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投资的见解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分享一些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希望对大家投资有帮助,顺便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投资思维训练

三个认知层次:打工层次属于低风险低收益;投资层次是高风险高收益;短线交易,接近赌博层次,是高风险无收益,甚至是负收益。

很多个人投资者都是打工阶层,对于低风险低收益应该理解比较深,薪水的涨幅赶不上房价的涨幅,也赶不上富豪榜上富豪们的财富涨幅。我统计了2010年至202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了69.25%,沪深300指数加上分红的收益大概在80%以上,上证50指数涨幅加上分红的收益已经超过了100%。

终于有一天,许多个人投资者来到了股票市场,发现股票投资可以赚钱,有机会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商业世界来实现高收益了。但是大部分人找到了大门,却进入不了厅堂。为什么?这是因为,很多人又回到了比打工更低的认知层次:短线博弈的层次,这个层次接近于赌博。

这些个人投资者进入股市,本来的目的是准备上升一个层次的,没想到却降到了更低的层次。哈哈,真是事与愿违!

两个极端的假设。我在很久之前就运用物理学中的理想情况对股市进行了假设性的、理想化的思考。假设A 股市场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价值投资,股市会怎么样?答案是股市的波动会比较小,参与者非常理性,最后大家都能赚钱,赚的也都差不多,大家赚取的就是指数的平均收益。

假设A股市场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非理性的赌徒,都想今天买明天就赚钱卖掉,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呢?每天成交额大的惊人,交易所和券商发了财,而所有的赌徒最终都亏完了本金。

股市真实的情况是介于两种极端假设之间的,所以少部分很理性的人赚到了大部分非理性投资者亏损的钱,获得了非常丰厚的超额收益,这个超额收益就是跑赢指数的收益。

对下跌的理解。很多新股民害怕下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股市波动理解的不深;但是如果一个老股民依然害怕下跌,基本上就可以定义为韭菜了。

我经常举的例子是,假设一家公司某一年业绩增长了20%,按 股价只需要上涨20%,两个涨停板就够了;那么一年当中却有约250个交易日,接下来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20%的涨幅隐藏在250个交易日里面,很多人就找不到了,哈哈。

所以,股价的波动是常态,但是你因为不理解这个常态而亏了钱,那是自己的问题,能怪别人吗?

实际上如何看待股市下跌,是一个人能否在股市稳定盈利的前提条件。投资者每次下单,心里都建立一个预期:什么时候,什么价格卖出。如果你预期是明天卖出,结果第二天低开低走,套住了,你就会非常沮丧和痛苦:因为你用自己的预期给自己的人性下了一个套。

但是,如果你买入之后,预期是通过10年时间赚取10倍收益后再离场,即使第二天下跌,甚至一个月后跌了20%,可能你仍然很淡定:因为你的预期是10年10倍,既然是看10年10倍的,对于短期的波动就不会那么在意。如果这个时候你需要反思,一定是反思10年10倍的建仓逻辑是不是有问题,而不是短期波动的问题。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你就会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对,就是正确的废话,虚心的人听到了“正确”,然后积极的转变思路,回到了投资的大道和正道;但骄傲的人只听到了“废话”,依然我行我素,最后把命运和财富交给了概率。

投资认知提升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员,你的收入源自你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假设你是一家公司人事职员,你的收入源自你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

打工者是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换取了报酬;那么股票投资呢?

假设你本周一买了股票,正好碰到本周股市连续大涨三天,账面上出现了很多浮盈,请问你创造了什么价值?如果你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那么你本周在股市赚的钱可能有一天会靠实力还回去。

我之前写过几篇关于财富认知的文章,提到了财富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来分配的,即公司创造的价值由土地、资本、科技(知识、专利等)、劳动和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来分配。

写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你在股市获利的原因是因为你提供了资本。既然是提供了资本,那么你能不能今天入股,明天或者下个月就退出呢?不能,如果大量股东频繁的入股和退出,上市公司天天忙着变更股权,还有精力经营公司吗?

所以,股票市场工作日正常开放交易的制度设计,很大一方面是为了原股东退出方便,但绝不是方便二级市场投资者投机炒作。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质疑,有些股票一年能涨10年,但是业绩增长却没有跟上,难道高位不卖做一波过山车吗?这个问题很好,我们接下来好好讲一讲。

实际上,对于拥有公司控股权的大股东而言,有些(特别是不愿意丧失控股权的大股东)真的是A股市场经历很多轮牛熊也不减仓的。当然,熊市跌的太惨,维护市值的时候,可能会加仓。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股票市场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纯粹的产业资本的回报率,持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不操作的,享受的就是资本带来的回报。另一部分是通过专业能力,在准确判断公司高估和低估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家精神,利用市场的疯狂和恐惧,逆向买卖,割割韭菜,获得一些超额收益。

你想既获得产业资本的回报率,还想割韭菜获得超额收益,当然没问题。关键是你配吗?你有专业的定价能力吗?你有企业家精神吗?

你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应该最清楚。千万不要既想要产业资本的回报,还想要超额收益;但是,你既没有专业的评估公司价值的能力,又没有企业家精神。所以,查理·芒格才会说,要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没有哪个人可以把A股市场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搞明白的,所以专业的定价能力仅局限在能力圈之内,这也是巴菲特始终强调的躲在能力圈内赚钱。这个专业的定价能力,通过持续的学习是可以获得的,尽管不容易。

至于企业家精神,这个就很难讲了。企业家精神本身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比如深谙人性,并且能够很好的驾驭人性,这个东西无法学习,只能靠自己的反思和体悟。再比如企业家精神还需要有冒险精神,持续的学习能力,顽强的毅力,远见卓识,创新精神,管理能力,危机意识,成本意识,整合资源的能力,快速组织资源的能力,捕捉商机的嗅觉等等。

估计你看到这里都知难而退了,哈哈。但是,古人早就总结了智慧: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决心,有没有信心,去做这么伟大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