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二十五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1. 奖励和惩罚,由于激励机制引起的超级反应。制定正确的激励机制往往能够带来企业效率提升,比如联邦快递从按时间计费改成按批次计费,员工效率显著增加了。富兰克林说:如果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不能诉诸理性。比如心理学发现随机的激励,反而能够促发动物某些反射行为(其实短视频平台鼓励普通用户上传视频机制也是,你那个播放量其实是随机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屁股决定脑袋带来的偏见,比如股票经纪人推荐的股票,大概率是那种产生最大交易费用的。比如律师行业,你和混蛋打交道可能赚的钱更多(因为他是非多)。这些偏见正是巴菲特和芒格离开最初职业的原因。当然激励人不仅有金钱,也有诸多非金钱因素。

2. 喜爱/热爱倾向。刚出生的人类天生就会喜爱对他好的人。而热爱可能会带来很多偏见,比如忽视热爱对象的缺点,爱屋及乌等。因此,不要对投资企业表现出过度热爱,这样你就已经产生了偏见。

3. 讨厌/憎恨倾向。与上面相反,主观讨厌就有可能忽视对象优点。

4. 避免怀疑的倾向。人类大脑有一种尽快决定,消除怀疑的倾向(求省事)。很多时候,社会性的压力也是逼迫人尽快决定的外部压力,而这种求省事态度就很多时候会作出错误决定。

5. 避免不一致倾向。人类大脑不愿意作出改变,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甚至你可能都知道这个习惯不好。这一点和第四点有很强结合作用,其背后原因可能是生物性的,比如人类远祖还是动物的时候,迅速作出改变对生存来说很重要。比如,远祖能够通过协作(一致性)获得生存优势。当然,避免不一致的倾向也有好处,比如忠于职守,庄严的仪式也可以让新成员更加忠心。但是更多可能是问题,比如富兰克林为了获取某个大人物喜爱,经常通过一些无关紧要事情来和他打交道(比如借书),从那以后,大人物就更喜欢富兰克林了,因为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和那个借书的富兰克林印象不一致。如果某个受到操控,故意不停伤害其他人,那他就会倾向于贬低甚至憎恨这个人。总结来看,足够的智慧应该成我们能够摧毁那些顽固的基因。

6. 好奇心倾向。好奇心推动科学进步,好奇心让人们人生有更多乐趣和智慧。

7. 康德式公平倾向。如果人们都能遵守某种公式,那社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某种程度,儒家说的礼和仁都是类似道理,每个人牺牲一点,求得社会共同利益最大。

8. 羡慕、妒忌倾向。巴菲特曾说驱动社会进步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这实在是人的天性。心理学为什么不谈妒忌?芒格认为可能是因为如果说某种立场是嫉妒造成,对那种立场的人是一种侮辱,从某种程度这也是一种礼。

9. 回馈倾向。以德报德、以牙还牙似乎也是天性。化解过激情绪反应的最好方法是延迟自己的反应(冷静一下)。当然销售的小恩小惠,往往可能赢得客户更大回馈,比如别人给你端一杯咖啡,你可能要付出500美元代价。反面,如果你让步,对方可能有更大让步。比如有个实验寻访陌生人是否愿意带领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参观一次,最开始只有六分之一人愿意。但是如果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愿意连续两年每周都做这件事,几乎每个人都会拒绝。但是如果你退一步,重新问是否愿意带领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参观一次,50%会回答同意。买卖中,心理价位是80,你可能先叫价100,求乎其上,得乎其中。

10. 受简单联想影响倾向。人类本色可能不是靠理性思考,而是靠感性直觉思考。比如很多人觉得价格贵的商品就是好的,这也是品牌经济的根基。还有就是路径依赖,其几乎是毁掉让你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芒格建议避免路径依赖需要谨慎审视以往每次成功,找出偶然因素,然后针对每次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还有一种情绪化直觉反应就是会憎恨带来坏消息的人(反之亦然),这种老板基本最终结果就是被谎言围绕。伯克希尔的宗旨是如果有坏消息立刻汇报,好消息倒是可以不报。简单直觉思考还有可能以德报怨,比如你一直帮助某人,如果有一天你不帮助了,他可能会恨你,因为获得你的帮助已经变成了他的条件反射。

11.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有些人碰到痛苦就再也走不出来,不能面对现实。“如果有希望才能坚持“变成”活着本身就是意义”,那也是一种升华。

12. 自视过高的倾向。瑞典有90%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以上。自视过高往往让人偏爱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老板招聘),派系也是这么来的。比如买彩票,人们总是认为自己选号比随机选号要好很多。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千万别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高估有时候也会带来勇气。

13. 过度乐观的倾向。人类不但会简单避免痛苦,而且会在非常好的时候,表现过度乐观(似乎也有过度悲观的毛病)。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始终理性思考。

14. 被剥夺的超级反应。一个人从10美元得到的快乐并不等于拥有后失去10美元的痛苦,后者要大很多。一个再富有的人,也会在意那些经常出现的小花费(比如油价)。最容易让人上瘾的方式就是设计一些离赢很近的情形。而被剥夺超级反应很多时候会形成保护主义,比如学术抱团,反对供给自己的意见。芒格说避免极端保护主义一种方法是和而不同,就是讲礼貌(他是孔子信徒)。

15. 社会认同倾向。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被他人影响,或者说从众心理是一种生理本能。年轻人最尊重的是他们的同龄人,而不是父母,所以与其父母教训子女,还不如控制他们交往朋友质量(为学区房立言?)。人们在困惑或者有压力时候更容易从众,这也是一些邪教在压力之下让人顺从原因。所以,一些坏行为如果在媒体传播,应该立即禁止。此外,学会在鄙人犯错时候不要以他们为榜样也很重要。

16.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房产中介通常会先带你看几套很差且贵的房子,然后带你看一套价格一般贵的房子,然后你就会觉得后一套是好的选择。买一辆100万的保时捷,选配即使是很小部件也要上万(相对于总价不贵)。

17. 压力影响的倾向。轻度压力让人更好表现,重度压力将会让人失控。巴普洛夫曾经做过实验,当狗面对洪水淹没风险时候,几乎所有狗都会崩溃,越难崩溃的狗也越难恢复。

18. 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大脑会高估容易得到的东西重要性(偷懒倾向)。一种避免方法是按程序办事,设立检查清单。一种做法是重视反面证据,应该特别关注那些不容易量化的因素。

19. 不用就忘倾向。所以要勤奋练习。

20. 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远离化学物质。

21. 衰老-错误影响倾向。年纪老,认知也会衰退,所以要终身学习。

22. 权威-影响错误倾向。前几天看个短视频,有个人牵狗进入电梯,有个大哥怕狗,这个牵狗人叫狗坐下,那个怕狗的大哥坐下了。

23. 废话倾向。人类语言天赋太好了,废话可能会误导人。

24. 重视理由倾向。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候讲清楚原因,那学生会很容易接受,在企业内部和同事合作也是。不幸的是,重视理由的倾向太强大,让人可以介绍哪怕毫无意义的原因。比如,我们总是去找市场短期下跌的原因,然后自圆其说。

25. LOLLAPALOOZA效应。就是数种心理倾向最终造成极端后果。这种极端后果可能是好的,比如可口可乐有四种因素:1.饮用后的能量,卡路里;2.饮用后的味道、香气;3、刺激品,糖和咖啡因;4.人们觉得太热时的凉爽效应等。但是以上讲的很多负向因素也可以结合,那就会带来更可怕的效果。$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