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池”激荡产业基地 | 晖阳新能源的“新知识”变现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们需要检测出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等特征。”在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晖阳新能源)的实验室内,实验员韦剑将准备好的极片转移到手套控制箱内,并用绝缘镊子将测试极片、垫片、弹簧片等依次置于隔膜上层,以检测该款电池的性能。

实验员正在检测样品颗粒度

这样的实验室,晖阳新能源有8个,每个实验室承担着不同任务。“形貌分析、颗粒度检测、容量测试……每一个实验步骤,我们每天都要重复数百次,力争在每一次的数据分析后使产品性能达到最优。”晖阳新能源分析室主管杨润说。

而这千锤百“验”背后,是该公司对创新研发和专利技术的不断突破。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创立仅2年多,晖阳新能源一边“狂卷技术”,一边“爆破需求”,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落地,为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注入一股勃勃生机。

“我们既要‘高能效’,也要‘长循环’,首充效能要达到94%以上,你们做得到吗?”“我们一定第一个做到”……截至目前,晖阳新能源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000万余元,申报国内外专利61项(国际专利3项,国内专利58项),获得27项授权,其中包含1项国际专利、6项高价值专利。

2022年初,面对福建某头部企业抛出的超越市场现有产品极限的新需求,晖阳新能源用1年时间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实验员正在对样品做形貌分析

“我们通过资深人士组成精锐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从小试、中试到量产供货,不仅实现了客户的新需求、打破行业内性能纪录,还将这份创新成果形成了核心专利,命名为‘一种高首次效率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产业化实施’,并成为向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冲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畅销产品核心专利族群。”晖阳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胡文良说。

在此项专利的“带动”下,目前已衍生出5项原材料开发,推进了3款分支系列产品进入小试、中试阶段,其中1款产品已实现量产供货。此外,晖阳新能源还将此专利与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配套的处理技术相关联,持续加大对公司10余项技术的防御性专利申请,成功构建了专利池,有效避免了侵权风险。

凭借此项专利技术,2022年,晖阳新能源被列入“2022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68号”和贵州省30家准上市种子企业,并于2023年7月通过宁德时代验厂,跻身中国十五大负极材料供应商之列。“目前,我们的配套技术经无形资产评估经济价值已超1亿元。”胡文良说。

专利技术为晖阳新能源带来的“富贵”不止如此。2023年,仅凭高首效一项专利及其配套的7项专利,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评估后,就获得5000万元的质押融资授信。截至2023年12月,此项专利为公司带来的销售额累计超3000万元,且还将持续增长。仅福建某头部企业一家,2024年4月锂离子负极材料的供货量就达1800吨。

晖阳(贵州)新能源成品车间

近年来,在晖阳新能源创始人胡海平带领下,一支60余人的研发团队不断围绕产业前沿需求立项攻关,成功研发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以及软炭、硬炭、硅碳等领域的多种新型负极材料,并以先进设备为依托,持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持续深耕,成为赢得众多巨头招标的黑马企业。

专利作为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核心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贵州省“六大产业基地”中,不少像晖阳一样的企业,正凭借着“专利”在市场上突飞猛进、乘风破浪。这些专利在实现价值后又创造出新的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通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知产”之路。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22058件,属于新型工业化“六大产业基地”的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9352件,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295件。

“在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上,晖阳将坚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路线,不断研发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核心专利,为贵州新能源产业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让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不断涌现‘新知识’。”胡文良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