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般来说,毛利上涨会导致净利上涨更多,毛利下跌也同样会影响净利下跌更多,所以,一旦二者关系趋势不匹配,那就要关注期间费用率了,期间费用率的趋势能反应企业的行业地位。
比如某产品出厂价100,毛利30%,净利为20%,假设期间费用不变,若产品涨价10%为110,则毛利提升为36%,增长20%,净利为27%,增长35%,净利比毛利增长更多。
反之同理,假设期间费用不变,若出厂价下跌10%为90,则毛利为22%,下降26.7%,净利为11%,下降45%,净利下降比毛利要更甚。
由此,涨价和降价对净利率的影响是杠杆式的,由此,一个嗅觉灵敏的投资者,一定会对格力在毛利下滑33%的情况下,其净利反而只下降了20%这一现象,产生疑惑,由此进一步推测到期间费用率的下滑。
苏泊尔就是这样,三年前到现在,毛利下降了近20%,但净利率反而没怎么降,原因就是期间费用下降了25%
通常这类都是行业具有一定地位的公司,前期开荒期付出的期间费用较高,但在行业地位稳固后,期间费用率就会下滑,但仍然可以保持不错的销售。
美的也是这种类型,虽然2017年以来,毛利下滑,但净利上涨,因为期间费用率下降了24%,若没有强势的行业地位,期间费用很难降下来。

大部分企业都是跟随毛利下滑,而净利恶化的,尤其是不具备行业支配地位的企业,比如长虹美菱,卖白色家电的电器企业,其毛利率从2014年至今由23%下滑至12%,降了48%,跟随的是其净利率从2.6%至0.48%,甚至亏损边缘,这种净利大过毛利下滑的类型,是很多企业的常态。
所以,个人对企业毛利下滑而净利并未跟随下滑的这种指标信号,也是非常关注和在意。$腾讯控股(00700)$ $格力电器(SZ0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