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2喜欢:1
“公司的营业收入,就是通过平台自营电商全流程完成的商品交易总额”,潘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商品交易总额等于营业收入?在阿里京东等消费品电商平台是不会这样算的。例如,2022财年,阿里巴巴总收入8530.62亿元,而财年内阿里巴巴全球商品交易额(GMV)为8.317万亿元。但没有人会理解成阿里巴巴的年营业收入高达8万亿元。
对此,国联股份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这并非公司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会计准则要求。阿里、京东等撮合电商实行的是净额记账法,京东自营电商部分是全额记账法,国联股份采用的是全额记账法。“上市前我们有过讨论,到底应该是哪种记账法?”潘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会计师认为,按照公司对于交易环节的全流程参与和商品的控制权,应该是全额记账法。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阿里、京东等平台企业合作经营和代销商品与服务时,商品与服务的所有权在销售前并不转移到平台企业。平台企业销售时,获取的收入只是差价、代销分成以及相关服务费用,因此采用净额记账法来记录自身营收。“国联股份等公司通常在商品销售前,会获得商品所有权,也就导致了其销售方式往往体现为自营商品,而非代销商品,所以采用的是全额记账法。”另一位国内会计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按照会计准则,两者的区分在于有没有对商品定价、物流、质保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权,但实际中很难界定。
在潘勇看来,阿里等平台采用净额记账法,存在中间账户的概念。消费品电商,下游的钱并非直接打给电商平台公司账户,而是将资金打入银行托管的资金池,资金池中一部分交给上游企业作为供货货款,一部分成为服务费进入公司自己的账户,成为公司营收。“国联没有类似支付宝、京东支付的支付通道,公司自身直接参与上下游的采销结算”,潘勇表示。查询国联股份历年的十大供应商、十大客户的结算,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均为“先款后货”模式。在交易过程中,国联股份从下游公司收预收款,向上游供应商付预付款。但由于下游客户分散,两笔资金之间会出现1-7天的时间窗口。“价格波动超过定金幅度,会有违约风险存在”,潘勇解释,如果价格短时间急剧下跌,超过定金幅度10%-20%,下游可能会违约。如果价格短时间急剧上涨,上游也存在违约风险。
为何不直接购买支付牌照,以此解决预付账款、违约风险等问题?潘勇透露,2020年国联股份曾想过买一个支付牌照来搭建自己的支付通道,“但我们担心,有了支付通道后业务会涉及金融,最终没有购买。”12月27日,国联股份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采用的是全额记账法,毛利类似于收入。以2021年为例,国联股份营业总收入372.3亿元,营业总成本363.57亿元,按照“毛利类似于收入”的说法,国联股份营收为8.73亿元。

全部讨论

潘前后矛盾。既然全额法是f符合会计准则,为何再被问询后改为净额法?这种说法岂不是发审委审核就有问题?

04-10 17:10

这个规则,是会计师事务所定还是上市公司定?上市公司理论上交给事务所,责任由事务所承担?

04-10 21:18

看来看去是交易所规则不明,他们只说是别人的错,其实他们自己才应该罚酒三杯!

问题很简单,思考下京东自营是用的什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