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性弱点赚钱,就服这个小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公司门口有一家理发店,店长是个小伙子。

理发这个行业竞争很大,门口这一条街一路走过来,一公里的路开了三家理发店。实话实说,大家水平其实相差并不大,所以,别看就是理理发的小买卖,但却很考验店长的营销本事。

家搬到这儿后,第一次去理发,本想理一次体验下下次来不来两说,但就在结账的时候,伙计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他没走我已经有思想准备的老套路:“要不要办张会员卡,剪发打八折。”而是跟我说,办会员卡,本次理发免费。

对理发店而言,整体算下来,八折比一次免费的成本要高,这意味着我花的钱也更多,但八折没有打动我,免费却真的让我动了心。

于是,开心办了卡!

这只是我被老板套路的开始,后来,因为我有会员卡的缘故,就请同事一起去理发,理完之后,本来我想着用我的卡结账。但当我说我是会员之后,店小二立马告诉我,老会员带朋友来理发,如果朋友办卡的话,这次理发两人都免单。

这一招,太绝了。朋友本来就有需求,办个卡不但对自己有好处,还加深了朋友间的情谊,真可谓是三赢之选。

就是通过这种朋友带朋友的方式,这家理发店的生意最后火得不得了,而且因为赚了钱,请的理发师也更加专业了。

对于理发店而言,人力成本已经付出了,多理一个,少理一个,人力上成本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抛弃人力之外的其它成本不说,送你一次免费剪发实际成本=0。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店家就完成了拉新、促活,再拉新,再促活的循环过程,手段简单却高明之极。

消费者的任何消费行为,在其背后存在着一种从自我立场出发的动机,这种动机或许是为了占小便宜,或许是为了攀比,也或者是因为从众,能够抓住这一动机,也就懂得了营销的精髓。

上个周末陪夫人去买帽子,几句话就能分辨出店员销售能力的高低。

帽子一戴上,有的店员会凑上来说“美女,这帽子是我们店今年的最新款,很不错的。”有的店员则会说“这顶帽子跟你的脸型很搭,嗯,果然眼睛大了,戴什么帽子都好看!宝贝儿,你看妈妈戴这顶帽子好看吗?”

第一个店员,明显就是新手,最新款往往意味着高价,我们土薪阶层,立马建立了心理防线。第二个店员明显多了,三句话,既突出了商品的适合性,又表扬了顾客,还借孩子第三者的角度,给了评价。

在客户面前,如何耍好小心思,真的是门太有用的学问了。

“小财经大智慧”,小故事里蕴含的经济学智慧。V----X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