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回顾丨2019年A股八大关键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2019年岁末已至,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又是收获的一年。

2019年A股圆满收官,回望过去一年,国内A股市场又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深证成指涨44.08%,创业板指涨43.79%,涨幅领先全球主要股指;科创板横空出世并对资本市场带来新气象;也有财务造假“双康事件”,债务违约数量创历年新高、上市公司减持规模接近去年两倍。

展望未来,新版证券法将于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全面实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2020年,A股大变局即将全面展开。

丨新法:新证券法将全面推行注册制

时隔14年,新修订的证券法获得通过,并将于2020年3月1日施行,证券市场“罚酒三杯”式的处罚将成往事。

12月28日,新版证券法12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此次证券法从证券发行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强化投资者保护、强化信息披露、健全多层次资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针对市场深恶痛绝的欺诈发行行为,新证券法大幅加大了处罚力度。

按照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基本定位规定证券发行制度,不再规定核准制,取消发审委;同时,为有关板块、有关证券品种分步实施注册制的进程安排,留出法律空间。

新版证券法大幅提升了针对欺诈发行各方的处罚力度。比如,对于“尚未发行证券的”,对发行人的罚款标准由原来的“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提升到“2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对于“已经发行证券的”,对发行人的罚款标准由“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提升为“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0%以上1倍以下”。

同时,针对相关责任个人的处罚也全面升级。新证券法则明确,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前款违法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000万元的,处以2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在旧证券法中,罚款规模仅为 “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这意味着,按照新版证券法,如果违法做实,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仅要被没收自己企业上市所得的全部收益,还可能要付出最高达到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倾家荡产亦有可能。

丨科创板:科创板横空出世

2018年,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启动。今年3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上交所则出台相关细则,除了实行注册制,也将上市的核心条件从利润变成了市值,同时允许同股不同权。

推出科创板是国内证券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回应,从7月22日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交易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科创板IPO数量达67家、融资总额达到803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稹表示,推出科创板是推行金融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创新、提高融资比重的需求。相比从前的核准制,注册制带来的多元化的上市制度给更多企业放宽了上市门槛,提高了审核效率,同时,科创板实行市场化定价和自主决定发行规模,上市企业普遍出现超募现象,融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更高。

12月24日,证监会同意了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刻得)科创板IPO注册。优刻得成立于2012年,坚持中立云计算,专注云计算领域进行研发,形成了围绕公有云IaaS、基础PaaS产品的较全面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储备,并逐渐向私有云、混合云、下一代 PaaS、人工智能领域拓展。

作为 “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和“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优刻得成功注册对于后续申报科创板企业极具标杆性意义。

丨养猪:A股“猪倌”掀起增产潮

今年下半年,A股养猪企业掀起增产狂潮,国内各大养猪企业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如温氏股份是“养猪规模7000万头”,全国市场占有率10%”,新希望则是2022年达到2500万头养殖产能。

为此,温氏股份收购了河南的实力养猪企业新大牧业,新希望则在近期发布了投资90亿元建9个大型养猪场的公告,落地地点除了国内的6个省份,还有海外的菲律宾。而在这之前,牧原股份唐人神正邦科技、天邦农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养猪投资计划。

A股养猪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小目标”,与养猪市场的大变局有关,受2018年下半年始持续至今的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农业部201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分别为31346万头和34761万头,分别同比下滑了6.2%和15%。

存栏量快速下滑,导致生猪市场供求格局年内迅速转暖,让众多A股养猪企业上演转身神话。以牧原股份为例,中报期间,其净利润仍未亏损1.56亿元;三季报时,其净利润就摇身一变达到13.87亿元,同比增长296.04%。

牧原股份的市值变化显然更引人关注。3月4日,牧原股份的收盘市值就达到1055亿元亿元,登顶河南上市公司市值榜;10月25日市值站上2000亿元大关,成为河南首家市值破2000亿的A股公司;11月1日,其市值达到年内顶峰2239.8亿元,力压温氏股份当日收盘市值2123.74亿元。

但随后,牧原股份市值掉头向下。截至12月30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已由巅峰时期的103.60元/股下降至85.10元左右,市值也滑落至1840亿元,59天蒸发掉1个正邦科技(12月30日收盘市值387亿元)。

丨造假:“双康事件”惹怒证监会

4月30日,曾经拍过经典广告《康美之恋》康美药业再次成为“焦点”,该公司当日在一份公告中披露,近“300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原因竟是核算账户资金时“多计了”,A股迄今为止最大的现金造假事件露出冰山一角。20天后,康美药业“带帽”。

8月16日,ST康美现金造假案细节披露,其2016年、2017年、2018年半年报及2018年年报均存在虚假记载。2016年度至 2018年度,ST康美分别虚增货币资金225.49亿元、299.44亿元和361.88亿元,分别占当期净资产的比重为76.74%、93.18%和108.24%。

对于ST康美药业造假,证监会定义为“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并指出“康美药业等公司肆意妄为,毫无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之心,丧失诚信底线,触碰法治红线,动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根基”。措辞之严厉史无前例。

ST康美三位核心当事人马兴田、许冬瑾和邱锡伟,则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作为2019年资本市场“双康事件”的另一位“当事人”,*ST康得的财务造假行为也于7月5日被证监会调查公布。作为国内资本市场虚增利润最多的财务造假事件,其调查始于1月22日,耗时近半年。

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8年间,*ST康得通过续增收入和成本的方式,分别续增利润23.81亿元、38.9亿元、39.74亿元和24.77亿元,分别占当期利润的144.65%、134.19%、136.47%和722.16%,四个年度实际净利润均为亏损。

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其他严重违规情形。除了常规的责令改正、警告和顶格罚款,证监会还认定,*ST康得实控人钟玉 “直接组织、策划、领导并实施了涉案违法行为”,其本人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涉案3核心高管则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ST康美和*ST康得只是2019年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比较典型的两家企业,并不是全部。年底,经过证监会披露调查结果显示,千山药机2015年至2018年间连续四年净利润实际为负,收入、客户回款、坏账准备、利润等事项均存在虚增情形,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丨违约:手握183亿现金还不起20亿的债

今年以来,数十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情形,东旭光电尤其引人关注。

11月18日晚间,东旭光电两只债券违约。11月19日零点,东旭光电发布相关公告显示,两只债券规模合计约30亿元,本次应兑付20.1亿元,而导致违约的原因,则是“公司资金暂时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

但诡异的是,就在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中显示,东旭光电账上货币资金高达183.16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20.56亿元、存货51.84亿元,其他流动资产合计444.89亿元;负债方面,流动负债合计270.4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规模高达101.29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84.15亿元,另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2.38亿元。

坐拥180亿巨款却还不起20亿债券,拥有大量货币资金却企业债务高企,这两个信号都让人不禁想起了*ST康得。而就在今年5月份,深交所就曾问询东旭光电,要求其说明在货币资金余额较高的情况下维持大规模有息负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与此同时,东旭光电大股东东旭集团祭出杀招,东旭集团大股东东旭光电投资有限公司拟向石家庄国资委转让其持有的东旭集团51.46%的股权。但截至目前,股转计划却仍未实施。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共有27家A股企业先后发生56次违约,涉及债券余额超过400亿元。违约企业分别为永泰能源金鸿控股宏图高科东方金钰、金州慈航、天翔环境东旭光电贵人鸟天广中茂东方锆业,以及*ST康得、ST银亿、 *ST北讯、*ST庞大、*ST秋林、*ST天宝、*ST刚泰、ST金贵、*ST盐湖、*ST利源、*ST凯迪、*ST华业,还有印纪退雏鹰退退市华业,永泰能源,保千里等。

违约公司中,永泰能源、*ST秋林等11家都有2次以上债券违约记录,涉及债券总余额均超过10亿元,规模较大。其中*ST盐湖年内已3次违约,涉及债券余额61.74亿元,金额仅次于永泰能源。

实际上,年内全国各类债券违约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大于往年。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国内企业债券违约总数量已经达到177只,涉及金额1419.08亿元。2018年全年,国内债券违约数量为125只,涉及违约金额1209.61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年以来,受经济转型换挡期及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危机,使得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数量和金额都创下新高。

丨犯罪: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涉嫌犯罪

6月1日,随着光大证券“一纸”公告,暴风集团海外收购遭遇“世纪骗局”的旧事随之被扒。

2016年,暴风集团联合光大证券旗下光大浸辉设立浸鑫基金,目标收购国际顶尖体育服务公司MP&Silva Hoidings S.A(以下简称MPS),此次收购被暴风科技董事长冯鑫认为是暴风科技切入体育产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通过这只基金,暴风集团光大证券于2016年5月23日以5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MPS 65%的股权。在这之后,MPS与相关体育赛事联盟的版权和合约不断丢失,隐藏的债务危机也接连爆发,2018年10月份,英国高等法院下令MPS破产清算。

9月2日晚间,上海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行贿罪和职务侵占罪对冯鑫批捕,随后暴风集团员工相继离职。12月24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暴风集团风险的通知,“暴风集团股票可能因无法按期披露年报、净资产为负被暂停上市;主营业务陷入停顿;因被立案调查及交易所公开谴责,不符合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重组上市的条件。”

暴风集团2015年创业板上市,曾以连续29个涨停板一举成名。今年6月,暴风集团还在其新品发布会喊出“16周年,归来仍是少年”,但不到半年,暴风集团主业已经停顿。

与往年相比,今年A股实控人的涉嫌犯罪花样更多,带来的影响也更大。除了冯鑫涉嫌行贿,还有新城控股实控人王振华涉嫌猥亵女童、葵花药业实控人关彦斌涉嫌杀妻、派生科技实控人张林涉嫌非法集资、ST中科实控人张伟涉嫌黑社会犯罪、博信股份实控人罗静涉嫌金融诈骗等。

7月3日晚,新城控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振华因个人原因被刑拘,其子、公司董事兼总裁王晓松被选举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并即时生效。而王振华的“个人原因”则是“涉嫌猥亵9岁女童”。

王振华因个人问题遭刑拘,不仅导致各大评级机构相继新城控股列入“负面评级观察”,也让其不得不快速甩卖项目回血,以保证企业安全。7月下旬,新城控股两度发布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公告,涉及资金规模约68.54亿元,均以现金方式支付。

12月中旬,惠誉国际评价发布评级公告,将新城控股评级评分从“负面评分观察”中删除。

丨减持:年内A股减持套现超3900亿

12月19日,随着万科A的一则公告发布,“宝万之争”正式进入尾声,宝能系持有万科A股股票的比例已降至5%以下。

当晚公告显示,2019年11月27日至2019年12月19日,姚振华旗下钜盛华和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万科A股票5.65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5.00%,共计套现154亿元。截至2019年12月19日,钜盛华和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份5.65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4.9999998%。

宝能系减持万科只是年内A股净减持最大的一笔。Wind统计数据显示,年内A股共有50家企业净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除了上面提到的万科A,还有招商银行、药明康德、兴业隐含个和顺丰控股等,净减持金额分别为146亿元、129亿元、92亿元和57亿元,减持多为大宗交易完成。

越来越多的被动减持是今年资本市场减持的新特征。2018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大跌,不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浮出水面,并由此掀起了一波被动减持潮。因股权质押引发被动减持比较典型的企业如千山药机,2019年初以来,千山药机陆续发布多个公司股票质押遭遇平仓被动减持公告,涉及公司高管、董事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今年以来,A股市场发布被动减持及相关进展公告近400例,较2018年增长60%,涉及企业超过100家,其中66家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90%。仅少数被动减持因为资管计划、员工持股到期等,其余被动减持多与股权质押有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6日,A股共有17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净减持股份(重要股东合计减持股份扣除掉合计增持股份后得出的股份数量)金额合计达到3937.69亿元。远超2018年全年的1195家和1945.87亿元。

一般而言,股东增减持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属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一项功能。而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小非减持由于融资困难,减持套现的动力自然加大。

然而,即将到来的2020年,市场“减持”压力依然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0年限售股解禁市值创近十年新高,仅在2020年1月份待解禁市值就高达6802亿元,占全年比重20%。

丨踩雷:康力电梯一年三“踩雷”

11月25日晚间,康力电梯公告称,公司投资的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华领定制9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最终可能存在期满相关投资本金及收益不能如期、足额兑付的风险,涉及资金7900万元。

随后,康力电梯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说明存在兑付风险的理财产品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已是康力电梯今年第三次遭遇理财违约的事件,今年3月份、4月份,康力电梯曾公告投资的上海良卓票据基金1.1亿元、大通阳明18号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3000万元不能如期、足额兑付。三次“理财踩雷”涉及资金共计2.19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康力电梯的理财损失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

业内分析师认为,受经济整体下行影响,企业在实体投资方面更加谨慎。为了让资金流动起来产生效益,投资高收益理财产品也就成了重要选项,但高收益匹配高风险。

有意思的是,此次“华领定制9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兑付风险中,踩雷的上市企业还有中原内配。而在今年三月份“良卓致远”私募投资基金暴雷事件中,康力电梯和中原内配也同时栽了跟头。

根据中原内配11月7日发布的公告,截至当天,中原内配购买良卓资产已到期尚未兑付及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合计余额为1.09亿元。

此外,四方达也于今年3月19日发布公告称,踩雷“良卓资产”。

众多上市公司踩雷背后,除了大环境的变化,也有上市公司的集体选择。数据统计,2018年,共1315家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规模合计1.8万亿元,为历年最高。今年以来,已有1115家A股公司购买理财,累计理财规模约1.2万亿。

责编: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