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房租大涨,年轻人是否还要到北上广深打拼?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9回复:608喜欢:75

一线城市的房租一涨再涨,年轻人是否还要到北上广深打拼?[加油]

精彩讨论

淡泊高远2018-08-20 11:02

首先,拿所谓环境说事,北上广深的环境绝对不是中国最差的几个城市,只是因为一线大城市的问题经常被播报出来罢了,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环境要恶劣的多,而且广深这种城市,没觉得环境污染到什么恶劣的程度了
其次,在北上广工作不是什么异常艰苦的事,远离家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快乐,选择在一线大城市工作更不是什么价值观扭曲,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问题,如果说别人的选择自由是价值观扭曲,这样的言论和想法,才叫价值观扭曲
最后,谈谈为什么当初自己要做出这个选择
大学毕业在大城市工作(不仅仅包括所谓北上广深,苏州杭州南京当时也是我首选),坚决不回家的主要原因是:家乡的人不遵守规则,整个地域也没有什么公开简单易懂的规则可言
去年过年我回家,跟初中同学一块喝酒聊天,我家跟他家是世交,他爹跟我爹也是同学,关系自然是很亲热的,刚好他研究生快毕业,就等六月份毕业,去市水电局工作上班,一入行就是正式编制,非常舒服,喝了一小会他开始跟我说胡话,说到自己的年轻梦想,渴望去大城市奋斗云云,问我觉得是不是回家乡工作很没出息,然后说道他羡慕我在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我很反感的看着这人,内心呵呵冷笑几声,没搭话,只想扇他几耳光,把这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小王八蛋扇醒
我大学毕业时候不是没尝试在家乡找工作,考过一次市教育局老师,考过一次市招商局翻译,这两份工作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每次都考中了,但是每次都被刷掉了,也不是分数不够,而我一直弄不懂他们的录取规则和竞争原则,但是就是不中,后来打听一下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我爹有个得意门生,一直在镇上小学教书,是优秀教师,每次都是全县第一,但是他连续考了三年的县教育局编制,每次笔试都是第一名,却每次都失败,而同时有个女老师,轻松一考就过了,这位女老师的出勤率差到极点,教书更是烂的一塌糊涂,为什么能考上呢?因为她公公在县政府,是个官僚
至于我这位小王八蛋同学,口口声声说羡慕我在大公司工作,为什么能进水电局这种肥差(在三线小城市,七七八八加起来月收入都能过万,而市区房价,50W就能买个非常不错的公寓了),因为他老爹在县政府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有很多人脉
而我爹只是个穷教书的而已
事实上,我也曾经试图学着他们这样不遵守规则——我直性子的爹在我妈的唠叨下,终于愿意出头去教育局求那些老同学帮我这个没用的儿子找份教职,我打印了一摞证书,陪着他挨个登门拜访,送烟送酒送红包,去了一两家之后我就发现不对劲了,我爹两鬓花白,好歹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我却在旁边看着他低声下气忍气吞声连连点头的求人,好话说尽,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他想尽词汇的来推销我,说我各种大学成绩云云,那时候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尊严的男人,都绝对不愿意让自己老父亲如此折辱,就为了给自己的废物儿子找份月薪2500的狗屁教职
于是我悄悄拉了下我爹的衣角,拉着他回家,回去我仔细想了下,第一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爹这么放下尊严的求人,第二我自己也绝对不可能以后为了我的子女这么低三下四的受屈辱,内心这么一想,干脆操他们妈!于是第二天我就打包离家,去家乡附近最大的城市,上海,过了三天,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于是一直混混到现在
我爹和他同学们的遭遇对比加上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家乡的环境中所谓的规则是不看个人才干和才华成绩的,只看人脉资源家庭背景,但是这种规则要求的条件我达不到,更不愿意在这种不守规则的环境下生活下去
没错,全中国的大环境就是不守规则,但是大城市因为多元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找到守规则的小环境,而这点对于那些空有智力才干却毫无家世背景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就这么简单的事而已
而当年我让我爹这么一直低三下四的求下去会如何呢?毫无疑问肯定会有个稳定的工作,能让我做下去,但内心深处,我反感自己成为这种不守规则的人,更不愿意自己的小孩,以后也生活在这种不守规则的环境里
PS,从来不认为在老家就是安稳踏实,我身边回家工作的哥哥姐姐和同学朋友们更多的变成了世故乡愿不守规则的无耻小人,在大城市工作也不代表就好高骛远不安分,更不太容易成名成家大富大贵,但是起码自给自足,做到坚持内心原则,成为一个可爱的普通人,这点不是在我老家安稳踏实过日子的混蛋们能比得上的

进化心态2018-08-20 10:53

感觉哪里都是死路一条

黎明20182018-08-20 11:02

年轻人真应该去一线城市打拼。
一线城市给你的平台、格局、机遇、见识都是无与伦比的。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在3、4线城市,一份不错的工作要挤破头,但在一线城市,略微有点能力,很多好平台会给你offer。
年轻人自身就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当代的大多数年轻人很努力,我觉得最缺的就是勇气和魄力。
所以,年轻人,不要怕、不要悔,大胆去做吧。

全部讨论

2018-08-21 09:17

从开封到纽约,繁华如过眼云烟,今天的一线城市不过是明天的开封。该走就走,心安之处是故乡。

2018-08-20 16:00

实际上很多人去北上广打拼也并不是一定为了要在一线城市落户。

年轻人称年轻多去大城市历练一番开开眼界没什么不好。高房价甚至是高租金我觉得也是历练内容的一部份。如果坚持得住,我支持年轻人北上广去闯一闯。

然而,做事要有计划,人生要有规划。历练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现机会,进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机会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计划好成长的步骤,实践好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越是在如今这种艰难的生活历练中走出来的年轻人,未来才越有战斗力,也更有可能接近成功。

2018-08-20 15:50

待不住的北上广,回不去的小村庄。

2018-08-20 14:07

研究生海归回来在上海私募做了不到俩年,老板对我也很好,工资税前一万不到。刚好那年行情好,年底分了点奖金十万吧。家是二线省会武汉的,女友家也是武汉的。女友跟我一起在上海奋斗了不到两年,她工作就一般了。我俩准备领证结婚了,就要考虑未来在哪里落脚问题,是在上海还是回家乡。回我家回她家都行,比不了北上广金融行业,但是学历我们是有的,找个靠谱工作还是有可能。最后实在不想在上海蜗居了,就离开了跟老婆武汉领证回去了。主要我家在武汉有几套房,可能让我们落脚。回来了工资稍微低一些,但是有车有房,每月开销没上海大。还是蛮舒服。至于是不是温水煮青蛙,无所谓吧,在家也能安心看看书提高提高自己,我的人生毕竟跟老婆一起,可以明后年考虑生孩子,爸妈能给我们带下,而在上海估计得三十几岁才能生孩子了。。。所以我结论是:如果你家乡在二线龙头城市有房有资源,可以回家过小康,因为你还有后路。如果没有,那在哪奋斗没啥区别,反正都是高房价,可能北上广机会还多一些吧。这个还有个人家庭因素,单身可以漂,成家了就要考虑多一些了。

2018-08-20 11:05

其实我看宁南山的文章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也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郑斧热衷于控制城市规模?为什么北京就必须2300万人口,2500万怎么了?2700万就会崩吗?3000万又能怎样?为什么就非得全部按行政规划去雄安,而不是6环7环8环顺其自然的扩张出去。如果玩命的供给,我不信房价房租下不来,一年投放个100万套房子出去,开发商谁爱接接去,城里没地城外有的是,京郊大片大片的空地,只要造出来了价格便宜还怕没人买么...刻意的压缩城市规模,但产业就业资源又蓬勃发展,于是就把人吸引过来在受限的城市范围内压榨生活空间。有谁能指教一下,这么做到底是图个啥?

2018-08-20 10:59

房价是一方面,关键是北上广深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

2018-08-21 12:27

深圳很多二手房东高价签五年租期收购大户型的房子,再改造把客厅厨房大房间分隔几个小房间出租,自如蛋壳等都是这么干的,这种做法就算高价收购也可以马上就盈利,而且还可以垄断房源,随时涨租金,这些二手房东都是吸血鬼。
而自如蛋壳就像滴滴打车一样先烧钱,等取得垄断后就涨价。

2018-08-21 10:51

我在上海中心城区法租界(卢湾和徐汇区)开中介的,我们的数据是刚需大于房源,特别是每月低于五千千元特别好租,好多房子出来就被租了。
目前的租售比不合理,所以发生变化是必然。

2018-08-20 16:32

我是因为在上海待了四年,才喜欢上这个城市,才让我留下的。是真真切切因为这个地方打动我而选择坚持在这儿。
我在上海是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感觉。
我是一个人来的上海,我在上海没有任何亲戚,这四年所有的成就都是靠一个人努力而获得。我并不是说只有上海才能实现你的人生梦想。但如同前面的“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成功”,上海给了我最好的机会去实践上面的话。作为一个从来不是尖子生,只是中上资质,家庭条件中等的孩子,如果我的努力不是放在上海,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回报。
我第一次到上海,最吸引我的竟然是自动售货机。现在回想才明白之前没走出来之前视野是多么狭隘。在上海,我是第一次看到排队这种现象,第一次看到坐电梯有左行右立,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完让我觉得医生可以信赖。我在上海的四年,我能看到喜欢的演唱会,能去看斯诺克大师赛,能参加各种大公司举办的活动,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太多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把握,就可能让你见识更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并不一定只在上海,只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其实关键的在于。

另一方面则是当你走出来后,视野开阔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之前有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以至于当你再回去,和亲戚,甚至和高中朋友,一些没有离开的朋友都有沟通的差别。在上海我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拼搏,我想买贵重的东西会自己去努力挣钱,我生活的光鲜的一面都是一点一点的汗水换取的。但是在与一些之前同学的交谈中你会发现,很多开始就走向了所谓的“社会成功”,即不在乎过程,在乎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