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心理误判——以微创为例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8喜欢:7

最近在读《穷查理宝典》,书中芒格列举了20多个心理误判倾向。我们投资时,总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可难免不受心理潜在固有思维的影响,所以芒格说要双轨考虑,要列出检查清单,要跨学科考量,要反过来想。

我自己的持仓股微创医疗今日暴跌,对下跌虽不开心,但平静如水。回首持有微创医疗的这三年,当中是不是受哪些心理倾向影响?姑且拿其对照,检查一下自己有无心理误判倾向。

哲人说,如果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理性。简单说,利益在哪里,头脑就倾向哪里,甚至可能带来很多偏见。因此,如果持有微创,那心理上自然偏向它。如果像我一样已长期持有了两三年,那还会产生喜欢甚至热爱的心理倾向,确实很容易忽视它的缺点。

二、

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尽快作出决定、消除怀疑的倾向。这很容易理解,人类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环境中需要快速决定,以摆脱危险,几千年来的进化很难改变这一心理倾向,特别是面对压力和困惑时避免去怀疑。持有微创不可能摆脱压力或困惑,先是集采,后是疫情,叠加不佳的业绩,伴随的有可能是不愿意怀疑和盲目的坚持。

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不愿意作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心理倾向,正如凯恩斯所说,难的不是获得新观点,而是抛弃旧观点。在买入微创前花的的功夫越深,可能之后越不能理性地对待它,潜意识里很可能不愿意得出不同的结论,倾向于维持现状不变。

人还有自视过高的倾向。在买彩票时,如果号码是随机分配,下的的赌注会比较少;如果号码是精挑细选的,下的赌注就会比较多,其实这两种玩法的概率是一样的,可人自视过高的心理倾向,激发了人的不理性。那自己在评估微创医疗时,有没有自视过高呢?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人不但会表现出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还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在投资微创这个问题上,有没有表现出愚蠢的乐观呢?我应该是有一些,之前我对微创的业绩预估总是过于乐观。其实,对于手上其它持股,多少也一样。

失去的伤害比带来的快乐多得多,如果有个人即将得到某样他非常渴望的东西,而最后一刻这样东西飞走了,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这件东西他已拥有了很久却突然被夺走一样,这种自然反应包括损失已有的好处和损失即将拥有的好处。持有微创当然有这种痛苦,我亲历过微创到七十多元的高位,之后垂直落体到十多元,这种被剥夺的感觉是剧烈的,之后的决策难免不理性。

如果一个人自动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他就能够把一些原本很复杂的行为简单化。人的大脑天然喜欢简单化,特别是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嗯,是的,坚持投资微创的同道之人甚多。

压力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肾上腺素激增,推动更快、更极端的反应。压力会让社会认可的倾向变得越来越强大,轻度压力可以改善人的表现,重度压力则会引发彻底失调。微创都这样了,还在买它的人是不是疯了呢?

人类的大脑的是有限和不完美的,它很容易满足于容易得到的东西。大脑无法使用它记不住或者认识不到的东西,所以人类的大脑会高估容易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性,进而展现易得性——错误衡量的倾向。这可能在分析包括微创在内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

和其所有祖先相同,人类也生活在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中,这一结构的文化增强了人类天生就有的追随权威的倾向。映射到投资微创这一行为,很多人自然是追随高瓴等头部机构而来。

十一、

人类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所以必须依靠某些更为简单的东西。比如说眼睛,它只能看到在视觉上形成对比的东西,感官如此,认知也是如此,结果就会造成了人类的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当一个人逐步逐步走向灭亡时,如果每一步都很小,大脑的对比错误反应倾向通常会任由这个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种情况会发生,是因为每一步和他当前位置的对比都太小了,正所谓“小小纰漏,能沉大船”。

十二

人,尤其是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总体上这个倾向是正面的,可有时候重视理由的倾向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或者不准确的,也会让其得到认可。比如说,微创有那么多创新在研产品——这真有意义吗?反过来想……

十三

各种心理倾向的复合效应,芒格还提出了其它心理倾向,比如妒忌倾向、废话倾向、不用就忘倾向……

结论呢?在对照完上述不完整的检查清单,我决定:在目前的价格下坚持持有微创,我倾向于再在给它一到两年时间,期间除非价格严重高估,否则不会卖出。$微创医疗(00853)$

全部讨论

2023-03-20 20:02

财富向善

2023-03-20 19:57

全是内心独白,你会像尼采一样成功

2023-03-20 20:01

市值到多少算高估?

2023-03-20 20:00

我拿了四年了,也心如止水,不以涨喜不以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