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的港股得与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是年前写在另一雪球账号的小文,今再补充点内容。

2017年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本港股账户至今已开通了9年了,平时几乎不发言,如资料栏所说------只做不说,很多时候也是过后才补录交易记录,今天突然想把这九年的酸甜苦辣港股历程做个总结,也方便以后回忆回忆过往交易的得与失。

截至今日,港股账户总净收益为本金的3倍,年复利约16%,收益个人觉得还算满意,但最大的收获还是获得了宝贵的港股经验,如果以砍仓的累计亏损和交易手续费来衡量这些经验,我想成本已经远超过50万了。

经2008年股灾、09年的反弹后感觉A股市场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调整,再看港股市场居然有好多很便宜的股票,当时就觉得可以玩玩港股,所以一冲动去开了港股账户。账户一开通,就瞄准那些1、2毛钱的股票,尤其好多公司名都是冠以“中国”等大名头的公司,想想国内以“中国”冠名的公司都是牛逼哄哄的,所以一开始主要买的大多是这类的公司,如“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国云锡集团、中国金石、。。。。。”等等老千股(缩股、配股,周而复始),好多现在都因改名而记不起来了。开始带着很天真的想法,觉得我分散买,买它5、6只,只要有只赚10倍就回本的风投理念,结果一年多后,这些个股都跌了80--95%,最后把能砍的全砍了,有两只至今停牌3-5年了,公告上看几乎没有复牌的可能了。现在账户还有1股00149,这股当初0.25买了200000万,至今被缩股成1股,每股8分钱,幸亏我没参与历次的配股,如果每次都参与然后持有到现在,估计亏损会数倍于5万港币。

2010年某天一同学说环球实业科技(股票代码01026,一看“环球”,比“中国”牛逼多了)有国内从事金融的资本要收购它,当时他和我把剩下的资金曾经全仓了它,然后自己和同学就开始猜测国内金融机构会如何运作它、会注入什么样的金融资产、会如何打造他的境外金融平台。结果从2010年开始到东莞富豪杨老板介入,中途换了两拨大股东。好在我们介入的成本较低,几年间该股出现过3次翻倍的机会我们都没走又跌回原形的窘境,最离谱的一次是2015年,因沪港通政策启动,该股一直放量上攻,内外都是大牛市,该股停牌了好长时间,停牌前账面利润已有3倍了,以为停牌重组会按照我们一直臆想的方向走。结果公告一出,注入的资产是一地级市的自来水公司,而不是我们想的金融资产,结果第二天股价高开低走,我们不死心继续持有,结果很快2015年的股灾来了,股价从1.28跌到0.4,我后来在反弹到7、8毛时减仓了大部分,把退出来的资金转向那些真正做实业的公司,该股今年跌到0.2港币,我们的持仓从赚4倍到倒亏50%。现在想想挺可怕的,幸亏这几拨大股东都没耍老千,真的谢谢杨老板不杀之恩。这股我们现在还持有,只不过仓位占比不算多了。年头公司真的注入杨老板在香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有9号牌照),杨老板最近也摆脱了行贿的官司,最近股价有点反应,不是老板发红包消灾吧?

自账户开户至今,出现过两次大的回撤,一次是开户的头年,亏损了40%;一次是2015年的股灾,几乎回撤了50%(利润仍有1倍多),今天账户市值快接近2015年的峰值了,主要是年头把一半的资金押在复牌的佳兆业上,赚了1倍出来的。15年账户权益回撤40%多通过两年半总算扳回来了,可见控制回撤幅度对复利增长是多么的重要。

这九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做港股更加要关注基本面,尤其个股的基本面,不是说细价股不能买,如果公司行业复苏,公司经营转好,自己能用心去挖掘,还是有好多从细价股变成超级大牛股的,我最大的遗憾是09年曾经买过一块二毛多的银河娱乐(00027),赚1毛走的,结果该股一直涨到2014年的84港币。另外就是无论买低价股还是蓝筹股,一定要做好资金和风险管理,最好股票分散些,防止遇到黑天鹅,因为一旦出现有可能半小时就给跌个80--90%,坚决回避那些不断缩股配股的老千股。复利真的很神奇,希望后面依然能保持16%以上的复利增长。

最后感谢雪球,给我提供了记录每笔交易的平台,同时通过这个平台让我学习到好多优秀的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