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波动,我为什么不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4

五一节前,30年国债为代表的超长债有过一波幅度不低的调整。

一把跌回2月,打没了将近两个月的收益。

但说实话,我对此毫无感觉,对账户也没什么影响。

第一,之前的文章,我们一直在说不敢碰超长债,甚至连长债都买得不多,现在只敢买的就是短债。

第二,我自己买的也是短债基金,而大多数短债基金的回调,也就是1周到2周的样子,所以也没什么痛觉。

第三,如果这种级别的调整都大惊小怪,那我觉得还是考虑货币基金和定存最好,就算选择基金也要买定位在货币+、闲钱管家的那种短债产品。

因为在债牛走到这个地步之后,只有类似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才能提供必要的安全感。

回撤才知短债好

债券市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超额收益的空间本就不大,你想追求收益要么搞信用下沉,去加久期,拉杠杆。

如果一个基金长期收益率持续很高,那对投资者来说反而更该警惕,因为你不知道暴露了什么风险。

比如信用的过度下沉,又或者是杠杆和久期过高,当行情转折的时候,下跌也有可能是超预期的。

那这就违背我们买债基的初心了。

我相信,99%的朋友投资债基,出发点还是以较小的波动来获取合理的回报而不是为了几个点的“超额收益”去承担那些不可预期的风险。

所以很多时候,债券基金最忌讳通过历史收益排名去挑基金。

之前我们也一直说,作为底仓资产最应该关心稳健,所以前段时间我提短债基金的次数会更多一些。

那什么时候才会觉得短债好?

等债市下跌的时候。

大家知道,对当前的债市收益率,市场的分歧还很大。

债券收益率向下,意味着未来债券的票面收益不会很高,而存量的债券(尤其是长债)的收益率因为是降息之前约定的,这就很吸引人,所以债券收益率向下,存量债券价格向上,债牛。

看多者认为,在经济没有明显的好转之前,债券收益率下得还是不够快,不够多;看空者认为,债券收益率下行和股票的估值一样,他都有个合适的边界,现如今长债尤其是超长债的上涨,已经极大透支了收益率,所以不搞长债搞短债。

节前超长债为什么波动?

导火索就是央妈借《金融时报》之口提及长端收益率,表达长端收益率下降太快,与经济增长预期相背离的问题。

做债的人,谁的面子都不给,但央妈的话,还是听的。

债市遂大幅调整了几天。

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

历次中短债相对长债的超额收益,几乎都来自于债市回调的区间,对此中金有篇写得非常好的报告,叫《回撤方知短债好》。

可以看到,2021年以来短债基金的优势都分布在突发事件导致的债券收益率上行的这个区间。

前几年,公募在中长债基金的布局要领先于中短债,但近几年中短债的占比也在迅速跟上。

全市场最大的短期纯债基金,规模都在百亿到200亿往上,而目前全市场最大的短期纯债基金,是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

这是一个成立在2021年9月的产品,成立时间并不算太久,但规模却很大,因为过往的表现确实很硬。

中短债基金的未来是承接“理财替代”需求

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有3.76%,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只有0.09%,

在最近几次债市调整中的表现都非常突出。

尤其是那场深刻影响债券市场的2022债市回调中,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只用了14个交易日就修复回撤,进而创下新高,这种填坑能力叹为观止。

目前,在权益市场仍然不太景气的环境下,固收不只在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也在基金公司的非货管理版图中起到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国内,债市牛长熊短的格局下,得固收者得天下,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

长信基金目前的中短债基金总规模在全市场排名第8,已经是妥妥的中短债基金头部大厂。

长信稳航30天持有中短债债券也是2024Q1规模涨幅前20名的一个,可以说,在中短债基这块的口碑已经打开。

大家不要低估短债基金,更不要看不上这几个点的收益。

我觉得当前乃至未来,公募中短债基金有着非常确定的增长前景,那就是承接理财替代需求。

不知大家发没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最近有越来越多的30天到1年期的持有期型债基陆续出现,而且卖得都非常好。

大家为什么没有把对封闭期的抗拒带到债券基金上来?

因为月度、半年度、季度甚至年度持有期债基,就是对标相同期限的理财的。

大家可以回家问一下爸妈,他们买的理财,是不是就是这么设计的?

贴近理财用户,解决用户真切的闲钱管理需求,这就是公募债基在做的。

如果观察长信近几年的产品布局可以发现,长信正在有条不紊地拓展自己的债基产品线。

长信纯债一年定开债基是公司元老级债基,因为业绩好还拿过金牛奖。

然后,长信从早年间比较传统的一年、半年定开债基,到后来长信利众债券(LOF)这种80%固收打底,20%转债增强的混合一级债基,再到近几年慢慢推出对标理财的短周期持有期债基。

产品布局越来越精细,开始覆盖不同时间段内客户的需求。

而对这类产品,最核心、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求稳。

既然产品的使用场景是“闲钱”,那么求稳一定是重中之重,收益率是第二位的,风控才是第一位的。

2022年底,因为理财赎回造成过冲击极大的债市负反馈,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长信内部对债券的管理运作有一套高标准的风控体系。

对债券市场的利率、资金、成交量等指标严格监管;还会监控系统性风险、流动性冲击以及基金排名所处的位置以及持仓特征,刻画产品的风险。

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最后的话

近期监管明确发文,倡导大家做“耐心资本”,这是纲领性的引导。

过往,A股市场的投资风气整体偏博弈,散户投资者拿出家庭资产5%-10%投入到股票市场,只有打板、翻倍才能给到满意的回报,所以过往对股息、对债基这种慢钱、稳钱都不太感兴趣。

现在情况变了,做好以债券基金为底仓,以红利、宽基为基础的组合配置,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这就是我们能做的“耐心资本”。#房地产大招!住房贷款政策再度调整#

全部讨论

05-29 16:59

短债基金

05-17 21:34

回撤才知短债好