施。

从研发实力看,截至2023年,宏源药业拥有研发人员20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30人。此外,宏源药业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保持密切交流和良好合作研发关系。“当然,未来我们也不排除利用收并购的方式来提升公司医药板块的规模。”尹聃表示。

看好锂电行业长期向好趋势

未来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

除了医药板块,宏源药业另一个业务板块是新能源电池材料。2009年,宏源药业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用流变相反应法生产六氟磷酸锂技术”;在具体的生产方面,2010年,公司基于自身化工技术基础和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发出六氟磷酸锂产品。公司也是国内最早工业化批量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企业之一,并成为比亚迪等行业领先企业的合格供应商。此前受益于动力电池等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六氟磷酸锂下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了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的较快增长。

然而,六氟磷酸锂价格却在2023年4月份回到了2021年上涨前的水平。根据宏源药业年报,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受六氟磷酸锂业务影响。

对于宏源药业未来在锂电业务方面的规划也是股东大会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锂电产业需要理性发展,未来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尹聃说。

有媒体现场提问,对于未来公司是否还要扩充六氟磷酸锂的产能?“目前我们六氟磷酸锂是满产满销,产能是不够的,但是扩产还是谨慎。”尹聃说。

此前,公司已实施了1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6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的建设项目。目前公司具备六氟磷酸锂产能8000吨/年。

“未来我们新建的锂电项目,如果只是简单扩充产能没有意义,而是要技术的迭代升级,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优质产能,体现出差异化。”尹聃说。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实施技改来降低现有装置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建设更具成本优势的新装置。使公司六氟磷酸锂在行业内有成本领先优势,那么市场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低谷期,低谷期便是洗牌期,当前,电解液行业加速去产能,高成本企业相继被迫停产,降本提质,未来竞争力强的优质产能才能赢得市场。”尹聃表示。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电解液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因此其市场前景是乐观的。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六氟磷酸锂价格也在逐渐趋于稳定。

(编辑 孙倩)

全部讨论

05-21 10:39

每股从发行价50块跌到15块,一轮都驱动不了,还TMD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