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0

$零跑汽车(09863)$ $理想汽车-W(02015)$ $特斯拉(TSLA)$ 

零跑Q3业绩会宣布年底推出C11增程,23年推出C01增程。


从主机厂端来看,现在亟待解决的瓶颈是成本问题。无论是减配低价版车型还是增程车型的推出,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使终端售价更有竞争力。选择增程而不是普通插混也是因为增程动力总成更便宜,结构简单,上起来更快。展望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可见的会增速放缓,而各家主机厂产能却是大干快上,同比均有大几十的增长,主机厂之间的一场血战不可避免。终端要想降价,得先降生产成本,电池价格高企,从降低电池带电量的角度进行降本,最快,效率也最高。


有投资者担心,特斯拉通过4680和底盘电池一体化大幅降本,国内走增程会在电动化进程被拉开身位。我想说的是,眼下国内主机厂最重要的是先活过23年,宏观经济不景气,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公司亏损的容忍度大幅降低,资本不可能持续无节制地输血。先活过23年,才有资格去谈和特斯拉竞逐星辰大海。其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和AI对中国主机厂的领先早已不在一个数量级,长远来看,电动化的短期落后根本不是事儿。最后,短期转型增程,也不是说就不投研发搞纯电了,不冲突。


从用户角度来说,预计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迫于成本压力加入增程阵营,对于增程路线的推动和消费者教育有积极作用。而转型较慢,执行不坚决,经营性现金流差的厂商(特别是主打30万以下中低端市场的厂商),会逐渐退出舞台。


对于理想来说,越来越多的车企转向增程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在于所谓的落后技术“增程”渗透率逐渐提升,会改变消费者的认知,理想作为增程的先行者会被消费者当做增程的标杆,享有溢价。不好的地方在于,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场景不再是理想、问界等独有,可能加剧该市场的竞争。但是理想也不仅有增程这一个核心竞争力,甚至我认为增程是理想众多核心竞争力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整体来看,增程的崛起对理想汽车利大于弊。

 

对于锂电产业链,这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单车带电量直接打对折,储能装机绝对量还太小,明年锂电景气度仍需观察。

全部讨论

2022-11-16 15:00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2022-11-16 15:00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